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閻孝國的悲劇,就在於他分不清真正的忠和孝是什麼

2021-01-10 今宵似酒解離愁

通過看了這部電影《十月圍城》之後,很多人都忠孝難兩全這個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在古代朝廷官員和皇帝之間都是有親戚關係的,這就讓忠孝這個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一方面是作為一個臣子,另外一個方面是作為親戚。很多時候正是因為熟人說以才更加難以做出一些選擇。因為彼此之間要顧及到親戚的關係,又要顧及到君臣的關係。

其實更多人的做法就是捨棄小愛,保全大愛。這裡的小愛就是親戚之間的這種微妙的關係,而大愛就是對自己國家的熱愛。其實這是古代人們最常遇到的一些事情,這種二元對立的思想問題已經困擾了很多人。

電影也是一門藝術形式,它能夠將創作者的思想與編寫的故事,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出來。根據不同的分類,可以把電影分成兩大類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

《十月圍城》這是一部商業電影,同時也是一部文藝電影。為什麼說它會有兩種性質呢?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部群像戲。什麼是群像戲呢?

群像戲的意思,就是有很多個主人公,即多個主角或沒有絕對主角的電影。由多個主角分別承擔不同的出鏡頭次數,從而達到影片的多面性。

在這部影片中的所有角色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舍大愛為小愛。這一點是最常體現的,李玉堂數次阻擾李重光參與革命,就是覺得家人比自己的理想更加重要;陳少白阻止李重光做替身,也是認為李重光的命應該是要比理想重要。

第二類是舍小愛為大愛。閻孝國與孫文是最典型的例子。閻孝國效忠國家,對自己的恩師也是非常尊重的,但是在國家和恩師之間,他毫不猶豫選擇為恩師,最後到死也要報答恩師。孫文為了國家大事,放棄與自己的母親的聯繫,這就是捨棄小愛成全大愛的表現。

第三類只有小愛。劉鬱白為報答恩人一人獨擋數十殺手,還有就是鄧四弟瘦弱不堪,卻為保護他的少爺拼死拖住閻孝國的腳。小人物的小愛,成全了理想的大愛,但是結局是非常悲壯的。

閻孝國忠於國家,他是一位好官,而且他也是一位好的領導者。他奉旨誅殺亂臣賊子,這是他的職責,這是一種忠的表現。他另一方面尊敬師長,恪守道義,即使被陳少白辱罵他都毫無怨言。他準備殺孫文的時候並沒有去打擾孫文的母親,這是他自己道義的表現,因為這跟孫文的母親是毫無關係的,只不過孫文的母親是沒有任何做錯的地方。

從表面上看,但是仔細一看,他是錯在眼界比較小,無法做到忠孝兩全。我將從他的愚忠、偏見和控制欲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閻孝國的愚忠體現在在工作中要聽天子的話,在家裡面要聽父兄的話,最終他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只是一個會做事的人。真正的忠是指在外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的秩序穩定,在家裡要聽父親、兄長等長輩的意見,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忠。

閻孝國不理解孫文理念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的偏見,他的目光是短淺的。他看到洋人入侵我們國家之後,便認為洋人的所有東西都是對我們國家有害的,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孫文去外國留學學到的東西都被認為是有害的。他就是因為這個想法就把這個理由當作誅殺孫文的有力武器。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深入了解孫文所學到的東西,就一概否決了。

說閻孝國身上有帶控制欲的孝就在於他對陳少白的態度可以體現出來。因封建思想的禁錮之下,他違背老師,又因這種不能傷害老師,所以才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控制老師。

在閻孝國的思想觀念裡,有著非常保守的封建傳統思想,忠君與孝順讓他不知道如何平衡,這是一種很混亂的認知行為。當忠君與孝師這兩個理念相矛盾,就不得不先聽從君主的意思而違背老師,這對他那樣帶有這種思想的人是非常讓人害怕的。

所以他在最後在忠孝面前都失職了,他還是固守傳統,但是又很猶豫。在君與師的衝突之間,閻孝國只能奉旨殺一個「孫文」,然後再被老師打死,來償還國恩和師恩,這樣的選擇是非常殘忍的。閻孝國的悲劇,就在於他分不清真正的忠和孝是什麼。

相關焦點

  • 評論:《十月圍城》好看在哪裡?-挖貝網_專注於新三板、A股和港股報導
    挖貝網專欄作者:沙鷗  三個月前一位做風險投資圈的朋友就告訴他在等著看《十月圍城》,他的意思是與其他的賀歲片相比,這部片子更值得期待,包括《建國大業》在內的片子他都不看了。  辛亥革命前後這段歷史,不少影片有過呈現和演繹,不過《十月圍城》演繹孫中山去香港遭暗殺這個題材,故事更具體、更吸引人。大家想想,「暗殺」與「反暗殺」是多麼抓人的故事主題,不論什麼時候,這都是小說和故事的抓人主題。  其次,故事邏輯性強,高潮迭起、懸疑不斷。這是好故事和好劇本必備的條件,包括《潛伏》和《風聲》,還有《集結號》等好片子都有具備這些條件。
  • 婷婷談電影之《十月圍城》
    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想談談這部十月圍城,此篇拍攝於2009年,在當年這部片子真可謂是神仙陣容了,可謂是大牌雲集,群星閃耀,而且在當年獲獎無數,可以說是票房口碑雙豐收。此片講述了1905年,因清廷得知孫中山要回香港,遂派出以閻孝國為首的的將軍來刺殺,而香港這邊的報社社長為了保護孫中山,集結了賭徒沈重陽、打女方紅、小販王復明、車夫鄧四弟、乞丐劉鬱白等人,一邊暗殺,一邊保護,從而發生的一場可歌可泣的故事。當年看完此片,我就從心裡為之動容,革命的果實太來之不易了。可以說裡面除了李玉堂和陳少白之外,剩下的人根本連自己保護的對象是誰都不知,就一個個慘死。
  • 《十月圍城》無畏犧牲的背後,是對革命無限的追求與崇敬
    這便是諜戰動作影片《十月圍城》所講述的革命運動下,正與邪、善與惡的較量的故事。《十月圍城》於2009年上映,由導演陳德森執導,甄子丹、張涵予、胡軍、王學圻、黎明、任達華、謝霆鋒、李宇春、曾志偉等大咖主演。名導的執導與嘉年華式的明星陣容共同演繹了一部出彩的愛國主義色彩的商業大片。
  • 沒有對錯,只是立場不同,這才是《十月圍城》好看的原因
    這是《十月圍城》中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同時也是整部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電影中無論是三教九流,還是上層名流,為了革命,他們都前僕後繼的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而縱觀全局我們可以發現,整部電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反派,有的只是因為立場不同而戰鬥的一群人。一邊是效忠朝廷的清廷武將閻孝國,一邊是勵志改革的新社會革命者。到底誰對誰錯?
  • 《十月圍城》中的閻孝國為什麼有種別樣的魅力?
    可見閻孝國雖然接受過西式教育,但傳統教育的習性依然在他骨子裡存在。 從「一介莽夫,難成大才。」中我們又不難看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閻孝國身上依然存留著市井匹夫之脾性。
  • 《十月圍城》裡的落魄乞丐是什麼身份?還原歷史,黎明身份不簡單
    《十月圍城》講述了1906年的清政府末期發生的故事,人物塑造非常多樣話:胡軍扮演的閆孝國、甄子丹的沈重陽、梁家輝的陳少白、王學圻的李玉堂等等。這部劇一方面還原了當時的革命現狀,又另一方面做了一些藝術上的修飾。所以看起來雖然與歷史不完全吻合,但卻沒有讓人感覺有太唐突。
  • 《十月圍城》:悲壯來得太容易,值得一看!
    《十月圍城》比我想像的還要好看,文戲的鋪墊少有的精彩,一點不覺拖沓,非常恰當的介紹了每個人物的背景和性格,這就像一個拉弓的過程,在逐漸劍拔弩張的過程中,高潮一觸即發。這種東西不是綁架,也不需要推己及人,它只要引起你的共鳴和思索,那電影就成功了。香港人可以有很多意見不滿,但說到愛國的底線,那其他電影裡不早說了麼,黑社會也有愛國的,人人都可以愛國,《十月圍城》要的就是這效果。《十月圍城》裡的死亡不是振臂高呼口號完事,它的煽情時刻固然要引導多數觀眾往感動方向走——這也是一個商業片的正常做法,情有可原。
  • 《十月圍城》公映 當年十月今圍城重寫革命往事
    《十月圍城》公映 當年十月今圍城重寫革命往事 誰都知道等待著他的是九死一生,但年輕人的革命激情讓他迅速做出了選擇。一百多年過去了,講述那個激情年代的《十月圍城》今日公映,電影中有很多人犧牲,看似是為了保護孫中山,但他們有的為愛情而死、有的為兄弟而死、有的為了主人……不管怎樣他們都對未來充滿著期待,現在的我們就通過電影以及歷史,看看先人為了「中國的明天」所付出的努力。
  • 09年的電影《十月圍城》,它憑什麼可以斬獲2.9億票房
    說起電影《十月圍城》,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那個物價相對不高的年代,它憑藉緊湊的劇情和感人的故事線,一舉便斬獲了2.9億票房。它主要講述的是1906年10月15日,孫中山孤身來港會見興中會的骨幹成員,以便與他們商議日後的革命事業。他來港的消息,驚動了遠在京城的慈谿太后,為了打壓國內的革命勢力,她派遣武將閻孝國到港誅殺孫中山。
  • 人物小傳:刺客-閻孝國(胡軍飾)
    慈禧在得知孫中山將要抵港組織革命後,迅速派閻孝國帶300殺手趕往香港,誓死刺殺孫中山。  閻孝國往上三代均為朝廷的高官,對國家,對整個清王朝,絕對忠心。但閻孝國並非一個殺人的機器,他早年師從陳少白,接受的是先進的西方教育,然而,在一路看到中國被西方帝國主義欺凌的時候,閻孝國因為強烈的愛國,反而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他拒絕一切與西方有關的東西,更厭惡以西方思想來帶領革命的革命黨人,認為陳少白乃至孫中山的軟弱絕對不可能獲得成功,他以為愛國便是忠順於朝廷。
  • 《十月圍城》一個誠意十足的影片,正邪界定,標準是政治信仰!
    《十月圍城》,一個誠意十足的影片,看完以後心裡無限的回不過神。對於電影主題而言,一部純粹的戲劇性電影,似乎很難在票房上受歡迎,無論怎樣都要賦之以微言大義,用以拉近和觀眾的距離,而「家國情結」的包裝更能使一些觀眾與電影休戚與共,腎上腺素激增。
  • 總有些歷史被刻意的淡忘《十月圍城》
    《十月圍城》故事起因1906年清朝已經走到了它的末路時分,清廷瘋狂暗殺「GMD」這一年的10月15日,革命LX孫中山決定以探望母親的名義,冒險前往XG,實際上他是準備與十三省的革命代表,在XG見面會談,這次赴港,便成了清朝政府刺殺孫中山的大好機會,清政府的將軍閻孝國,用錢買通XG
  • 《十月圍城》:吾輩心甘情願以血肉鑄就革命的長城
    有人曾詬病該片的邏輯,如孫中山為何不召集大家去船上開會,非要大張旗鼓地去陸上、孫中山自己怎麼不帶保鏢等等……在我看來,導演和編劇通過藝術加工,虛構了這樣一個故事,所要反映的,是那些在革命中犧牲小我換取民族希望的小人物的偉大,而並非拍出一個歷史紀實類的革命故事,而如果非要去深究這些問題,那麼就不會有這部電影了。
  • 《十月圍城》成懸疑片 張涵予稱不知真正結局
    張涵予不知《十月圍城》真正結局。網易娛樂11月26日報導 陳可辛監製的賀歲大片《十月圍城》自開拍以來,孫中山一角由誰扮演一直被視為高度秘密。鑑於種種說法,張涵予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包括張涵予本人也不知道影片的最後結局。誰來扮演孫中山這個歷史重要人物,這是《十月圍城》選角過程中最讓陳可辛苦惱的。整部影片中,所有角色都參與到了保護孫中山的行動中,大部分都為此付出了生命。因此,孫中山的角色,重在有氣場、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和號召力。
  • 《十月圍城》幕後那些事,周星馳張國榮原本參演,謝霆鋒因戲救命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我們提到導演陳德森; 或許有非常多的人不知道是誰。 但是他的作品卻是非常的有名; 例如《十月圍城》,《一個人的武林》等等均是其知名佳作。
  • 《十月圍城》是一部值得所有中國人一看再看的電影
    《十月圍城》是一部值得所有中國人一看再看的電影。三月了,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對著霧氣散不去的鏡子抹眼霜時,心裡突然很想重看這部電影,沒錯,是重看。《十月圍城》,上一次看時哭了幾次,對於能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很感恩!感恩很多很多年前那些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他們,和她們,捨身忘我,放棄兒女情長,一心撲在拯救國家上面。
  • 十月圍城電影評價如何?
    十月圍城2009年上映,票房與口碑都還不錯,是29屆金像獎的最大贏家。這部電影被稱讚為類型片與文藝片的完美結合,將1901年的時代風雲和港島的市井民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它比主旋律片多了人情氛圍,比文藝片多了宏大情懷。
  • 影評大賽優秀作品 | 第二輯 一場十月裡的圍城革命 —— 評電影《十月圍城》
    《十月圍城》不論在故事本體的設計層面還是在形而上的表達層面都十分合理。臺詞設計巧妙,成功塑造角色故事陳德森曾表示:「我敢說,《十月圍城》裡的每個角色都足以單獨拍成一部電影,改了1000多次,有太多的素材和故事了。」主人公富商李玉堂,在之前總是強調,「我是商人,我兒子也是商人」。
  • 《十月圍城》: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人士、商人和乞丐在香港拼搏!
    《十月圍城》便是這樣一部佳片,它為純感官的打鬥注入了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追求,一種可貴的愛國精神,一種人文和政治理想。 影片講述上世紀初孫中山到香港開會,發動全國各地的起義,清廷派人暗殺,各路仁人志士冒死為他保駕護航。很簡單的故事線,但全方位伸展出一個複雜的世界。作為一部動作戲,《十月圍城》屬於上乘之作。
  • 談談《十月圍城》的教育意義
    談談《十月圍城》的教育意義2010-02-23 00:57:2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十月圍城》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來自社會各階層的8個義士,為了保護從日本抵達香港召開起義軍會議的孫中山,與清廷派來的500名殺手展開了一場捨身忘死浴血奮戰以死護衛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