逆轉的薛丁格方程,美俄科學家實現量子時間「倒流」,令人興奮

2020-08-10 姿勢分子knowledge

根據現代宇宙學的定義,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稱。或者說,時間和空間一起,構成了我們的宇宙。

不過,雖然同是宇宙的組成部分,空間和時間不一樣,因為空間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後,但時間卻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向前,科學家們稱之為「時間之箭」。

熱力學第二定律

時間不可逆的表現之一,就在於熱力學第二定律,即所謂的熵增原理。它告訴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度會自發從較暖的物體向較冷的物體轉移,或者說得更廣義一些,能量總是從更密集處轉移或者擴散出去

這個原理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接一杯熱水,過一會它就變涼了;一塊豆腐掉在地上,一下子就會碎掉;車子的輪胎如果漏了一個洞,裡面的氣體很快就會散逸到空氣中;以及當一個人說自己發明了第二類永動機的時候,別人會覺得他腦子壞掉了……這些都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體現。

(圖片說明:熱咖啡放在桌上很快就會涼,正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體現)

同樣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你清楚地記得剛才吃過什麼食物,卻想不起來明年今天你會吃什麼。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量子物理學家Gordey Lesovik解釋說:「這個定律與時間之箭的概念密切相關,它指出了時間從過去到未來的單向性。」

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雖然我們在宏觀世界裡不太可能讓時間逆轉,讓一個系統的熵自發地減少,但是在量子領域,它也未必是牢不可破的。在電子的身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門道。為了解釋自己發現的新現象,他們舉了一個例子。

撞球講述的量子力學原理

假設你在打撞球,如果你單純地看白球和其他球撞擊的過程,會發現即使這個過程翻轉過來,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因為這樣的過程仍然遵從動量守恆等物理定律。但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是單純地看撞擊過程,而是看目標球落袋的過程,就會發現它的逆轉非常不合理。當你看到一顆球竟然從網袋中跳出來回到撞球桌上,或者散落的撞球回到三角架,你肯定以為自己眼睛壞了。

但電子不一樣,它並不是牢牢佔據著某個空間。你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顆撞球在哪個位置,但即使你有足夠強大的顯微鏡,卻依然無法明確看到電子在哪裡。我們只知道電子可能出現在哪個位置,以及它出現在某個位置的概率有多大,通過薛丁格方程,我們就可以對此進行描述。

(圖片說明:薛丁格方程,可以用於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我知道你看不懂,不過沒關係,不影響對本文的理解)

如果你對此感覺難以理解,我們還是用撞球舉例子。假設整個房間一片漆黑,但是你手中的球桿和母球是發光的,你可以看見。那麼,當你出杆的時候,母球撞擊在其他球上。如果這些球都是電子,那麼通過薛丁格方程,你可以知道它們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位置亂跑。你可以用手抓住某個球,這樣你就知道它在哪了,但是卻不知道它剛才跑得有多快;你也可以用手輕輕感受它略過你手指的時間長短判斷它跑得有多快,但此時你又不知道它去哪了,這就是所謂的測不準原理

但是,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就在球掠過你手指的一瞬間,你雖然不知道它確切的位置,卻能夠知道它至少是在你手的附近快速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薛丁格方程也可以進行類似的預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粒子可能出現的位置以及擁有的速度就會有更大的變化和更多的可能。

(圖片說明:大名鼎鼎的薛丁格,大家最了解的是他的貓,但他最大的貢獻其實是薛丁格方程)

可逆的薛丁格方程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材料科學家Valerii Vinokur卻告訴我們:「可是,薛丁格方程是可逆的。從數學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通過一種叫做復共軛變換的方法,這個方程就可以描述如何將一個『亂動』的電子定位到空間的某一個小區域內。」用撞球的例子來形容,這就好比這些球不再到處亂跑,而是回到了最初的位置。

理論上來講,這個過程是可以自發進行的。但是實際上,如果有一個100億電子組成的「撞球桌」,從宇宙大爆炸到現在也才只有一個電子可以發生這樣的變換。顯然,科學家們不可能眼巴巴地這麼看著。所以,他們利用量子計算機,模擬了這樣的「撞球桌」,構建了他們的「時間機器」。

(圖片說明:該團隊設計的用於進行復共軛變換的電路)

在這臺機器裡,每一個量子比特(qubit),代表著一個電子,也就是對應著「撞球桌上的球」。當這個模型開始運行的時候,這些量子比特就會開始運動,產生不同的運動結果。不過,科學家們通過控制量子計算機的的一些設定條件,將它們的運動模式進行限定,約束在可以逆轉薛丁格方程的範圍內。

接下來,他們開始運行計算機。果然,就像散落在桌上的撞球自發回到了三角架裡一樣,這些量子比特也果然逆轉了薛丁格方程,回到了最初的狀態。論文中指出,在共計8192次的只有兩個量子比特的模型中,85%都實現了逆轉。

(圖片說明:薛丁格方程被逆轉了,可以看出左右兩張波函數的圖像是高度對稱的)

就這樣,「時間之箭」被逆轉了,在人類的操控下,電子可以反向運動,恢復到初始狀態。這是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次巨大挑戰,恐怕描述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克勞修斯以及開爾文爵士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理論竟然在一百多年後遇到這麼一個坎。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這支團隊第一次挑戰熱力學第二定律了。早在幾年前,他們就曾經通過量子糾纏的手段,對粒子進行反覆的加熱和降溫,在量子級別上幾乎打造了一個第二類永動機。

(圖片說明:該實驗的統計結果,在只有2個量子比特的模型中有85.3%實現了逆轉,而有3個量子比特的模型中也有49.2%逆轉了薛丁格方程)

總結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說時間就真的被逆轉了。這些科學家也指出:量子級別上的逆轉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回到2020年以前或者更久遠的時刻,相反的,它或許可以告訴我們時間是如何流逝的,並且向我們解釋為何時間不可逆


但是,誰知道呢,當初也沒有人能想像熱力學第二定律可以被打破。也許我們認為的不可能,只是科技還不夠先進。至於時間到底能不能逆轉,那就讓時間自己來回答吧。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機讓時間倒流?你先讓猴子寫出莎士比亞詩篇
    近期有媒體報導了一則爆炸性新聞,科學家使用量子計算機實現了「時間倒流」。時間機器就要夢想成真了嗎?時間之箭將被扭轉?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3/398958.htm  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了一則爆炸性新聞,科學家使用量子計算機實現了「時間倒流」,其中也不乏一些老牌的科學媒體,比如《發現》(Discover)的標題用了「科學家在量子計算機中逆轉時間,可能違反物理學定律」。
  • 時間可以倒流?科學家在量子計算機上實現了
    不過最近科學家藉助量子計算機,發現時間是可以「倒流」的。這一違背常識的發現讓我們對於時間有了全新的認識。  時間如何倒流,科學家舉了一個例子。一般認識中,時間總是有方向的,系統總是由有序轉向無序。比如撞球,剛開始撞球被擺放成規則的三角形,撞擊之後撞球分散在四處。
  • 一個巨大的量子現象——薛丁格方程上天了!
    但是,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 Konstantin Batygin 有了一個令人驚喜的發現:量子力學的基礎方程——薛丁格方程——在描述特定天體結構的長期演化時出奇的有用。關於該方程可詳細閱讀《量子力學的核心——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方程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1925年提出來的,它是量子力學的基礎:描述了在原子和亞原子尺度上,系統的反直覺行為。其中一個反直覺的事實是,亞原子粒子可以同時表現出離散的粒子和波的行為,這個現象被稱為波粒二象性。
  • 德國科學家:時光倒流成為可能!可在量子級實現
    德國科學家:時光倒流成為可能!現在科學家們使用「量子時光鏡」,可以在非常小的量子尺度上逆轉時間。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現象已經得到證實,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幫助量子計算機之類的機器自我檢查錯誤。目前用於描述宇宙的物理學基本定律,從量子力學到廣義相對論,無論時間箭頭的指向如何,它們都是成立的。
  • 用深度神經網絡求解『薛丁格方程』,AI開啟量子化學新未來|Nature...
    由此,人們也形成了一種既定印象,所有難以理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求解量子力學方程來解決。但事實上能夠精確求解方程的體系少之又少。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即便已經提出70多年,它的氫原子求解還是很困難,超過2個電子的氫原子便很難保證精確度。不過,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一難題。
  • 用深度神經網絡求解「薛丁格方程」,AI開啟量子化學新未來|Nature...
    由此,人們也形成了一種既定印象,所有難以理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求解量子力學方程來解決。但事實上能夠精確求解方程的體系少之又少。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即便已經提出70多年,它的氫原子求解還是很困難,超過2個電子的氫原子便很難保證精確度。不過,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一難題。
  • 薛丁格方程
    關於量子態與薛丁格方程的概念涵蓋於基礎量子力學假說裡,無法從其它任何原理推導而出。在經典力學裡,人們使用牛頓第二定律描述物體運動。而在量子力學裡,類似的運動方程為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方程的解完備地描述物理系統裡,微觀尺寸粒子的量子行為;這包括分子系統、原子系統、亞原子系統;另外,薛丁格方程的解還可完備地描述宏觀系統,可能乃至整個宇宙。
  • 科學家在量子世界發現時間停止現象,或意味著未來有可能實現穿越
    然而,時間真的無法逆轉嗎?也許我們對時間的認識都還十分膚淺,或許時間可以靜止,也可以倒流!前不久,美國與俄國的科學家在一個量子場景下進行時間測量時,便有了令人驚喜的發現。在實驗中,科學家選擇了一種亞原子粒子用來給計算機發送信號,隨後利用量子計算機將這些粒子發射出去。
  • 探索量子力學世界的語言,薛丁格方程的誕生——波動力學
    小編雖沒學過量子力學,聽過了太多的量子科學家們的八卦故事,偶然的機會認真的了解了量子力學的發展史,有些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但不是八卦故事那樣神秘又傳奇,從今天開始,分享一下自己學到的量子力學發展的故事。狄拉克等著圖書館一開門兒,馬上就竄進去。然後再書堆裡就一頓找,終於找到他需要的東西了。這東西叫做泊松括號。是法國數學家泊松在解哈密頓正則方程的時候發明的一種數學符號。
  • 薛丁格方程及薛丁格的貓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萌萌說說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薛丁格方程及薛丁格的貓。薛丁格方程埃爾溫·薛丁格為量子力學作出了最寶貴的貢獻。他在意識到粒子表現出波動性後,提出了一個波動方程來描述亞原子粒子的運動。
  • 用深度神經網絡求解「薛丁格方程」,AI開啟量子化學新未來|Nature子刊
    該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弗蘭克·諾(FrankNoé)教授自信地表示:「相信我們提出的神經網絡計算方法可以極大地影響量子化學的未來。」他們將這種神經網絡命名為—PauliNet.在介紹它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薛丁格方程。什麼是薛丁格方程?
  • 科學家成功利用人工智慧解薛丁格方程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t Berlin)的科學家發明了一套方法,使用人工智慧計算量子化學領域薛丁格方程,幫助設計化工和藥物分子。量子化學研究的目標是僅基於內部原子空間布局的信息,預測分子的化學和物理特性,省去傳統研究開發出實際藥物在實驗室進行測試的過程。研究人員發現從理論上說,這個過程可以利用薛丁格方程解決,但是實際操作上非常困難。在這份研究之前,科學家無法通過計算找到藥物分子設計的精確方案。
  • 美俄物理學家在極小尺度上扭轉了時間之矢
    但,如果考察單個氧氣分子,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力量迫使它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它僅僅是遵照一般的動力學定律,運動、碰撞、改變路徑……全部過程都是可逆的,每個分子也都是如此,但是在整體上,最終實現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指向的結果。而這種確定的方向性——氮氣和氧氣會混合到一起,但混合到一起的氮氧,幾乎從未自發地分離——我們通常就認為是時間的方向!
  • 多家外媒同時報導:俄羅斯科學家製造出「時光倒流」的方法
    前天,一篇名為《時間之箭及其在IBM量子計算機上的逆轉》的論文引起了外媒圈的震動。其研究團隊來自俄羅斯的頂級科學家,研究人員說「我們人為地創造了一個與時間熱力學箭頭方向相反的狀態」。論文一出,隨即就被國外各大媒體大肆渲染,一時間讓全人類震撼:過去24小時,人類製造出來時間機器?時間旅行指日可待了嗎?甚至國外網友留言:我已經興奮地睡不著覺,我可以回到過去,不再做後悔的事了。
  • AI求解薛丁格方程,兼具準確度和計算效率,登上《自然-化學》
    去年,DeepMind 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的神經網絡來近似計算薛丁格方程,為深度學習在量子化學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年九月份,柏林自由大學的幾位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深度學習波函數擬設方法,它可以獲得電子薛丁格方程的近乎精確解。相關研究發表在 Nature Chemistry 上。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七),量子史話:偉大的薛丁格方程
    也許您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也沒學過量子力學,更沒聽說過神馬薛丁格方程,但是您一定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嗯,就是那隻又死又活的貓。在這裡小編插播一下,對這隻貓進行一下說明。其實這隻又死又活的貓是因為薛丁格沒有理解波函數的真正物理含義——統計的概率解釋。也就是說,這隻貓或死或活的概率都是50%,這是一個大量樣品的統計結果。
  • 多家外媒同時報導:俄羅斯科學家製造出「時光倒流」的方法
    今天,一篇名為《時間之箭及其在IBM量子計算機上的逆轉》的論文引起了外媒圈的震動。論文一出,隨即就被國外各大媒體大肆渲染,一時間讓全人類震撼:過去24小時,人類製造出來時間機器?時間旅行指日可待了嗎?甚至國外網友留言:我已經興奮地睡不著覺,我可以回到過去,不再做後悔的事了。
  • 開啟量子力學大門的鑰匙:薛丁格方程
    開啟量子力學大門的鑰匙:薛丁格方程牛頓經典力學主要是解決宏觀物體運動問題的,準確的說是解決宏觀低速物體運動的(高速物體需要應用到相對論),但我們生存的宇宙不僅僅有宏觀世界,還有由我們看不見的微觀粒子構成的微觀世界,在微觀世界中有數以億萬級的微觀粒子,即使在我們休息的臥室中,也存在超過1024個空氣分子的運動,如果使用F=
  • 【仿真百科】薛丁格方程
    在量子力學中,薛丁格方程的解(即波函數)通過波函數的線性組合,產生基本粒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置的概率函數。在大多數情況下,量子化能級存在波函數;也就是說,可能只存在特定的離散值。例如,電子密度波函數可以產生原子和分子的軌道概率函數。我們來看一個使用薛丁格方程公式描述氫原子的例子:
  • 量子計算機實現了「時間倒流」!
    「時間倒流」。據英國《獨立報》網站3月13日報導,這一進展也標誌著我們對量子計算機的認識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人員利用電子和神奇的量子力學,在實驗中實現了時間倒流,這就如同讓一桌被打亂的撞球重新回到三角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