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導演喬丹·皮爾,在去年拿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片《我們》(Us),作為一部隱喻性質極強的電影,他在片尾,讓黑人們手牽手,形成了聲勢浩大的人類長城。
他在影片中建構了一個地上與地下的共存空間,隨著故事的發展,長期居住於地下,作為「影子」而存在的黑人,相繼覺醒,走出「洞穴」,並且消滅了自己的本體,取代了地上的人,成為了新的主人。
從《逃出絕命鎮》開始,喬丹·皮爾就在用恐怖電影講述種族議題。而《我們》超出了《逃出絕命鎮》的顏色範疇,把目光落腳到了社會階層問題之上。他不僅想證明顏色的區隔性,而且還把區隔具體化為階層分隔,呈現為什麼黑人始終在社會中處於不利地位的根源。
近年來,種族議題的電影在「政治正確」的大環境下呈現井噴之勢,短時間內出現了很多黑人電影,像《月光男孩》這樣的電影甚至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講述黑人生活與訴求的影片多了,他們得到了更多發聲的機會,但這些發聲,似乎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應,偏見依然存在,這導致了喬治·弗洛伊德事件的爆發。
一位美國黑人的死亡如蝴蝶效應一般,掀起了全美的黑人運動,並且越演越烈,甚至波及到了美國之外。
這場蔓延至全美的黑人運動,不斷升級著運動的規模。示威者與警方零星衝突不斷。示威者讓城市陷入了大火之中,並以砸壞建築物,搶劫超市作為宣洩的方式。
據美國媒體統計,僅在當地時間29日晚到30日,美國有33座城市爆發示威活動,涉及22個州及華盛頓特區。
這一切都源於一位普通黑人市民死於非命。畫面中,三名警察同時將其按倒在地。對此,有美國媒體發文宣稱,「他因警察粗暴執法致死」。
明尼蘇達州刑事執法部門29日聲明,一位涉事警察遭到起訴,起訴罪名為三級謀殺罪和過失殺人罪。顯然,這個結果無法讓美國的黑人同胞接受。市民與警察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
據了解,5月29日晚上,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約有3000名抗議者上街示威。其中200多人被捕,也有許多警察受傷。
值得一提的是,這股維護黑人權利的風還刮到了美國之外的加拿大和英國。在加拿大,一位黑人婦女蕾吉斯從她家所在樓房的24層陽臺上墜落死亡。事後,警方稱蕾吉斯是跳樓自殺,但蕾吉斯的家人通過社交媒體表示,是警察把蕾吉斯從陽臺上推下去。、
此事立即在黑人民眾當中引起軒然大波,隨後,數千名抗議者在多倫多進行了示威活動。
對此,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回應說,種族主義在美國和加拿大都是真實存在的。他呼籲加拿大民眾繼續努力,一致反對針對黑人、亞裔等族群的種族主義。
另外,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當天,有數百名示威者高舉寫有「黑人的命也是命」、「團結」等文字的標語走上街頭髮起示威抗議,隔洋聲援美國示威者。
不僅僅是普通市民,包括泰勒·斯威夫特等美國大批有聲望的明星都在網絡上公開發言,支持這場抗議活動,相信在拿出更有誠意的懲罰和保障機制前,這場運動很難平息。
在喬丹·皮爾的《我們》中,作為「影子」的黑人群體,在引路人的帶領下,從地下走到了地上,採取暴力的方式,完成了階層替代。影片中,頗具隱喻的地下和地上結構,完成了本體和影子的階層構建,闡釋了控制與被控制的隱秘機制,這隱喻了社會階層的上下關係,以及難以流動的板層結構。
影子們生活在暗無天日的隧道,靠生吃繁殖能力強的兔子的為生,終日過著模仿上面人的生活,但卻無法真正享受到文明和經濟帶來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反觀上面的人,生活安逸,海邊度假,沉迷酒精,可以為無聊的家庭和感情問題操心過度,矯情度日。如此對比,地下影子對於地上人類的取代似乎不可逆轉。
作為一部驚悚片,《我們》的恐怖點並非那些血腥場景,而是隨著故事的發展,觀眾會發現這群處於底層人的反殺竟然具有了合理性,而且得到了大部分觀眾的同情。當遭遇襲擊的女主角問「你們是誰」時,影子信誓旦旦地回應,「我們是美國人」,影片的主題由此開始了閉合。
片名「Us」既可以是「我們」,也可以作為美國U.S的縮寫。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一直備受種族問題困擾,無論是黑人還是少數族群在社會上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曾多次引發社會問題。白人至上的潛規則,讓同樣身為「美國人」的其他非白人群體憤憤不平。
他們被當作影片中,如影子般的社會勞動力被控制,想要實現階層突破,非常困難。最終,積壓已久的怒火導致了暴力行為,成為他們走投無路的宣洩與控訴,最終也反噬了白人階層。
想不到去年的電影,在今年看到了「現實版」,預言了事件的發生。《我們》從階層視角切入,擴展到美國以及世界性的種族話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怖類型片體驗,恐懼感連通觀眾的社會屬性源源不斷為影片提供情緒同情,營造絕望的「末世氛圍」。
更可怕的是,在影片的片尾,作為下一代的少年對暴力保持沉默。依靠暴力完成階層跨越的行為,由此具有了延續性與認同感。
截至當地時間5月31日上午,5000名美國國民警衛隊隊員已分別部署在15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另有2000名警衛兵和飛行員待命。此外,全美已有至少26座城市實施宵禁。
電影與現實,再次完成了「互文」,讓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