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雜學記
許多人誤解了科學,反而在想像中的超自然世界中看到了更多的意義
吸引大眾想像力的所謂超自然現象有很多。
例子包括各種的超感官感知(ESP,也稱為psi)。
比如心靈感應,能閱讀他人思想的能力;千裡眼,能"看到 "遠處發生的事件或物體的能力;預知,提前看到未來的能力。
另一種超自然能力據稱是精神運動學/特異運動學。
僅通過一個人的思想力量就能影響物體,不需要直接或間接地與它們進行身體上的接觸。
其他種類的超自然信仰包括鬼魂、轉世、靈氣、人類能量場、佔星術、外星人綁架等等。
許多人相信他們親身經歷過這種現象,卻不明白主觀體驗是最不可靠的證據形式之一:有許多因素可以扭曲我們的感知。
我們會更願意懷疑物理定律,而不是懷疑自己的思想。
人們低估了我們大腦創造令人信服的現實的能力。
超心理學是心理學中一個被邊緣化的、不被信任的分支,它致力於研究超自然的能力或經歷。
超心理學家往往傾向於試圖證明超自然現象是真實的。
對於大多數嚴肅的科學家來說,證明這些現象都不是真的不再是有趣的,他們通常已經開始忽視這個領域,繼續前進。
這是因為,在過去幾十年裡,超心理學的主張完全缺乏實質內容及其方法上的錯誤已經被無數次地證明了。
然而,超自然現象的支持者堅持不懈的主張仍然存在,典型的是對量子力學的模糊的、錯誤的調用。
那麼為什麼超自然現象在我們這個科學時代還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有許多因素使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傾向於超自然信仰。
比如思維風格(直覺更多,分析更少),對科學的不信任,對幻想和魔幻思維的傾向,以及思想的開放性(一般來說,這是一個好的特徵,但過於開放就等於輕信)。
對概率這個詞難以理解是另一個特點,這個特點適用於大多數沒有受過高級科學或數學訓練的人。
人們很容易誤解隨機的事件或模稜兩可的事件,並過度賦予這些事件以意義,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這樣做。
渴望找到目標和意義
我們中有誰不希望僅僅通過希望這個詞事情就能發生在我們的世界上。
美國科學家、技術顧問、暢銷書作家大衛·布林對超心理現象有著畢生的興趣。
他描述了人類(包括他自己)對超心理現象真實的渴望:
「除了一廂情願的想法,還有其他的力量在起作用——促使一些人把目光從未來轉向過去的因素。
這些力量包括懷舊、浪漫主義、對科學權威的憤恨,同時又渴望成為某個奇妙領域的權威。
這些因素裡有些東西可以與科學世界競爭,要知道浪漫純粹的自負的咆哮是非常誘人的。
我們每個人,永遠被困在一個單一的主觀劇場裡,有太多人希望自己是特殊的,是故事的主角。」
有些人能從做有用的工作中找到了重要性,但其他人只能渴望有什麼東西能帶他們脫離世俗,進入一個真正特殊的領域。
幻想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