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熵減能否引發時間倒流,及「祖父悖論」與平行宇宙

2020-11-04 陳思進

——觀賞《信條》後再談熵、平行宇宙、反物質等相關問題(中)

文/陳思進

在上文《》(2020年09月25日《科普時報》第3版首發)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熵和時間並不是這樣對應的。

不過,後來又了解到,諾蘭的《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也是《信條》科學顧問,據說,他給《信條》中時間逆行的設定推算了好幾頁公式,也就是說,就像《星際穿越》快結束時的那一幕——主人公父親跳進黑洞,穿越時空,將信息傳給遠隔萬千光年之外的地球上的女兒——一樣,(熵減引發時間的倒流)至少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對此,讓我們從時間講起。

人,生而就能感知時間。請大家閉上眼睛,體會一下時間的流逝,問自己是怎樣感知它的,無論如何最後都將歸結於記憶。不過,作為凡人,我們只能記得過去的事情,並不能「記」起未來的事。因此,我們所感知的時間(也叫「心理時間」),具有一個天然的方向——從過去到未來。

但對於追求理性的科學家來說,這種主觀感性的時間很「糟糕」,得找到一個客觀的、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時間尺度。於是,出現了經典物理學上用物體的位移距離(一般用s表示)除以速度(v),就能得到經歷的時間(t=s/v)。以這種方式定義的時間,無論哪個人用哪種姿勢來記錄這個過程,都能計算出相同的時間,即客觀時間。

然而,經典物理學定義的時間有一個缺陷——沒有方向性,原因是經典物理學中的物理過程是可逆的,時間的正流或倒流都不影響牛頓定律發揮作用。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牛頓,最後不得不求助上帝,說時間流動方向是上帝規定的。

直到牛頓去世123年之後的1850年,科學家終於給時間找到了方向,這就是我之前(特別在上文中)多次提到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不過,熵增定律在骨子裡暗示了宇宙終極命運的一種假說——熱寂——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宇宙最終將一片死寂。這種預言讓很多科學家很不舒服,並試圖改變這種宿命。他們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看似很符合我們的常識,卻只不過是宏觀上用統計和概率建立起來的理論而已。假如我們仔細觀察教科書上的熱力學系統,就會發現這個系統的組成單元,仍然是一個個理想的小球,而且還都是遵循著經典物理學的規律。也就是說,它們沒有時間的方向性。這說明了熵增定律的時間箭頭可能也並不那麼牢靠。

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理論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亨利·龐加萊甚至提出:宇宙會回到原來的一個狀態,只要時間足夠長。因為,從宇宙的尺度上來看,時間是無窮的,而宇宙中的粒子總數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要經過足夠長的時間之後,宇宙中的所有粒子總會回到以前的某一狀態。這樣一個周期就稱為一個「龐加萊回歸」。

2018年3月,維也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在一套多粒子量子系統中,證實了一種「龐加萊回歸」現象,其研究結果已在《科學》期刊上發表。

用一個我們可見的事件來比喻吧:一副亂序的撲克牌,重新洗牌N次(只要N足夠大),便可以整理到買回來時的順序,因為排列的數量總是有限的。有電腦程式的演示,將10張撲克牌洗牌100多萬次,就能回到最初的排序。

由此推論,儘管概率幾乎為零,時間倒流也不是100%絕對不可能的。這樣看來,諾蘭將其作為《信條》的科幻設定倒也沒毛病。

接下來,再談一下「祖父悖論」——一種時間旅行的悖論。法國科幻小說家赫內·巴赫札維勒(René Barjavel)在他1943年的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Le Voyageur Imprudent)中,最先提出了「祖父悖論」,情景如下:

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但此舉動會產生一矛盾的情況:你回到過去殺了你年輕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父呢? 或者也可以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祖父沒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殺死祖父?

這就是祖父悖論。很顯然在《信條》中,祖父悖論的問題也沒有獲得妥善解決。

而解決祖父悖論最好的辦法,迄今為止,還只能用量子力學中的「老梗」——平行世界才能自圓其說(我在這個《超越時空》專欄之中,曾用了三篇文章《平行宇宙可成真?(上、中、下)》談了平行世界,請先回上去再看一下)。

物理學家(如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認為,也許世界是由無數個量子平行宇宙所組成,當某人回到過去殺你的祖父母時,此人殺的其實是另一個宇宙的人(或者你的這個舉動也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平行宇宙),而此人的「祖父」或「祖母」的死,只會使那個平行宇宙的此人不再存在,而這個平行宇宙的此人(那個平行世界中此人的counterpart,副本)則平安無事。

在《信條》中,諾蘭顯然也知道故事線陷入了祖父悖論之中,雖然也提到並解釋了平行世界,可沒有運用平行世界來推動這個故事,可能因為不搭吧。

下文再接著談《信條》中多次提到、和時間倒流相關的反物質。

2020年10月12日寫於多倫多

相關焦點

  • 科幻|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聊聊《信條》中的科學問題
    近年來,許多科幻片不約而同地用黑洞、量子力學中的概念和花哨的術語,如疊加態、量子糾纏、不確定原理等作為科幻設定,而諾蘭卻另闢蹊徑,「竟然」用到了熱力學的熵,還有我曾談過的平行宇宙、反物質等。在此,我借著點評稍微「質疑」一下《信條》中的科幻設定(請注意,沒有劇透),再淺談一下熵、平行宇宙、反物質,以及相關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等。
  • 熵增能否確定時間的方向——《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中)
    文 | 陳思進 在上文《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上)》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熵和時間並不是這樣對應的。
  • 周末閒聊:《信條》中的祖父悖論
    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人為的去建立一些秩序,使之在某個時間節點和領域中出現一定程度的熵減。那既然整個宇宙和人類社會都是在朝著熵增的演變過程,我們為何還要去建立一些秩序,使其看似熵減實則熵增呢?學習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變得全知全能,而是讓我們對未知不再恐懼。
  • 祖父悖論和黑洞悖論,平行宇宙是否存在?或許能夠得到證明
    所謂平行宇宙,指的是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之外,還有許多個一模一樣的世界。這些世界與我們世界不同之處就在於時間流速,當我們對一件事情做出改變的時候,就會引發另一個宇宙的出現,因此平行宇宙是無窮無盡的存在。
  •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如今終於破解了?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如今終於破解了?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古往今來,人類對於平行宇宙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各種各樣以此為題的科幻小說也總是能抓住我們的好奇心。愛因斯坦提出,如果物體速度接近光速,周圍的時間會變慢,空間會縮小。而物體速度等同於光速時,時間停止,空間由面到點。可這個猜想也是難以證實的,因為在生活中,沒有物體的速度能夠與光速媲美。儘管如此,時空穿越的理論還是牽動著人們的心,畢竟改變過去就好像是一劑後悔藥,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像遊戲一樣存檔重來。平行宇宙的探索祖父悖論」就是基於此誕生的。
  • 時間倒流、子彈逆轉,諾蘭的《信條》是怎麼自圓其說的?
    諾蘭在影片的製作說明中也曾說:「每條物理定律都是對稱的,他們在時間向前和向後流逝的情況下是完全相同的,但熵除外。」根據時間和熵的這種關係,雖然時間難以捉摸,但是熵值卻是實實在在可以度衡的,那麼只要實現熵減,時間就可以倒流,回到過去!這就是諾蘭在《信條》中逆轉時間的原理。
  • 逆熵、時間鉗形,祖父悖論,刷《信條》前必備的3個物理知識
    一、逆熵整部影片的關鍵在於時間逆流,而這個時間逆流的根本原因來自於核輻射形成的逆熵。談到逆熵,就不得不說一下物理學上熵增的這個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定義了熱量不能從低溫的物體自發地轉移到高溫的物體。而熵就代表著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無法自發的由無序轉變為有序,只會越來越混亂,這就是熵增定律。事物越混亂,熵就越大;事物越穩定,熵就越小。逆熵,則代表著所有的事物都將從混亂的狀態轉變為有序的狀態。例如:《信條》中子彈回到手槍中,爆炸回到初始狀態,毀壞的房屋變得完好無損等。
  • 祖父悖論告訴你,時間不會倒流!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物體的移動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會停滯」,那「超越光速就能回到過去」的猜測也由此而出,回到過去改寫歷史!想必這是每個人心中曾經的夢,每個人都有不堪的歷史如果擁有這一技能,改變自己的歷史豈不是輕而易舉!但是這樣的設想真的能如願以償嗎?光是能量的一種傳播方式,而光的傳播也不需要任何傳播介質。
  • 時間真的能倒流嗎?熵逆燃燒真的會結冰?淺談《信條》中的熵逆向
    《信條》中的時間倒流,原理是熵的逆向,那麼什麼是熵呢?熵,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用符號S表示,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熱力第二定律表明,孤立系統的熵永不減小。而同一個宇宙空間中,只有通過時間門的人時間流逝是正向的,其餘人時間流逝是反向的,明顯不合理,不可能存在一個界限空間把這兩者分開,最重要的是這兩者還要發生相互作用,比如互相攻擊,而相互的時間流逝不影響。這個相互作用是按時間正向還是反向進行,是無法定義的。比如主角的時間是熵增,過去世界的時間是熵減,那麼主角射出去的子彈是熵增還是熵減?估計也是左右為難。
  • 時間逆轉時空交錯的炫酷 也掩蓋不住《信條》存在的物理硬傷
    被這部電影「燒糊了腦子」的觀眾不計其數,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就是大反派想用逆轉時間的殺傷性武器毀滅現世,不過一系列和時空逆行相關的科學概念以及非線性敘事,直接把觀眾繞懵。在電影《信條》當中,出現了兩個時間表述,分別是正向的時間和逆向的時間,時間有方向嗎?電影裡設定的熵減能夠逆轉時空,理論上真是這樣的?電影裡出現的單電子宇宙、祖父悖論又是怎麼回事?
  • 《信條》中的物理學(二)時間旅行和祖父悖論
    什麼是多重宇宙?我們講「薛丁格的貓」的時候其實就提到過這個概念。如此這般,宇宙是持續不斷地進行分裂的。如果基於多重宇宙的觀點,祖父悖論就很好解釋了。有這麼兩個宇宙,第一個宇宙有一個祖父、一個父親,還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因為偶然因素,非要穿越到過去把他祖父殺了。
  • 沒有人能破解的祖父悖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產生了三個悖論:穀倉悖論、孿生子悖論和祖父悖論。這三大悖論中迄今為止只有祖父悖論沒有被破解。祖父悖論是關於時間旅行的,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中提出。
  • 祖父悖論:一種關於時間旅行的悖論
    什麼是祖父悖論
  • 張澈:祖父悖論(第113篇分享)
    今天我來說說另一個在歷史上有名的悖論——祖父悖論。
  • 熵,祖母悖論,《信條》如何逆轉時空?
    在電影《信條》中也有時間機器,不過這個時間機器有點不同,因為這裡穿越時空靠的不是時間跳躍,而是使物質的熵發生逆轉,進而使這些物質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熵和時間的關係時間這個概念對於大家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宇宙自誕生,萬事萬物就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時間的本質便是運動。
  • 祖父悖論
    在時間穿越的設定中,有一條著名的「祖父悖論」,它講的是: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在他的父親還沒出生前,將他的祖父殺死,那麼,這將導致他根本不會誕生
  •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終於破解了?
    藉由「時空穿越」,「祖父悖論」誕生。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任何的時間旅行都必須面對隨之產生一系列矛盾事件。「祖父悖論」就是其中之一:假設一位旅行者通過時空旅行回到過去,並殺死了自己的祖父,那麼這一行為將會危及他自身的存在,因為,如果沒有他的祖父就不會有父親也就不會有他;而如果根本就沒有他,那麼殺死他祖父的人又會是誰?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建造特殊的空間模型來解決這一問題,但都沒有成功。
  • 霍金曾舉辦時間晚會,結果沒有一個未來人類參與,原因為何?
    霍金晚會的主要方式是先舉辦晚會,等到晚會結束後再把請柬發送出去,請柬註明了時間地點,邀請的人主要是未來的人類,他認為如果晚會有人出現的話,那麼可以證實時間旅行,但結果很明顯,霍金等了一個晚上都沒有任何人來參加。
  • 祖父悖論?
    一位法國科幻作家提出一種假設:一個青年人穿越到他祖父還未結婚的年代殺死了自己的祖父。於是一個悖論產生了:既然祖父未婚已死,哪來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