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小朋友的科普,讓科普從我們身邊熟悉的生活入手,這些知識不僅適合孩子,作為家長的您讀起來也一定會感覺到生動有趣。
本文作者段煦,醫科出身,知名博物學者、科普作家,曾任知樂網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兒童節的第二天正好是個禮拜六,思思她們學校組織同學們到動物園畫畫兒,她爸爸要忙生意上的事,託我帶著他的寶貝女兒,好在小姑娘很乖,我就答應了。那天人可真多,老師帶著十幾個學生和家長一路走來,也沒找到個好的畫畫地點。終於,大家看到溫文爾雅的長頸鹿跟前有一塊空地,便招呼小朋友們坐下來畫。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思思畫動物也是從頭開始畫,先畫長頸鹿兩隻棒棒樣的角,再畫它的大耳朵、大眼睛和長睫毛以及鼻子、嘴,然後再接上長長的脖子.
見過長頸鹿的人幾乎都知道,它有兩個棒狀的角,但你仔細觀察的話,便會發現長頸鹿的角其實不只這兩隻。趁思思他們畫畫的功夫,我便給長頸鹿照相,好讓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更多的長頸鹿知識。
遠遠看去,的確只能看見長頸鹿頭頂上有兩隻棒狀的角。如果這時候長頸鹿在你面前低下頭來,你就會發現它的鼻梁上方還挺立著一隻獨立的角。這樣的話,它就有了三隻角,即中間那隻獨立的角和頭頂上那兩隻棒狀的角,從正面看,它就象戴了一頂三個叉的王冠。現在你知道了,長頸鹿不僅有兩隻角。不過,可還別急著歡呼!如果這時候,長頸鹿在你面前轉過頭去,那麼你就能看到它的後腦勺上還有兩個小小的鼓包,雖然小,但也算兩隻角。好,現在角的數目上升到五隻了。這樣的角和鹿科動物的角有很大區別,鹿科動物如梅花鹿、馬鹿、馴鹿、駝鹿的角都是分叉的骨質角,這種角在剛長出來的時候被角心周圍的一層富含血管組織的嫩皮所包裹(俗稱鹿茸),待角長成後,嫩皮逐漸老化、脫落,最終顯露出骨質的角,這些角每年呈周期性的脫落和重新生長,成為鹿科動物的基本特徵之一,而長頸鹿屬於長頸鹿科,它的角也被特稱為長頸鹿角,雖然這樣說可能有點繞嘴。長頸鹿的角被皮膚所包裹,表面還覆蓋著一層棕色的茸毛,與鹿科動物不同,如果不出意外,長頸鹿角是要戴一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