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史前時代,首先映入腦海的應該就是荒蕪、神秘和野蠻。可如果有人說,在遙遠的史前時代曾發生過核爆炸,你會相信嗎?
可能大部分確實不會相信,因為人類直到19世紀末才開始初步了解原子核,而真正使用核能則是則是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提出之後。
這也就意味著,在人類還未建立文明、甚至是還沒有正式出現的史前時代,是不可能會有核爆炸出現的。
但近幾十年許多人開始反對這個說法,因為種種痕跡表明,史前時代或許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簡單,比如人類發展過程中十萬年的「空白期」。
目前,人類在地球上發現的最早村落是土耳其的加泰土丘,距今大約9000多年左右。由於當時那裡並未發展成完整的文明,所以只能被稱為聚集點或村落。
通過對遺蹟內部進行深入的考古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加泰土丘的居民們,主要還是靠狩獵來獲取食物。
而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及現代基因學的研究,地球上最早的人類大約出現在10萬到15萬年前之間,而當時的人獲取食物的方式就是狩獵。
結合加泰土丘居民的例子我們能夠發現,在15萬年前到1萬年前之間,人類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發展的,或者說發展程度非常小,沒出現任何質變的東西。
但縱覽人類近幾千年的發展情況,我們只花費了幾千年的時間,就已經從茹毛飲血發展到了踏足月球,甚至幾十年內還能踏足火星。
為什麼人類幾千年內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有如此大的改變,而之前十幾萬年中卻幾乎停滯不前呢?
於是有人根據人類發展速度提出了猜測:在這十幾萬年的「空白期」內,人類很可能已經經歷了好幾波滅亡,這也意味著十萬年後人類可能也不會比現在更先進,因為文明其實是個輪迴。
事實上,之所以會出現如此顛覆認知的猜測,主要是因為世界各地發現的幾個不應該存在的史前核爆炸痕跡。
1932年12月29日,一位英國冒險家橫穿利比亞沙漠。在走到一片沙丘的背陰區時,他意外的發現前方沙子上有散落著大量奇異的玻璃。這些玻璃有的已經被沙子掩埋大半,而有的則裸露在外。
在對這些玻璃進行初步分析後,研究人員認為它們非常古老,至少已經在沙子中躺了一萬多年,因為許多玻璃表面留下了嚴重的風蝕和磨損痕跡。
為什麼沙漠中會有數量龐大且形狀不一的玻璃呢?許多科學家懷疑跟閃電有關,也就是說這些玻璃是沙子被雷擊後形成的,但很快這一推測就被否決了,因為雷擊形成的玻璃不可能如此通透,它們幾乎都是焦黑的。
由於又有人提出可能是隕石造成的,畢竟隕石撞擊的高溫能夠輕易融化沙子形成玻璃。這個說法確實很合理,但是人們並沒有在現場發現任何隕石痕跡,於是這個推測也被否決了。
為了給事情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甚至有人提出這些玻璃可能和火山有關,但這個猜測更加的不靠譜,因為周圍幾百公裡根本沒有活火山的存在。
就在這些玻璃將要成為未解之謎的時候,第一顆核彈的爆炸讓人們發現了另一種可能——這些玻璃是核爆炸的產物。
因為科學家們在核爆坑附近發現了大量玻璃,而這些玻璃不論是通透度、大小和質地都和沙漠中的玻璃極為相似。
由此一些「史前核戰爭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利比亞沙漠中的玻璃或許是史前發生過核爆炸最好的證明。
其實除了利比亞沙漠玻璃,位於巴基斯坦的摩亨佐-達羅遺址同樣充滿了神秘。摩亨佐-達羅遺址是古印度文明留下的遺蹟,距今約4000多年。
在當地的語言中「摩亨佐-達羅」通常被譯為「死亡丘陵」,所以那裡整日人跡罕至。直到它被一支科探隊伍發現,這個在當時等同于于「北上廣」規模的大型城市遺蹟才得以被人知曉。
為什麼規模如此龐大的城市會被毀滅呢?而通過其他史料記載,摩亨佐-達羅幾乎是一夜間消失的,誰又能夠做到這點呢?
考古學家在摩亨佐-達羅遺蹟中一共找到了46具相對完整的屍骸。從這些屍骸的位置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他們在生前並沒有異常的行為,該逛街的逛街、該做飯的做飯,甚至還有不少可能正在河邊洗衣服,由此說明他們的死亡是在瞬間來臨的。
在對遺骸進一步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這些遺骸大多數都有灼燒過的痕跡,所以最終得出結論:摩亨佐-達羅的居民們應該是在瞬間死於高溫。
在靠近城市中心的位置,科研人員還發現了疑似爆炸的痕跡,城中建築由深到淺地被破壞程度,似乎也說明了這裡曾經發生過難以想像的爆炸,而且遺蹟中心許多地方的粘土已經高度硬化。
經過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實驗證明,遺蹟中心地區曾遭受過1400—1500℃高溫的炙烤。
到這裡可能有許多人猜測:造成這一切的會不會是隕石呢?科學家們也曾想到過這種可能,但是並沒有在城中發現隕石坑或隕石碎片,反而檢測出了微量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正是這種種跡象讓人懷疑,摩亨佐-達羅遺蹟很可能是被核爆炸摧毀的。
可如此一來問題便出現了,如果這一切真的是核爆炸造成的,那麼究竟是誰在幾千甚至上萬年前使用核武器的呢?是外星人還是史前文明?
而如果這一切跟核爆炸並沒有關係,那麼沙漠中的玻璃和摩亨佐-達羅遺蹟中的痕跡,又該如何科學的解釋呢?我們期待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