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貓:沙漠中的「獵蛇者」,性情敏感天敵多,家養容易死亡

2021-01-12 大貓來了

1856-1857年,法國的一位將軍讓·奧古斯特·瑪格麗特(Jean Auguste Margueritte,1823-1870)率領一個探險隊對撒哈拉沙漠阿爾及利亞部分進行了探險。在探險的過程中,探險隊發現了一種之前從未在科學文獻中記載的貓科動物。1858年,該探險隊的一個士兵,同時又是博物學家的維克多·洛奇(Victor Loche,1806-1863)出版了一本描述阿爾及利亞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書,書中首次描述了這種貓科動物,並建議將這種貓科動物的學名定為Felis Margarita,以紀念讓·奧古斯特·瑪格麗特將軍。

後來,這個學名得到了科學界的廣泛認可。但相對於學名,該貓科動物的英文名更廣為人知——Sand Cat,中文名為沙漠貓、沙丘貓或沙貓。

圖:沙漠貓。

沙漠貓長著一個大大的頭,兩隻大大的耳朵,一雙圓圓的眼睛以及一個小小的鼻子。從外表上來看,常有人會把沙漠貓當成家貓。其實,沙漠貓和家貓、黑足貓、荒漠貓、叢林貓、野貓一樣,屬於貓科貓屬,它們在基因上有較多相似的地方。同時,沙漠貓又是與眾不同的。

唯一主要生活在沙漠中的貓科動物

有不少貓科動物都在沙漠中都有分布,如生活在非洲的獵豹和獅子,生活在亞洲的豹子、荒漠貓,生活在北美的短尾貓等,但是,從物種的層次來講,沙漠貓是唯一主要生活在沙漠中的貓科動物(其他在沙漠地區有分布的貓科動物要麼是亞種,要麼是一些種群)。

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繪製的沙漠貓分布圖,黃色部分為現存區域。

沙漠貓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及亞洲中西部的沙漠中,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以及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沙漠中。它們的體重不過1.35到3.4 千克,平均體重比黑足貓和鏽斑豹貓略大,比家貓小。沙漠貓之所以能夠在沙漠中較好地生存,得益於它們獨特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

獨特的身體構造

1.沙黃色的濃密毛髮

沙漠貓的毛髮有一些明顯的特徵:它們的喉嚨、腹部及臉頰上的毛髮幾乎是白色的;一條黃褐色的條紋從眼角開始穿過臉頰,四肢上長有棕色或黑色的條紋。但從整體上來看,沙漠貓的毛髮是沙黃色的,這樣的體色在沙漠中是一種保護色,完美地和環境融為一體,可以增強沙漠貓的隱藏效果——既有利於捕獵,也有利於不被天敵發現。

圖:在沙漠中穿行的沙漠貓。

沙漠貓的毛髮非常濃密,這樣可以更好地適應沙漠中的氣候。在沙漠貓生活的地方,溫差較大,白天氣溫可達40攝氏度以上,夜晚則會下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緻密的毛髮既有助於抵抗高溫,也有助於抵禦寒冷。沙漠貓的腳趾之間的毛髮也十分濃密,完全覆蓋了足墊,這樣在滾燙的沙漠中行走時就不會被燙傷。

2.獨特的大耳朵

與其他小型貓科動物相比,沙漠貓的大耳朵格外引人注目。通常而言,耳朵越大,聽力就越好,沙漠貓正是如此。憑藉著敏銳的聽覺,沙漠貓可以探測到沙土中獵物發出的細微聲音,然後將獵物捕獲;或者及時發現天敵,然後躲藏起來。

圖:沙漠貓的大耳朵讓它們很有辨識度。

沙漠貓的大耳朵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那就是它們的耳朵內側長著濃密的白色毛髮,科學家認為這有助於抵禦沙塵暴的襲擊。

獨特的生活習性

1.孤獨的夜行者

和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沙漠貓是獨行者。只有在交配季節,雌雄個體才會有短暫的相處。雌性沙漠貓平均每胎產下3個幼崽,照顧幼崽的任務由沙漠貓媽媽全權負責。沙漠貓幼崽成長得很快,在6到8個月大時就會和媽媽分開。

圖:喜歡在夜間活動的沙漠貓。

為了避免白天的高溫,沙漠貓通常在溫度較低的夜晚活動。每到天黑,它們就會開始捕獵,捕獵行動斷斷續續,一直會持續到天亮。在一個夜裡,沙漠貓的行走距離可能會超過10千米。

2.最擅長挖洞的貓科動物

沙漠貓不是很擅長攀爬或跳躍,但它們是最擅長挖洞的貓科動物,它們的洞穴可以在開闊區域、巖石或植被下方找到,洞穴一般有多個入口。有時候,沙漠貓也會把沙漠狐狸、沙漠刺蝟及各類齧齒動物的洞穴給霸佔,然後對其進行擴充,方便自己使用。白天,沙漠貓喜歡在洞穴中休息,這樣既可以抵禦高溫,又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

圖:沙漠貓媽媽和幼崽,它們的家在巖石下方的洞穴中。

擅長挖洞不僅可以為自己製造休息的空間,也可以把其他藏在洞穴中的小動物挖出來,給自己增加食物來源。不過,科學家在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地區發現,這裡的沙漠貓不怎麼使用洞穴,白天它們會躲在沙漠中稀疏的植被下方休息。

圖:科學家在摩洛哥發現的沙漠貓,白天它們更喜歡躲在草叢下方休息。

3.因地制宜」的踐行者

沙漠貓不僅擅長挖洞,也擅長掩埋。擅長掩埋主要體現在兩點:掩埋糞便和掩埋食物。

包括老虎、獅子在內,很多大中型貓科動物都不太喜歡掩埋糞便,甚至它們喜歡用糞便來標記自己的領地,以此來警示其他動物。但小型貓科動物就不像這些大中型貓科動物那樣缺少對手了,反而是有不少天敵。為了不透露自己的行蹤,沙漠貓往往會把自己的糞便用沙子掩埋起來(「貓砂」可謂是無限量供應)。再加上沙漠貓的足底長有厚厚的毛髮,在沙地上行走時留下的足跡不明顯,它們的行動就更顯得神秘莫測了,因此也很難被動物學家追蹤調查。

儲備食物是很多貓科動物都會做的事情,例如花豹會把吃剩下的獵物叼到樹上,美洲獅會把吃剩下的獵物用草或樹枝覆蓋起來,生活在印度的孟加拉虎會把吃剩的獵物藏到水裡——它們完美地詮釋了「因地制宜」這個詞。而沙漠貓也是一個「因地制宜」的踐行者,它們會把吃剩下的獵物藏在沙土中,等餓的時候再挖出來。

圖:沙漠貓在夜間捕捉到一隻沙鼠。

4.從獵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水分

沙漠貓生活的地方缺少水源,但它們可以從捕獲的獵物中獲取大部分的水分,這是它們得以在沙漠中生存的一個法寶。對於老虎、美洲虎這類對水資源需求很大的貓科動物而言,想在沙漠裡生存就很困難了。

美麗的「貓科小殺手」

別看沙漠貓體型小、長得乖,捕獵的時候卻十分兇悍。沙漠貓的奔跑速度較快,可達40千米每小時;牙齒十分鋒利,可以給獵物致命一擊。它們通常以沙漠中各種小型嚙齒類動物為食,如沙鼠和跳鼠;也會捕食各種爬行動物,如蜥蜴和沙蛇;還會捕食各種小型鳥類和昆蟲。

圖:沙漠貓是捕蛇高手。

沙漠貓擅長捕殺生活在沙漠中的蛇,它會猛擊蛇的頭部,然後用力咬住蛇的後頸將其獵殺。由於兇悍的捕蛇能力,一些遊牧民族把沙漠貓稱為「獵蛇者」。

圖:「獵蛇者」沙漠貓,有人會把它誤當成分布在中國的荒漠貓。

不過,雖然沙漠貓很兇悍,但限於體型的不足,它們還是有不少天敵的,如野狗、狐狸、狼、一些毒蛇及各種猛禽等等。這些天敵的存在讓沙漠貓變得十分敏感而又謹慎:當它們離開洞穴時,會先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然後再離開;當它們返回洞穴時,會重複同樣的行為。如果有天敵來臨,沙漠貓會躲在障礙物旁邊或者裸露的地面上,一動不動,這樣就很難被天敵發現了。

不適合家養

看到這麼可愛的沙漠貓,很多人都有會萌生將其「納」為寵物的衝動。事實上,對於大多數野生動物而言,它們在動物園中會活得更久,但是沙漠貓卻是一個例外。由於沙漠貓適應了在沙漠地區的生活,圈養條件下有限的活動空間會讓它們感到更多的壓力,而且容易患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因此在圈養環境下很難繁殖甚至容易死亡。

在這方面,分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地區的沙漠貓——巴基斯坦沙漠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20世紀初期,由於沙漠貓可愛的面孔以及相對溫和的性格,將其作為寵物來飼養在巴基斯坦盛行一時。但是,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對環境很敏感的巴基斯坦沙漠貓很容易死去,為了獲取沙漠貓,人們只好去野外捕捉……後來,巴基斯坦沙漠貓在巴基斯坦幾乎就要滅絕了,目前數量未知。

圖:動物園工作人員在給出生不久的小沙漠貓稱重。

由於這些原因,目前生活在全世界動物園中的沙漠貓數量十分稀少,總數不足200隻。阿聯的阿萊茵動物園擁有40隻左右的沙漠貓,是全世界最大的圈養沙漠貓種群。

沙漠貓面臨的威脅

由於沙漠貓生活在沙漠中,且多在夜晚活動,因此科學家對它們的了解很少。對沙漠貓的唯一密度估計數據來自以色列,大約每100平方公裡有2.9個個體。據估計,現在大約有27000隻成年個體生活在世界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將其列為近危物種,不過沙漠貓仍然受到了不少威脅。

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是沙漠貓面臨的主要威脅,其原因有:道路的建設和人類定居點的擴張;人類各類休閒活動的增多,如沙漠旅行和越野駕駛;駱駝和山羊的過度放牧;氣候變化導致棲息地迅速退化,各種獵物的數量也大幅度下降;有些棲息地會因戰爭而遭到破壞。

圖:2018年在烏茲別克斯坦發現的一隻沙漠貓,它藏在洞穴中,把頭探出來觀察周圍環境。

另外,狐狸、狼、毒蛇、家養的獵犬和牧羊犬的各種捕食活動,也會導致沙漠貓的種群數量下降。野貓與跑到野外的家貓會與沙漠貓競爭獵物,並能傳播一些疾病。此外,在某些地區,沙漠貓也會被人獵殺,或者受到寵物貿易的威脅。

沙漠貓是一種性情十分敏感的貓科動物,人類活動的幹擾會嚴重影響它們的生存。對於這種可愛的貓科動物而言,讓它們免於滅絕的最好方式不是將其作為寵物,而是保護好它們的棲息地,減少人為活動的幹擾。現在,科學家也在投入更多的精力對這種行動詭秘的貓科動物進行研究,對其生活習性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以更好地保護它們。(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科普知識。未經授權,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敢和蛇大戰的異類貓咪—沙漠貓!不適合當寵物,數量越來越少
    我們印象中貓咪都是很可愛的,只有少量貓會比較兇,不過也和危險沾不到邊。但是,你們知道嗎,有一種貓不僅可愛,而且擅長和蛇戰鬥。1856年,一位名叫讓·瑪格麗特的探險家,首次在撒哈拉沙漠中發現了一種以沙漠為家的貓類。
  • 《動物朋友展覽區》沙漠貓怎麼解鎖 沙漠貓解鎖條件一覽
    導 讀 動物朋友展覽區沙漠貓怎麼解鎖,沙漠貓的特殊動作有哪些,沙漠貓的對話在哪查看,想知道特殊動作大全怎麼觸發
  • 唯一生活在沙漠中的貓科動物,沒有石頭磨爪子,用駱駝糞代替
    顧名思義沙漠貓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一種貓科動物,有的人不禁要問沙漠中有蜥蜴,有駱駝,有蛇,難道還有貓?是的沙漠貓是全球唯一生活在沙漠中的貓科動物哦,因為沙漠貓生活環境比較特殊,所以它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比如說貓科動物的爪子一直生長,它們就需要把爪子磨尖,方便奔跑和捕獵。
  • 貓科動物中唯一的沙漠物種:被譽為「沙漠天使」,能一個月不喝水
    圖:長有天使般面孔的沙漠貓沙漠貓:貓科動物中唯一的沙漠物種,沙漠中的小天使沙漠貓也叫沙貓,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西亞和中亞的沙漠中,是自然界唯一一種主要以沙漠為棲息地的貓科動物,體型比家貓小,叫聲和家貓類似。
  • 貓科大方臉-沙漠貓
    沙漠貓 又稱沙貓,是種小型貓科動物,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沙漠中。
  • 毒蛇被三大獵蛇高手圍住,最終會被蜜獾、胡狼還是老鷹獵殺?
    蛇類是很讓人害怕的冷血爬行動物,特別是毒蛇,更容易致命一擊,只是毒蛇在自然界其實也比較弱勢的,自然界中能捕食毒蛇的動物多得數不清,例如這次,一條毒蛇竟引來三大獵蛇高手,讓這條毒蛇還能往哪裡逃!當蜜獾和毒蛇戰鬥時,戰鬥聲音很快吸引來其它獵食者,都想過來分一杯羹,草叢中走出一隻胡狼,天空中飛下一隻老鷹,這三者中,胡狼的獵蛇本領最差,但獵殺毒蛇也有它的技巧,對比毒蛇,胡狼也更有優勢。毒蛇被這三大獵蛇高手當場圍住,毒蛇還有什麼本領能嚇退這三大天敵?
  • 貓種百科 擁有不老童顏還不用喝水的沙漠貓
    沙漠貓是現今唯一一種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沙漠裡的貓科動物。中亞以及北非是沙漠貓的主要棲息地。目前,沙漠貓已經被官方認定為瀕危物種,全世界約僅剩下一萬隻左右,且數字仍在不斷減少。通常只有在深夜或者涼爽的天氣中才能有幸目擊,這說明沙漠貓喜歡11到28攝氏度的溫度。它們的棲息地則是植被悉數的沙丘。
  • 生活在沙漠中的貓科動物,用糞球磨爪子,看起來好像家貓
    提起生活在沙漠中的動物,很多朋友首先都會想到駱駝,因為沙漠的氣候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鮮少有生物可以生活在那裡,就連植物都是很稀缺的存在。顯然,想要找到一顆大樹或者一塊大石頭都是非常困難的,那麼,生活在沙漠中的貓科動物,它們的爪子又該如何處理呢?動物學家介紹,生活在沙漠中的貓科動物,它的名字叫做沙漠貓,它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貓科動物中之一。沙漠貓的體重不足6斤,比很多家貓還要小,它們生活在非洲的背部和亞洲的西部,因為世代生活在沙漠中,所以它們也要比其它貓科動物的適應能力更強。
  • 奇聞:小個子的荒漠天使沙漠貓,外表呆萌,卻以毒蛇、蜥蜴為生
    今天講講咱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貓。 今天講的這種貓可不常見,說說沙漠裡的小精靈,它雖然看著挺萌的,但是相當於沙漠裡的小武士,兇猛異常,單挑毒蛇沒有問題。沙丘貓從他的獵食中獲得需要的水。只在繁殖時集聚,遍布於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中南部和西南亞。
  • 橫行非洲大草原的鬣狗,除了獅子之外,它還有天敵嗎?
    雖然現實中並不那麼萌,但其中鬣狗被稱之為「非洲草原的清道夫」不是沒有道理的!一物降一物,獅子就是他的天敵。獅子和鬣狗都是群居動物,他們在草原上經常碰面的,論單打獨鬥,獅子秒殺鬣狗,但是總有落單的獅子,這個時候,落單的獅子是幹不過一群鬣狗的,雄獅也夠嗆。因為鬣狗耐力比獅子強好多,你追我跑,你跑我追,這樣的消耗獅子是會崩潰的。
  • 義大利家養寵物貓感染狂犬病 飼養者被咬傷不治
    歐聯網6月30日電,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6月29日,義大利威尼斯實驗動物預防研究所向媒體表示,該研究所實驗室工作人員,成功從託斯卡納大區一隻家養寵物貓的腦樣本中分離出了狂犬病毒株。該寵物貓曾咬傷主人,導致主人發病後送醫不治。
  • 4種貓科動物中的捕蛇高手,吃蛇如同吃「家常菜」
    4種貓科動物中的捕蛇高手,吃蛇如同吃「家常菜」貓給人的印象就是溫順,膽小,而蛇給大家的印象是可怕毒牙。那麼問題來了貓怕蛇嗎?其實通常情況下,貓科動物都是不懼怕蛇的。從它們本性來說不懼怕,但不意味著雙方戰鬥貓能勝出。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小型的無毒蛇,一般的毒蛇和體型非常大的蟒蛇。
  • 沙漠裡的駱駝真的沒有天敵嗎?
    在我小的時候就學過一篇課文,課文的題目就叫《沙漠裡的駱駝》稱駱駝是「沙漠之舟」駱駝是食草動物,常年生活在沙漠之中。 駱駝體型龐大,說到體體型龐大,我又想起了一句俗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說的是就算肉太瘦死了,但是照樣比馬還要大。
  • 這種「貓」,居然能在遠離水源的沙漠中生存
    因為生活在沙漠中,顧名思義,也叫沙漠裡的貓,它們主要在沙漠中活動。沙丘貓廣泛地分布在非洲北部、西南部以及中亞的沙漠地帶。這些小傢伙著實讓人難以捉摸,以至於人們很少能夠在野外看到它們。也很難想像沙丘貓能夠生活在寸草不生的荒漠深處。
  • 巨蟒有沒有天敵?是什麼?
    俗話說「蛇大為蟒」,蛇本身就是一種讓人恐懼的生物,就更別說體型龐大的巨蟒了,而且在自然界中,只要是能稱得上是「巨蟒」的,都是鮮有天敵的存在。那麼,在自然界中,巨蟒到底有沒有天敵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世界上最頑強的魚,沙漠中生存5萬年,如今只剩30多條
    在這種常年乾旱少雨的極端環境中,似乎不會有太多生物分布。與乾旱的沙漠相對應的是水資源豐富的海洋,我們很難將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中的生物聯繫起來。但卻有一種魚類,打破了我們固有的魚類只能生活在江海湖泊或者自家的魚缸中的認知,它們的確生活在沙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