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祖母悖論,《信條》如何逆轉時空?

2020-12-05 科學探索菌

電影《信條》是諾蘭導演又一燒腦力作,該片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時空穿越。同樣是穿越時空,在以往的電影中,故事的主角是在不同時間節點上進行跳躍,這部電影卻沒有採用這個套路,而是使正反時空交疊在一起,創造了新的視覺觀感。

在科幻電影中,穿越時空,主流的方式是利用時間機器,要麼就是像電影《星際穿越》中那樣利用蟲洞等時空隧道。穿越的目的無非就是反派想要通過改變過去,來影響現在或未來。《信條》中未來的地球環境變得很糟糕,一部分人類不滿於現狀,想要毀滅過去的世界,改變未來。

由於時空穿越還屬於科幻概念,關於時間機器,電影中往往一筆帶過,並不會做過多的介紹。這一細節的最早解析,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回到未來》系列,這也是科幻穿越電影的鼻祖。該電影中主人公是通過經過特殊改裝的汽車穿越時空的,設定好時間,當速度達到一個限定值時,就能穿越時空。現在看來,這種方式顯然是不可能穿越時空的,而《復聯4》中鋼鐵俠等人進入量子領域穿越時空的方式則更靠譜點。

在電影《信條》中也有時間機器,不過這個時間機器有點不同,因為這裡穿越時空靠的不是時間跳躍,而是使物質的熵發生逆轉,進而使這些物質穿越時空回到過去。

熵和時間的關係

時間這個概念對於大家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宇宙自誕生,萬事萬物就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時間的本質便是運動。如果萬物處於絕對靜止狀態,也就沒有時間概念了。人類正是利用周期性運動來記錄時間的,比如時鐘。

熵通常描述的是體系的混亂程度,混亂程度越高,體系的熵值也就越高。這個概念最早由克勞修斯於1865年提出,並運用於熱力學。在熱力學中有四大基本定律,其中的第二定律便是熵增定律。對於一個孤立的系統,如果沒有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該體系的熵值就會不斷的增加,這便是熵增定律。

熵為什麼會增加?

因為物質一直處於永恆的運動狀態中,在孤立的系統中,混亂程度必然會隨著時間(或者說運動)而增加。除非有外力能改變孤立系統中物質的運動狀態,也就是與外部環境發生能量交換,這樣才有可能使體系中的熵值減小。

打碎一個玻璃杯很容易,但想要將它恢復如初,卻要難上千百倍。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因為自然界中的事物似乎總是朝著無序(熵增)狀態發展。

熵和時間通過物質的運動聯繫在一起,而時間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單向性,於是事物熵增的方向就被認為是時間流逝的方向。

既然熵增代表了時間的正流向,那麼熵減便代表著時間倒流,電影《信條》中的時間穿越便是基於這麼一個設想。遙遠的未來,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以逆轉物質熵增屬性的黑科技,從而將未來的物質或者信息傳遞迴過去。

當正常時空中的物體或者人被逆向化後,他們便處於逆向時空。在這個時空中,不僅時間流向改變了,因果律顛倒,所有的物理規律都與正向時空相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逆向流動的時間和正向流動的時間,流逝速度是一樣的。

穿越時空遭遇的最大難題——祖母悖論

在所有穿越情節中都會遇到這個大難題,如果主人公回到了過去,在父親出生前意外害死了自己的祖母,那麼主人公也就不會出生,那麼他又怎麼從未來穿越回過去並害死自己的祖母?

本質上就是穿越行為可能會導致因果律被破壞。對此,科學家給出了一種解釋,就是平行宇宙。

而平行宇宙是從量子理論中引出來的,該理論認為這個世界存在無數個與我們平行的宇宙。在量子世界中,物質的運動是隨機的,每種不為0的可能性都會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發生,形成無數條時間線。

如果是在同一條時間線上,從量子角度來看,任何一種去往過去的穿越行為都會對未來產生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可能會通過蝴蝶效應進一步放大。平行宇宙理論認為,所謂的時空穿越,實際上是到了另一個平行宇宙,或者說因為自身的穿越行為而創造了另一個平行宇宙。

這樣就避免了因為穿越而違反因果律。不過這也認定了一個事實,也就是過去不可改變,已經發生的終將發生。

《信條》中主人公逆轉時空,實際上還是處於同一個宇宙的同一條時間線上,只是自身的時間流逝方向變了,並沒有去往平行宇宙。兩個不同時間流向上的人還處於同一時空中,這才有了後面那一場紅藍雙方對反派的雙向時間夾擊之戰,也就是影片中所提到的時間鉗形作戰。

在電影中,由於故事發生在同一時間線上,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祖母悖論的現象,導致因果律被顛倒,整條時間線被設計成了一個閉環。因既果、果既因,就如同電影的名字一樣TENET,一切都是對稱的。故事的起點和終點都發生在同一天,一切早已註定,過去不可改變。

現在理論上可行的時間旅行是穿越到未來

想要穿越到未來,相對論中就給出了一種可行的方案,就是改變自身所處時空的時間流逝速度。

當物體處於高速運動狀態,或者處於強引力場中,物體所經歷的時間要比低速弱引力場中物體所經歷的時間慢。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太空中的GPS衛星上的原子鐘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與地面同步校準一下。如果你長時間乘坐飛機,壽命也許能比地面上的人多零點幾秒。

如果你駕駛著一艘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或者環繞一顆黑洞高速運動,當你離開所處的時空環境,由於時間的相對性,你會發現自己穿越到了未來。

未來是不確定的,穿越行為不會破壞因果律。而當你到達未來那個時間點,你就成為了未來歷史的一部分,顯然這是一趟單程旅行。

至於回到過去,目前還屬於幻想。

不過,電影《信條》中這種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方式,確實新奇,不得不佩服諾蘭的腦洞。影片前半部分在一些細節處埋了伏筆,而這要等到後半部分才逐漸顯露。看不懂,可能是因為人物反覆逆轉,把大家繞暈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科學探索菌!

相關焦點

  • 時間逆轉時空交錯的炫酷 也掩蓋不住《信條》存在的物理硬傷
    電影《信條》近期在國內影院上映。被這部電影「燒糊了腦子」的觀眾不計其數,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就是大反派想用逆轉時間的殺傷性武器毀滅現世,不過一系列和時空逆行相關的科學概念以及非線性敘事,直接把觀眾繞懵。在電影《信條》當中,出現了兩個時間表述,分別是正向的時間和逆向的時間,時間有方向嗎?電影裡設定的熵減能夠逆轉時空,理論上真是這樣的?
  • 理解這三個概念就能看懂《信條》諾蘭是怎麼逆轉時空的 星際穿越
    諾蘭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是有關時空扭曲、時空穿越的高概念電影,再加上剛剛上映的《信條》構成了諾蘭的時空三部曲。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都說諾蘭的電影可以測智商,關於電影的三個概念已經被很多影迷朋友提起過
  • 時間倒流、子彈逆轉,諾蘭的《信條》是怎麼自圓其說的?
    諾蘭對觀眾一直都相當照顧,之前的作品如《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剪輯手法都相當樸實,這次的新片《信條》更是將其中時間逆轉的片段播放了兩次,真正讓人難以理解的其實是其中的概念和設定。熵,逆轉時間的熱力學概念影片中主角為了拯救世界,也為了順便拯救女主角(如果有女主角的話),多次逆轉時間,而時間的逆轉,就是通過熵實現的。
  • 如何理解《信條》中「熵」的體現,時間逆轉有可能嗎?
    千呼萬喚,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燒腦神作《信條》,終於上映了。影片講述了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國際特工試圖利用「時空逆轉」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外界不向其輸送能量的情況下,總是會從有序趨向於無序或混亂,熵只會保持不變或者增加,而不會減少。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此次上映的《信條》聚焦時間逆轉與多重平行宇宙,將諾蘭的燒腦系列再次拓展。擦拳抹掌的觀影者帶著對大師新作的期待興奮的進入影院,又帶著無限的迷惘走出影廳。「《信條》究竟講了個啥?」「一開始我以為我看懂了,中間我覺得我應該懂了,後來我發現除了槍戰我啥也沒看明白。」這恐怕是大部分觀影者的直觀感受,《信條》真的那麼晦澀難懂嗎?
  • 科學家談《信條》,時空逆轉現實嗎?
    《星際穿越》主要研究蟲洞和時間旅行,《信條》則在思考是否有可能反轉物體或人類的熵,讓其在時間中來回穿梭做到「時光回溯」。就比如說,你聽見時鐘在嘀嗒作響,感受到時間在流逝,這跟「熵」的概念有關,如果你能夠逆轉熵,也許就能夠讓時間倒流,這一點在理論上也許不完全是錯誤的,這是你可以認同的結論。但是電影對時光逆轉的後果的描述和解釋並不符合邏輯。那麼,到底什麼是熵?
  • 科幻|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聊聊《信條》中的科學問題
    在電影《信條》中,諾蘭最主要的一個科幻設定,就是通過一個可以逆轉熵的機器,來實現時間的逆轉,並以這樣的「諾蘭時間線」來展開故事。從電影設計上來看,這是極其巧妙的,非但故事精彩,電影中的特效更使人目不轉睛,以至如痴如醉。
  • 當你有逆轉時空的超能力,怎麼阻止「三戰」發生?
    假如你有了逆轉時空的超能力,又該如何阻止尚未發生的三戰呢?時間,將成為解開所有謎團唯一的鑰匙。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新片《信條》正式登陸中國內地院線。這部在疫情期間就備受期待、堅守暑期檔上新的好萊塢大片,一度成為全球電影業的復甦希望:《信條》國際票房首周高達5300萬美元,霸佔32個國家及地區票房榜冠軍。
  • 再談熵減能否引發時間倒流,及「祖父悖論」與平行宇宙
    ——觀賞《信條》後再談熵、平行宇宙、反物質等相關問題(中)文/陳思進在上文《》(2020年09月25日《科普時報》第3版首發)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
  • 什麼是熵?據說,能看懂《信條》裡時空逆轉的,都是頭腦王者
    《信條》到底講了啥?一句話概括就是現代人類阻止未來人類逆轉時空滅絕現代人類的故事。未來人類生活環境劇變,瀕臨滅絕,科學家通過改變「熵」的方向性,製造出逆轉機器——逆轉門,穿越回現代。很多觀眾不懂利用熵增熵減進行時空逆轉的硬核物理學知識,自然也就「。影電懂不看」。那麼「熵」是啥?熵減是如何引起時空逆轉的?
  • 祖母悖論如何破解,霍金提出平行宇宙觀點,殺死的不是穿越者祖母
    祖母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你的祖父母,那麼問題來了:你的祖父母死去就無法生育你的父親,從而沒有了你的出生,那麼又是誰殺死了你的祖父母? 許多人幻想在一個我看不見的地方還有另一個我。換句話說,宇宙不止一個,而且是相同的。我此刻所經歷的可能是我在另一個宇宙中所經歷的。
  • 《信條》中掩蓋不住的物理「硬傷」
    原標題:時間逆轉時空交錯的炫酷 也掩蓋不住《信條》存在的物理硬傷電影《信條》近期在國內影院上映。被這部電影「燒糊了腦子」的觀眾不計其數,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就是大反派想用逆轉時間的殺傷性武器毀滅現世,不過一系列和時空逆行相關的科學概念以及非線性敘事,直接把觀眾繞懵。
  • 燒腦巨製大片《信條》上映,想看懂電影,你得先懂這些!
    《信條》中的時間逆轉劇情簡介: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摘自豆瓣在簡介裡,【時空逆轉】被特別標註著。
  •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此次上映的《信條》聚焦時間逆轉與多重平行宇宙,將諾蘭的燒腦系列再次拓展。擦拳抹掌的觀影者帶著對大師新作的期待興奮的進入影院,又帶著無限的迷惘走出影廳。
  • 看不懂《信條》?你需要的是這份「時間指南」
    人類是如何幻想時間的?諾蘭關於時間的探索是如何延展的?《信條》又是如何實現「時空逆轉」的? 本文,我們和你一同打開時間的大門,開啟一段「腦洞大開」的探索之旅。 《信條》講的是一個「時空逆轉」的故事。
  • 逆熵、時間鉗形,祖父悖論,刷《信條》前必備的3個物理知識
    《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導演諾蘭又出新片了,這部《信條》是一部融合了時間逆流諜戰片,非常燒腦,建議觀看前最好了解以下3點物理知識,否則可能一臉懵逼。真香警告,學渣勿入。而熵就代表著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無法自發的由無序轉變為有序,只會越來越混亂,這就是熵增定律。事物越混亂,熵就越大;事物越穩定,熵就越小。逆熵,則代表著所有的事物都將從混亂的狀態轉變為有序的狀態。例如:《信條》中子彈回到手槍中,爆炸回到初始狀態,毀壞的房屋變得完好無損等。
  • 《信條》炸了,諾蘭式燒腦公式,逆熵倒轉時間!
    時間線的扭轉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科幻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作品中了,《終結者》中康納和莎拉為了阻止天網系統誕生而不斷在未來和過去中穿梭、《神秘博士》中博士與裡芙·桑之間「你的未來是我的過去」產生的愛恨糾葛等,都在從某個角度闡釋者時空扭轉的奇妙法則。而在《信條》,扭轉的已經不只是時空。
  • 深度解讀《信條》的逆熵概念,揭秘未來人為什麼要毀滅過去人?
    那麼如果薩特最後組裝時間演算器成功,從自己死亡的時間點開始逆轉時間,過去世界的一切物質都會變成逆熵物質,那麼全人類會瞬間死亡,因為逆熵的氣流他們根本吃不消,時空也會斷裂成兩部分,過去時空和未來時空,過去時空即便坍縮成一個點,未來世界也不會有任何後果,而整個宇宙的熵會減小一半,未來世界的熵也會跟隨減小,而減小的縮量,全都要我們過去世界用生命承擔,最終未來世界從混亂變得充滿秩序,從而實現自救
  • 腎上腺素+燒腦,《信條》必進我的年度前十,諾蘭是用電影在做科研吧
    但逆流回溯而來的「未來的你」處在逆熵的時間流裡,看到的就會是先果後因的邏輯關係。 換句話說,《信條》並不是逆轉了時空,而是逆轉了自己所處的時間流向。時間機器-旋轉門 《信條》的時間機器,是個雙通道逆轉的設定。 兩個旋轉門中間隔開,紅色一側是處在順勢時間流裡的「現在」,藍色一側則處在「逆熵」時間流裡的「現在」。
  • 《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
    ,而《信條》則用到了這個更加冷門的物理學知識——熵(shāng),來建構電影的核心概念「時間逆轉」。「熵」代表著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理論上說,每個物理定律都是對稱的,能夠沿著時間前行和後退,但熵卻是單向的:正常情況下,世界是一個從有序走向無序的單向過程,也就是「熵增」。但在《信條》裡,未來的人類通過某種黑科技達成了「熵減」狀態,從而實現「時間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