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彭延媛):當地時間7月4號,2018年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完成了第3個比賽日的較量。費德勒、小威等名將都輕鬆晉級,女單2號種子 沃茲尼亞奇 被俄羅斯選手 馬卡洛娃 爆冷淘汰。今年,職業網球將迎來規則上的一個重大變化——美網將今年的正賽裡首次引入25秒發球計時器,溫網未來也會跟進。當 分與分 的間隔有了嚴格的硬性限制,會對網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球星們又如何看待這個變化?
2017年澳網男單半決賽,現任世界第一納達爾在和保加利亞名將季米特洛夫的較量中曾遭遇裁判的一次發球超時警告。他隨後被破發,並輸掉了那一盤。當時的西班牙人忿忿不平的說:「我以前都是用同樣的時間來準備發球啊!」等到今年美網,這樣的抱怨或將消失,因為場地內將出現一個發球計時器,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究竟超沒超時!
所謂發球間隔,是指球員在自己的發球局裡從一分結束到開始下一個發球之間的時間。根據現行規則,大滿貫的發球間隔是20秒,其他比賽25秒,但超時與否,完全由裁判心證,因此很難嚴格執行。美網決定正式引入計時器後,大滿貫將統一為25秒;溫網也會跟隨美網的腳步。球員第一次違規會被警告,第二次會被罰分,嚴重的將被判輸掉比賽。其目的,當然是縮短比賽時間,跟上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
對此,納達爾一貫保持著鮮明的反對態度。他在溫網期間說:「如果你想看快得無腦的比賽,沒問題!但如果你希望這項運動有更多的思考,打出更多的戰術變化,出現精彩的多拍回合球,那使用計時器就是錯誤的做法。我不支持!在網壇歷史上,我不記得有哪場經典對決是結束得很快的!」
納達爾對陣德約科維奇的2012年澳網男單決賽耗時5小時53分鐘,是史上耗時最長的大滿貫決賽,堪稱經典!但有好事者做過統計,兩位巨頭的發球間隔都超過30秒,如果嚴格執法,那場比賽起碼少打40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德約對25秒發球計時器的態度也是「反對」。不過,塞爾維亞人的角度不同:「我對這個決定很不高興,實際上,球員工會的所有成員對此都不滿意,但不是因為計時器本身,而是因為沒人來聽取我們的意見。大滿貫有權決定,但做出這種會影響比賽本身、影響球員比賽節奏的決定之前,應該和球員進行相關的探討。」
對計時器本身,德約倒沒有太多意見。因為計時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何時開始25秒計時,什麼時候算作一分的結束,都由裁判掌握。那些多拍之後需要喘口氣的時間、觀眾鼓掌歡呼停不下來的情況,裁判都會考慮在內。換句話說,計時器的使用存在很大彈性。而儘管呼籲管理者尊重球員、尊重傳統,但12個大滿貫冠軍得主也充分理解他們的用心:「組織者在試圖讓網球這個傳統的運動項目變得更加現代,變得更酷,希望能在這個科技控制的世界裡吸引更多的新生代球迷。但現狀是,網球獲得關注或許不如以往了。」
在發球間隔的問題上,納達爾和德約都是出了名的「慢」。但有趣的是,出名的「快」的瑞士天王費德勒對發球計時器的態度也不太積極。早在試行階段,他就說過,這會讓球員感到「壓力山大」,反而影響比賽質量。
當然,這三位巨頭都不是發球間隔「世界紀錄」的創造者——那屬於穆雷,英國人在2015年澳網男單決賽裡創造了42.46秒的發球間隔時間。
總體來說,網球是一項不喜歡太多變化的體育運動。但在其百年的發展史上,也出現了搶七等重大規則改變。發球計時器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網球,俄羅斯名將莎拉波娃的態度或許比較實際:「等美網開始了,我們再來考慮這個問題吧!車到山前必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