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大火的好萊塢電信《信條》,再一次證明了那句話「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先來了解一下《信條》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一群劫匪闖入烏克蘭劇院尋找人質的下落,他們打算搶到一個手提箱,內裝有神秘物質。主角和同伴以特警的身份參與搶奪,但卻失敗了,為了保護秘密而被假死。主角假死被救,而等待他的是更重要的任務,在科學家的幫助下,他理解了逆轉時間的觀念,他得知世界可能會因為逆轉時間而消失。因此主角加入了一個名叫「信條」的組織,身份也就此在世界上消失,他的任務就是保護世界不因逆轉時間而毀滅。而薩特妄圖毀滅人類,主角、尼爾和凱特組成的組織與其鬥爭,他們來到薩特的基地,鋌而走險,利用時間逆轉完成任務,將薩特手中的炸彈毀掉,並且成功地阻止了人類世界的消失。
注意兩個關鍵詞:逆轉時間、毀滅世界!
提到這兩個詞,不得不讓我想起,以前和幾個哲學愛好者辯論時:為了論證時間不可逆轉時所說--假設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因為你祖父母死了,就不會有你的父親;沒有了你的父親,你就不會出生;你沒出生,就沒有人會把你祖父母殺死;若是沒有人把你的祖父母殺死,你就會存在並回到過去且把你的祖父母殺死,於是矛盾出現了。
這便是最早由法國科幻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1943年所提出,著名的「祖父悖論」。
先來分解一下,這個哲學命題:
第一、時間是可以穿越回過去的;
第二、未來的我如果穿越到過去殺死了過去的我的祖父,那麼未來的也會因為過去的我消失而消失。
第三、既然未來的我能出現在過去,那麼過去的我便不會被消滅。
祖父悖論的一個重大的錯誤就是,他們用線性的邏輯思維去進行反串,從而達到一種理論的逆向思維結論,而後把這種推斷變成一種科學的假設或者是正論的悖論來加以宣揚,妄圖達到心靈控制的最為完美的狀態。然而他們的想像的單純與薄弱,僅僅可以流動在利用電影來完成的科幻層面上,卻不能用任何科學的試驗或飾演去完成這樣一個簡單的理論。
「祖父悖論」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它過於依賴線性思維的邏輯順序,來判定現實。用一個小得可憐的度量衡在度量一個它根本無力想像的空間。同時也歪曲了時間的內涵性。在宇宙中一個最大的悖論就是當量的順序!順序不但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編程,而且是一個物體能量的嚴格排列,是這種嚴謹的序態規定了這個物體不是那個物體,這個能量不是那個能量,這個順序不是那個順序。
「祖父悖論」的一個天大的幼稚,在於它過分地相信時間的存在性。在假定的時間和意想的空間裡自己翻著自己的跟頭,而沒有任何理論的支撐。外祖母悖論,是一個典型的邏輯思維的逆向反動,它認為在順行與逆行的概念裡,存在著一個被人們稱為「時間」的東西。然而這個東西的意想範圍,僅只停留在時間「概念 」而非「實質」上。這種概念的平移,顯然是一種沒有根據的幻想,它只能停靠在人們的想像裡,變成一個可以成像的電影,而卻無法解釋時間和控制時間的走向,更無法操作時間的流向。一個無法作為的暢想只能停留在幻想的層面,而無法異動任何一個、哪怕是微小的環節。
「祖父悖論」是在一個「本來就虛幻」的「虛幻上」構造了一個貓捉老鼠的故事。因為時間的虛幻性和假借性存在的基礎上,再行建立一個完全沒有實際意義的假設就顯得更加沒有意義。如果按照假設的時間存在的歷史或順序來說,時間與歷史應該是不可分割的,在人們的錯覺裡,時間就是歷史,歷史就是由時間的流逝和經過而造就的。其實這個誤區,就有可能導致人們思維的荒誕性頻頻發生。因為人們的假設存在著邏輯上的依賴性,而邏輯的不可靠性又是導致人們無限幻想的禍因,所以,當人們不斷幻想的時候,總要回歸到一個所謂的理論支撐上尋找安慰。正是這種安慰的惰性掩埋了思維的純潔性,內省性,同時也阻擋了思維的清晰性。
「祖父悖論」認為,如果時間有著與歷史緊密的聯繫性,那就有可能逆行,包括思維的逆行和時間的逆行。他們把時間和歷史緊緊的栓在一個鏈條上,認定時間的倒流就是歷史的到流,而恰恰相反。因為時間和歷史首先沒有一個血脈的關聯性,所以,時間和歷史本身就不存在著平行的關聯關係和因果關係。所謂因果論也能是在一個特定前提下才產生的理論,而非是一個無前提的規定性理論和一個輸入前提就能夠產生預期邏輯結果的理論。祖父悖論是在對時間誤讀中的一種錯誤假想和誤區衍伸,這種錯誤的延伸把人們的思維帶進狹隘的自恃和荒蕪曠野。
即「祖父悖論」出現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用三維空間的思維方式,來思考高維空間的問題,穿越時空本來就不是一個三維空間所能發生的事情。
現在想來,小時候因無法回答這個哲學命題而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一度認可了時間不可穿越的結論,那時候的自己真的有點可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