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極光的神秘現象,史蒂夫
有一種神秘的、類似於極光的天文現象被稱為「史蒂夫」(STEVE);極光總是以帶電粒子沉降到地球上為特徵,而史蒂夫並不擁有這些帶電粒子。相反,當帶電粒子在地球電離層更高的地方碰撞時,就產生了「史蒂夫」。
「史蒂夫」與極光在視覺上的區別
南極光和北極光,它們是在地球磁極附近的天空中覆蓋著縹緲的綠色漩渦,可「史蒂夫」看起來更像是一條紫白色的光帶向地平線傾斜,並在大氣層中延伸數百英裡,它看起來比典型的極光更接近赤道,而且經常伴隨著鋸齒狀的綠點在它旁邊閃動。
「史蒂夫」於2016年7月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
雖然「史蒂夫」現象在2008年才首次被記錄在案,但在2016年才被正式發現。2016年7月,「史蒂夫」出現在加拿大,並被一名天文愛好者所拍攝下來,於是它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而且關於它的猜測也是絡繹不絕,甚至有人都將其歸類為超自然現象,所以「史蒂夫」一直都帶有神秘的色彩,而這次的出現又打破了之前所對它的了解,因此這種天文現象也就越發的撲朔迷離。
最近一次出現的「史蒂夫」與以往不同
最近一次的「史蒂夫」(2017年出現在紐西蘭)現象又展現了新的特徵,這也是之前從未發生過的,這次它出現在了較低的電離層上,這讓科學家們再次對這種縹緲的光感到困惑,並且一些微小的綠光有時會從史蒂夫的底部水平延伸,向後彎曲大約20到30秒,之後又從視野中消失。天文學家還發現,每條光帶似乎都與它上面的柵欄結構有著相同的聯繫,而且每條光帶都沿著相同的磁場線移動。根據計算得知,條紋出現在距離地球100至110公裡的電離層中,這也是「史蒂夫」現象中已知最低高度和最小尺度的光學特徵。
關於「史蒂夫」條紋成因的推測
那麼這些條紋到底是什麼?雖然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天文學家對此也給出了一些推斷。首先,條紋長長的管狀外觀可能是一種光學錯覺,它們展現的更像微小的光點,應該是由於運動模糊而被拉長了。關於這些條紋起源的還有另一種推斷,由於條紋和「史蒂夫」柵欄的顏色是一樣的,所以這種特殊的綠色波長也許與大氣中氧原子的排放有關。很有可能是「史蒂夫」自身的粒子與周圍的氧氣發生碰撞並迅速加熱導致的,因為在天空中產生了微小的綠色火焰,並沿著柵欄的軌跡移動,然後又慢慢熄滅了。
要揭開「史蒂夫」的神秘面紗,還需做進一步的調研
「史蒂夫」現象在科學界是如此新鮮,所以出現各種猜測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只是具體成因還有待進一步的調研,我相信經過研究人員的努力,最終會給出一個既權威又科學的答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