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自newscientist和lazerhorse,譯者煎蛋@許叔、@蛋黃醬蓋澆飯。為了方便閱讀對兩篇文章進行了整合編輯。
沙漠貓是現今唯一一種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沙漠裡的貓科動物。中亞以及北非是沙漠貓的主要棲息地。目前,沙漠貓已經被官方認定為瀕危物種,全世界約僅剩下一萬隻左右,且數字仍在不斷減少。
沙漠貓天性害羞,晝伏夜出。多年進化使其完美適應了沙漠氣候,它不需要喝水,因為可以從鳥類、爬行類和哺乳動物這些獵物身上獲取。耳朵和手掌上的特殊毛髮可以保證粒沙不沾身。
在阿聯,這種貓在野外是一種傳說,最近的記載已經是10年前了。阿布達比酋長國環境署助理科學家Shakeel Ahmed,在2015年帶領了一隻團隊在Baynouna保護區研究這種動物和植物。他們用貓糧設置了相機陷阱,幾個月下來,終於拍到了46張照片。團隊後來鑑別出它們分屬於三隻不同的貓。通常只有在深夜或者涼爽的天氣中才能有幸目擊,這說明沙漠貓喜歡11到28攝氏度的溫度。它們的棲息地則是植被悉數的沙丘。
團隊希望這些信息將會幫助未來保護計劃的制定,科學家們需要更多研究沙丘貓的生活,這樣才能建立合理的保護區域。而吃瓜群眾們關注的,卻是沙漠貓令人豔羨的「童顏」————即使是成貓,沙漠貓也保持著幼貓的模樣。
沙漠貓的腳掌,特別是腳趾之間和「肉球」表面被長毛所覆蓋。這能幫助它們在夜晚抵禦寒冷而在白天也能降低來自沙漠表面傳導的熱量。同時,多毛的腳掌也使得沙漠貓在沙地留下的腳印不太明顯,避免自己被敵人跟蹤。
它們能夠在-5°C 到 52°C 的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如果條件過於惡劣,它們便會躲進從其他動物那偷來的地洞裡。
沙漠貓有著一副大耳朵和長長的耳道,但是兩隻耳朵卻長在腦袋偏下的地方。這主要是為了防風擋沙時用它們堵住耳朵。同時專家還推測,大耳朵能夠幫助沙漠貓偵測到藏匿在荒漠底下的掠食者。
沙漠貓的咬力驚人。它們的咬力比(BFQ)在所有貓科動物裡排行榜首。BFQ 指的是動物的咬力和它們的身材的比例,在這項指數上,體型矮小的沙漠貓的表現令人詫異。目前全球 BFQ 最高的動物是得分188的袋獾,沙漠貓的得分則達到了133.1,而歐洲獾僅有109。
好啦,有沒有覺得漲知識了呢!晚安。
「天啊你真高!」短腿之王、貓中柯基——曼赤肯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