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優秀,頭腦愚蠢。一介莽夫,難成大才。」
這是閻孝國的授業恩師給他的畢業評語。
從「功課優秀,頭腦愚蠢。」中我們不難看出接受過西式教育的閻孝國其實是個傳統、古板的人。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教育都是在為一次次的考試作準備。考卷上,揮筆疾書,一氣呵成。運用中,撓頭抓耳,一籌莫展。
可見閻孝國雖然接受過西式教育,但傳統教育的習性依然在他骨子裡存在。
從「一介莽夫,難成大才。」中我們又不難看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閻孝國身上依然存留著市井匹夫之脾性。
何解?易怒,莽撞。在大廈將傾時,有破釜沉舟、壯士斷腕的勇氣及魄力,卻無力挽狂瀾的能力與手段。
短短十六字評語詮釋了閻孝國只有將才,不具帥才。
可閻孝國真不具帥才嗎?
我看不盡然,他只是憋在一口氣上。
閻孝國的恩師問他為什麼不睜眼看看這個世界?閻孝國沒有說話。
為什麼?因為他看的比誰都清楚。
他或許也很清楚授業恩師的變革要比他的改革更適合國家當時的形勢。可他還是要義無反顧的去推行他的改革,為什麼?因為他咽不下那口氣。
什麼氣?國家興亡之氣,民族尊嚴之氣,中華男兒血性之氣。
諾大的一個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數不盡的熱血男兒,讀不完的百家思想。
居然淪落到要用西方教育來拯救?
閻孝國咽不下這口氣,他覺得中華男兒全都不能咽不下這口氣。哪怕這口氣是用他和無數中華男兒的鮮血換來,他也覺得值得。
因為國家淪落到這種地步,國人再無無辜之人。
「軍人理當橫屍邊野,何須馬革裹屍。」
這句話中包含了他的決心,他的理想,他的歸宿。也包含了他的血性,他的不甘。
而這,也是閻孝國吸引我們的魅力所在。而這,也恰恰正是一個中國人的魅力所在。
毫不否認,閻孝國是一個真正中國人的代表,是無數個熱血、有志男兒的化身。
他身上所具備的,是我們中國人本應有的,而現在卻缺失了的東西。
謙遜、好學、尊師重道以及胸懷天下。最重要的是少了那份偏執,包含著血性、不屈的偏執。
其實閻孝國的魅力不在於他,而在於我們丟失了的那些東西上。
海納百川固然是好,但總歸還是要給自己留點地方。
(喜歡的朋友請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