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閒聊:《信條》中的祖父悖論

2021-01-13 愛顯擺的塵世高人



大家好!

今天是9月6日,星期日。

自疫情以來,大半年沒有看過電影。

似乎已經忘了電影院的味道。

 

近日,諾蘭導演的新片「信條」在國內上映。

雖然身在一個陌生之地,但還是迫不及待的跑去一個從沒聽說過名字的電影院,開開心心的過了一把癮。



諾蘭的影片素以燒腦聞名,此片也不例外。

我在網上看到有網友已經連刷兩日,反覆觀影九遍,只為解其心中疑惑。

 

我是沒那麼多時間和心力去重複觀影。

但是從影院出來後,也和每一位觀影者一樣,被心中的疑惑纏繞不休,只得在閒暇時不停的在腦中一遍遍的復盤整部電影。

好在昨晚終於將整部電影,基本上全部消化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運動過後大汗淋漓的衝了個熱水澡。

暢快。

一部電影,能讓觀眾在走出影院後,還要孜孜不倦的回想整個劇情,甚至還要再次重複觀影。

這可能就是大師導演和一般人的區別吧

 

今天的內容呢,我想借著周末這個「放飛自我」的機會,和大家聊聊這部電影裡的幾個概念。

雖然不是寫影評,但是難免會有諸多劇透,建議沒有觀影的朋友,看完後再來看這期的內容。

 


好了,開始今天的主題。

 

上面我說到了,這不是一篇影評貼。

我也不認為一部大師級電影的內容,我能以文字對其更加生動的講述出來。

 

我今天只想講三個電影劇情中,至關重要的概念。

這三個概念,涉及大量物理學知識。

抱歉,這方面我真不懂。

我的理解是基於經濟學和社會學甚至是哲學範疇。

 

所以,在這裡和大家從另外一個角度聊聊這三個概念。


一、時間


這個話題又是非常龐大,並且我一點兒也不專業。


真要講起時間,從理論上而言要從亞里斯多德說起,再到牛頓,再到熱力學第二定律,再到後面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這些,我都只是略懂皮毛,所以不展開具體討論。


(這個表挺好看的,誰知道哪裡能買到,煩請後臺留言告知)


我想講的主要是兩點:


1、任何一個空間單位都有它固有的時間


之前抖音上有個段子(好久之前了,近一年沒刷過抖音),大概是說「你說你每天熬夜到兩三點的人,非要跟一個十點鐘就睡覺的人在一起,你倆都不是同一個時間的人」。

這個段子當時挺火的。

好多人也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不過,如果較真兒一點的話,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這個說法並不成立。


從物理學的理論來講,就算你倆每天同時睡覺,同時起床,你倆也不是一個時間的人。

說極端一點,你的腳和你的腦袋都不是同一個時間。


按照廣義相對論的說法:


越靠近大質量的物體,時間就越慢,並且運動也會改變時間。


其實,時間和空間是是黏在一起的,任何一個空間單位都有它自己固有的時間。

因此,你和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同一個時間的人。

但是,在現實中,是不是同一個時間為什麼感覺也沒那麼重要?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



2、 時間的方向

 

我們每一個人與其它人理論上都不是一個時間,但是之所以我們感覺習以為常,是因為我們所有人的時間流逝的方向是一致的。

都是從過去到未來。

 

但是時間的方向在科學上該如何證明呢?

也就是說如何證明時間是單向流逝的呢?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我們把一個小球,讓它從左邊滾到右邊,然後將這個運動過程拍攝下來。之後我們再將影片倒著放給別人看。單就這段影片而言,沒有人能夠從球滾動的方向中判斷出,哪個是正放哪個是倒放。

這就是說運動是無法證明時間的方向的。

因此我們現實中很多的變化都無法直接證明時間是單向流逝的。



直到有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我們都知道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

那第二定律呢,就是說熱量只能從高到底。

再舉個例子:

一個杯子中有個隔板,隔板兩邊分別是熱水與冷水。當我們把隔板拿起時,必然的結果就是冷水變熱,熱水變冷。但是如果我們要是把這個過程倒過來的話,就會變成冷水越來越冷,熱水越來越熱。

這個明顯不符合基本邏輯,因此我們就可以判斷熱量流逝是一個單向行為。

 

因此科學家就這個理論網上推,就推出了熵增理論。


二、熵


並且之後一直在圍繞著這個物理熱力學概念,展開各種讓人匪夷所思,不明覺厲的劇情。熵這個詞,最早誕生在熱力學中,後來逐漸出現在各種科普文章中被大家所認識和了解。這裡的具體定義,我還是只略懂皮毛,就繼續不再班門弄斧了,如果有朋友感興趣,可以自行上網補課。



那墨水必然會擴散到整杯清水中,最終形成一個非常混亂的狀態,而不是墨水一邊,清水一邊。

也就是說整個宇宙演化方向就是一個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


比如說,我們的房間,如果不去收拾,那必定會是越來越亂。它不可能自己變得越來越整潔。


因此,這就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當我們加入了人這個系統後,我們就要把你的能量消耗也算在內。所以說,宇宙是從一個極度有序的奇點爆炸,然後到我們現在越來越混亂。生命的出現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繁榮,人類的出現使世界變得有思想、有覺知。


因為,目前經濟學、金融學以及人類社會眾多領域,都在使用熵這個概念。


我們學習知識,其實並不是為了讓自己變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用更好的一些東西去武裝自己,這個過程就是熵減。但在整個知識領域中,你越學習就越能清楚的感觸到熵增的過程。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某個節點的具體交易,都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無論任何的模型或者推理,甚至是非科學的手段都是無法準確預測的。因為這個市場以及經濟本身就是無序和混亂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人為的去建立一些秩序,使之在某個時間節點和領域中出現一定程度的熵減。


那既然整個宇宙和人類社會都是在朝著熵增的演變過程,我們為何還要去建立一些秩序,使其看似熵減實則熵增呢?學習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變得全知全能,而是讓我們對未知不再恐懼。對整個市場建立秩序,並不是為了使整個經濟發展,變得更加有序,而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更好的去適應這個市場。

所謂的對未知不再恐懼或者去適應市場,其實講的都是要在不斷在混亂中建立秩序過程裡,不斷的進行升維,不斷的尋找邊界和局限在哪裡。我們為了適應熵增,而去進行熵減,就是因為我們做了熵減,反而又擴大了熵增。

三、 祖父悖論


熵在影片中,被賦予了大量的物理學闡述,大概意思就是因為整個世界的時間流向都是相同的,所以都是在熵增的過程。

但如果實現時光倒流的話就會出現熵減。

比如,我們上面講過的,水壺燒水會變成開水,永遠不會變成冰,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熵增與時間一樣,是固定的。

但是,如果將時間倒流,出現熵減的過程,水壺燒水將會變成冰。

 

這雖然違背了能量守恆的定律,那是因為熵減的世界目前是不存在的。不過電影就是描述了一個熵減的世界是如何混沌的。

 

而這個祖父悖論又是什麼意思呢?

祖父悖論是在講,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你回到你祖父的年代,將你祖父殺死,那自然就沒有你,更自然的也就沒有回去殺死你祖父的行為。可是你沒有回去殺你祖父,你祖父是如何死的呢?


因此,這就是一個悖論



相信每個人對過去都有或多或少的一些遺憾。

可能都以那麼一瞬間希望時光可以倒流,我們自己可以回到過去,改變一些遺憾。

那這個祖父悖論在這裡就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試想一下,我現在可以通過時光倒流,回到過去。這樣我就可以將某期彩票號碼,告訴過去的自己。這樣自己再回到未來時就瞬間變成千萬富翁了。

但是這有可能麼?

如果按照祖父悖論的說法,我既然現在不是千萬富翁,說明當時我就沒有買到這個號碼的彩票。如果我當時要是買到了這個號碼的彩票,那我現在已經是千萬富翁了,那我幹嘛還要回到過去?可是我不回到過去我現在更不可能因為之前買到彩票變成千萬富翁。

 

那是說時光倒流不可能發生嗎?

首先,就目前科學而言,基於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時間是可以倒流的。

推翻這一點,目前現有很多科學認知都要崩塌重建。



所以,科學界針對這一悖論,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一、平行宇宙論


就是說,當我們進行時間倒流,改變過去時,將會創造出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當我們殺掉祖父時(真不知道,為嘛要殺掉祖父),其實殺掉的是另外一個平行世界中的祖父。當我們再回到現在時,這個世界中的祖父還健在。

這個世界歷史並沒有被改變。

而被我殺掉祖父的那個世界中,在未來也完全沒有我的存在。

那個世界的歷史也沒有被改變。



二、 時間自洽性原則

 

這個時間自洽原則性原則認為,就算我們真的完成時間旅行,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殺掉祖父。

因為歷史不可改變。

有可能我們在殺祖父過程中被車撞死或發生其它意外。

總之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改變祖父活著,且自己出生的這個歷史事實。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結局,就是時間旅行者回到過去所創造出的結局。

 

這兩個理論,目前被廣泛運用在歐美各種科幻題材的影視劇中。

 

但是這次諾蘭將這個快被玩爛的題材,又重新灌入時間與熵的概念,使之與祖父悖論相互呼應。就引發了我對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和社會中的種種現象,有了新一輪的思考和認識。

 

可能,就是那句話「一切都是宿命」吧。

任何人、組織,乃至國家,做出的任何決定與舉動,如果背離了整個自然法則,那最終將會被「糾正」。

現在所做的任何決定,都影響著未來,而對於未來而言,我們現在就是歷史。

 

這一切,都已註定。

不可改變。

即便從未來回到現在,也不可改變。

因為這就是歷史。

歷史就是未來。

  




👇👇👇

相關焦點

  • 看完《信條》後,一起來聊一下「祖父悖論」
    前段時間大火的好萊塢電信《信條》,再一次證明了那句話「諾蘭出品,必屬精品」。先來了解一下《信條》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一群劫匪闖入烏克蘭劇院尋找人質的下落,他們打算搶到一個手提箱,內裝有神秘物質。主角和同伴以特警的身份參與搶奪,但卻失敗了,為了保護秘密而被假死。
  • 科幻故事中的祖父悖論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科幻故事中的時空邏輯》,列舉了常見的幾種時空邏輯。
  • 看了《信條》,你懂什麼叫做祖父悖論了嘛?
    最近諾導新電影《信條》上線院線,作為諾導忠實粉絲的我自然也得去燒燒腦。
  • 《信條》中的物理學(二)時間旅行和祖父悖論
    小球A在進入黑洞之前被A'撞了,於是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無法進入黑洞,這和祖父悖論是一樣的道理:如果A能進黑洞,就能撞自己,讓自己無法進入黑洞;如果A進不了黑洞,就不會撞到自己,那A又能進黑洞……這樣就出現了邏輯矛盾。
  • 逆熵、時間鉗形,祖父悖論,刷《信條》前必備的3個物理知識
    《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導演諾蘭又出新片了,這部《信條》是一部融合了時間逆流諜戰片,非常燒腦,建議觀看前最好了解以下3點物理知識,否則可能一臉懵逼。真香警告,學渣勿入。例如:《信條》中子彈回到手槍中,爆炸回到初始狀態,毀壞的房屋變得完好無損等。影片中的時間逆流恰好就是由於逆熵所導致的。時間本來就是讓人從有序(出生)走向無序(死亡),逆熵恰恰相反,這也詮釋了為什么女主在正向世界受到了槍傷,到了逆向世界傷口一周之內就能自動癒合。
  • 再談熵減能否引發時間倒流,及「祖父悖論」與平行宇宙
    ——觀賞《信條》後再談熵、平行宇宙、反物質等相關問題(中)文/陳思進在上文《》(2020年09月25日《科普時報》第3版首發)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
  • 祖父悖論?
    一位法國科幻作家提出一種假設:一個青年人穿越到他祖父還未結婚的年代殺死了自己的祖父。於是一個悖論產生了:既然祖父未婚已死,哪來的父親?
  • 祖父悖論
    在時間穿越的設定中,有一條著名的「祖父悖論」,它講的是: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在他的父親還沒出生前,將他的祖父殺死,那麼,這將導致他根本不會誕生
  • 沒有人能破解的祖父悖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產生了三個悖論:穀倉悖論、孿生子悖論和祖父悖論。這三大悖論中迄今為止只有祖父悖論沒有被破解。祖父悖論是關於時間旅行的,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中提出。
  • 熵增能否確定時間的方向——《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中)
    文 | 陳思進 在上文《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上)》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熵和時間並不是這樣對應的。
  •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終於破解了?
    藉由「時空穿越」,「祖父悖論」誕生。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任何的時間旅行都必須面對隨之產生一系列矛盾事件。「祖父悖論」就是其中之一:假設一位旅行者通過時空旅行回到過去,並殺死了自己的祖父,那麼這一行為將會危及他自身的存在,因為,如果沒有他的祖父就不會有父親也就不會有他;而如果根本就沒有他,那麼殺死他祖父的人又會是誰?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建造特殊的空間模型來解決這一問題,但都沒有成功。
  • 張澈:祖父悖論(第113篇分享)
    今天我來說說另一個在歷史上有名的悖論——祖父悖論。
  • 關於穿越的「祖父悖論」,終於破解了?
    藉由「時空穿越」,「祖父悖論」誕生。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任何的時間旅行都必須面對隨之產生一系列矛盾事件。「祖父悖論」就是其中之一:假設一位旅行者通過時空旅行回到過去,並殺死了自己的祖父,那麼這一行為將會危及他自身的存在,因為,如果沒有他的祖父就不會有父親也就不會有他;而如果根本就沒有他,那麼殺死他祖父的人又會是誰?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建造特殊的空間模型來解決這一問題,但都沒有成功。
  • 《信條》中掩蓋不住的物理「硬傷」
    原標題:時間逆轉時空交錯的炫酷 也掩蓋不住《信條》存在的物理硬傷電影《信條》近期在國內影院上映。被這部電影「燒糊了腦子」的觀眾不計其數,其實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就是大反派想用逆轉時間的殺傷性武器毀滅現世,不過一系列和時空逆行相關的科學概念以及非線性敘事,直接把觀眾繞懵。
  • 時空穿越引起祖父悖論怎麼辦?
    今天就的簡單跟大家聊一下祖父悖論。祖父悖論講的是:假設一個人生了一個兒子,那個兒子又生了一個兒子,那麼兒子的兒子就應該叫他祖父。假設有一天,這個孫子20歲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生活很困苦,不想生活在這個世界,他覺得一切的苦難的原頭是他祖父了生出他爸爸,他爸爸了生出他產生的。他就想通過時間機器在祖父還小的時候就殺掉祖父,那麼就不會有後來一系列的痛苦了。
  •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時間閉合,環環相扣,開始即結束,結束即新生,這是《信條》時間旅行的驚豔之處。2.關於龐貝古城影片中數次提及龐貝古城。這既與影片名稱由來呼應,又暗示了這是一個講述新生與毀滅的故事。龐貝古城(Pompeii)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帕尼亞地區一座古城,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
  • 電影《信念》裡的祖父悖論是個什麼鬼?
    小編說:「祖父悖論」因為諾蘭的電影《信念》而為大眾所知悉。那何為祖父悖論?小編收集了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並作為看這部燒腦電影前的預習功課。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實際上,《信條》更像在討論一個時間的哲學命題,祖父悖論下,是人之何而存在的大命題閱覽。當然,提到諾蘭的「時間系列」。很多人可能會更偏愛《星際穿越》、《敦刻爾克》以及《盜夢空間》。又或者是更燒腦型的《記憶碎片》和《致命魔術》。畢竟前者締造出,時間主義下的浪漫情懷,令觀者聞之落淚而震撼。
  • 量子物理或可解史上最怪異理論:祖父悖論
    一些物理學家認為量子物理甚至可以解決物理學史上最怪異的思想實驗:祖父悖論。祖父悖論的形成起源於時間旅行存在特殊的解,也意味著我們有可能回到過去,但是如果我們回到過去並將你的祖父殺死,那麼你在時空中處於何種位置?
  • 理解這三個概念就能看懂《信條》諾蘭是怎麼逆轉時空的 星際穿越
    在諾蘭的電影《信條》中,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 都說諾蘭的電影可以測智商,關於電影的三個概念已經被很多影迷朋友提起過,分別是「熵值」、「祖父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