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2020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在杭州舉行。大會圍繞「高端製造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主題,結合浙江製造業發展情況,開展高水平院士專家報告會、專業論壇、青年論壇等,針對數位化製造、極端製造、綠色製造等前沿領域熱點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同時為浙江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建設提供有效參考,為區域經濟治理體系完善與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表示,技術及產品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和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夠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時代引領者。他表示,智能微系統技術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之一,與我國當前若干「卡脖子」問題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智能微系統技術並不是為了追求單項的冠軍(計算速度或存儲容量),其目標在於從系統的角度解決目前的面臨難題,增加可實現性,提供最優解。中國擁有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全球最大的市場,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正在成為決定國家未來競爭力重要的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發展戰略機遇,把發展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放在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的全局核心位置,通過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率先搶佔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戰略制高點,共同構建新發展格局。
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姚建華表示,在產業數位化當中,實現企業機器化操作和數字感知,讓機器更智能地為人工作,是當下的難題。因此,學院今年新設了機器人工程專業,著力培養新型專業人才,為現階段的行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學院新開設的機器人工程專業區別於傳統機器人專業培養,培養方案中設計了更多前沿技術,會更加順應當前網際網路轉型需求,畢業生會有更好的就業前景。
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楊華勇看來,以產業數位化推動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智慧融合,將構築智能製造新動能。他表示,智能機械製造需要高端裝備工程,不僅要注重質量問題,更加需要創新性。我們要動員在機械製造業方方面面的力量,包括新產品的開發、上市的數據、技術的創造能力、質量的可靠性,還有品牌。大規模定製化和智能產品的消費升級倒逼了服務與製造升級,產業鏈結構優化則提升了行業經濟的效率。此外,計算能力、可用寬帶、產生數據、算法能力的加速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年會上,中國機械工程數字博物館正式啟動。未來,學會將組織開展機械工業遺產認定、機械科技人物事跡和科技成果採集等工作,把博物館打造成展示我國機械科技領域成果、展示科技工作者風貌的高質量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