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蚊子實在是好討厭,是不是好想清除所有的蚊子?如果蚊子真的消失了,這個世界會怎樣?
愛因斯坦曾說過 "蜜蜂滅絕,人類活不到四年" 這句話?蚊子滅絕了真不敢想,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可能是此次地球生態系統的一場災難吧。首先,蚊子沒了,一群以蚊子為生的動物就會消亡,如同壁虎,蜘蛛,青蛙,蜻蜓,由於蚊子的減少,這些以蚊子為食的動物會去更多的吃蒼蠅,飛蛾等生物,導致它們的大量減少。而且,蚊子消亡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氣候原因,那大批昆蟲也將逐漸消亡。最後整個食物鏈都將奔潰,至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許也無法倖免吧。
事實上,物種滅絕這件事情,自古到今,從來沒有間斷過。到了今天的工業社會,物種滅絕的速度正在加快。在世界範圍內,有些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有一些物種已滅絕。1681年,渡渡鳥滅絕。從1600—1800年,200年的時間裡,地球上滅絕的物種達到25種。從1800—1950年,150年的時間,滅絕的物種有78中,是前兩個世紀總和的2倍多。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臺灣雲豹、中國犀牛、南極狼等物種已不復存在。這些滅絕的生物有的無一不在生物鏈中佔據了重要的作用,有的已經滅絕了400年,而在這400年的時間裡,人類獲得了更快的發展。我們不知道這些滅絕的物種對人類的生活能夠造成多麼大的影響,但是在我們能夠看見的時間裡,這些物種的滅絕,並不能導致人類滅絕。
存在的既是合理的,全球大約三千五百多種蚊子,其實只有數百種會叮咬人類,但蚊蟲其實遍及世界各大洲、各類棲息地,雖然一些種類煩人甚至致病,但仍是許多生態系裡的重要成員。蚊子基本上不太會滅絕。不過世事難料。如果蚊子真的消失的話,首先受到影響的應該是那些食飛蟲的候鳥,像是一天需要吃掉約500隻蚊蠅的燕子,在都市化日益密集的今日,燕子逐漸失去其他較大的蟲源,而黃昏時漫天飛舞的蚊子成了城市燕子重要的食糧。馴鹿或許是除了人類以外最討厭蚊子的動物之一,蚊子若滅絕了,或許鹿群會很高興。因為蚊群多起來每天甚至可從每隻馴鹿吸走三百毫升的血,據說馴鹿選擇面風路徑,也是為了避開蚊群。當蚊群消失了,馴鹿遷徙的方向與路線可能會有頗大的變化,屆時將對寒帶與極地造成不小的衝擊,因為沒有馴鹿踐踏土地使土壤裸露於冰雪之外加速風化釋放植物所需的養分、沒有馴鹿食地衣、也沒有馴鹿成為狼群的獵物,也改變生態。北極的生態勢必會有重大改變
蚊蟲的幼蟲孑孓在全球水域生態系中數量龐大,無論在池塘、溼地、湖泊裡,都能找到這些傢伙的身影,它們取食腐葉、有機質等,像是豬籠草等植物的養分利用間接與其有關聯。而且也是魚類、兩生類與其它水生昆蟲的重要食物來源。雖然在這方面,自然界似乎也有生態區位類似蚊子的功能者。不過畢竟蚊子是當中數量極大者,能有多少替代的物種能夠補足其在食物鏈中的環節,不得而知。此外,若失去蚊子,數千種植物也將失去傳粉昆蟲,因為有很多蚊子的成蟲(特別是雄蚊)以花蜜為食。傳粉昆蟲將一下子少了一整群。所以蚊子雖然令人討厭。但似乎仍牽動著許多我們平常較少注意的影響層面。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的病媒是會轉換的。消滅蚊子或許只能暫時讓人類爽快一陣子,不過自然界往往消滅一種病媒後,另一種病媒很快就會替補上來,例如曾有人大肆捕捉消滅帶有黃熱病的蚊子,但後來卻發現病媒轉移到白線斑蚊,這顯示昆蟲病媒是會相互取代的。而自然界除了蚊子,會吸血的昆蟲還不少,蚊子滅亡了,那些致病微生物必然會找尋生存出路的。屆時病媒仍會轉來轉去的。所以蚊子若消失,人真的高枕無憂了?還是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生態環節缺失在等著我們?而且不少蚊子很耐命,會不會有投鼠忌器的情形?此外,蚊蟲中,也有些蚊子是有益的,像是大蚊、巨蚊等。所以與其說消滅蚊子,不如說找方法控制它們的數量。
當然,一種物種的滅絕的原因卻可能是某種災難的結果!是因為自然界發生了某種突發性改變致使某種物種賴以生存的環境喪失而滅絕!世界往往是這樣有果必有因,而有因未必就會有果產生!
PS:易五月作品,禁止轉載!(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