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為什麼全球變暖對地球南北兩極的影響差異如此之大

2020-12-06 生命科學解讀者

北極和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兩個地區,坐在相反的兩極,它們看起來就像彼此的鏡像。但它們的環境是兩種不同的力量塑造的,所以全球變暖對它們的影響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也有助於解釋全球變暖對地球其他地區的影響變化。

在世界的北端,北極是北美、格陵蘭、歐洲和亞洲幾塊大陸包圍形成的海洋。北冰洋大部分表面被海冰覆蓋,多數冰層厚1到4米。一些冰層會在溫暖的幾個月份中融化。近年來北極的海冰在每年9月份,在重新開始冰凍之前,達到有史以來最小冰面佔比。

近年來,北極的海冰急劇減少。夏季末留下的冰面積比上世紀80年代初減少了大約40%。平均每年,它又減少82000平方公裡,這個面積相當於緬因州的面積。海冰流失的速度令許多海洋學家感到驚訝。海洋學家們預測,到2040年,北冰洋在夏季可能大部分是無冰的。

南極洲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自1980年以來,這裡的海冰實際上有所增加,這使人感到困惑。氣候懷疑論者有時利用這種混亂來誤導人們。那些懷疑論者認為,世界實際上並沒有變暖。

就像對立人格,南極洲在某些方面與北極正好相反。它不是被陸地包圍的水,而是被水包圍的土地。這種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南極洲的氣候。

環級電流,環繞南極洲的南大洋是唯一一個不被陸地打破的海洋環繞地球的地方。如果你曾經乘船穿越南大洋,你就會知道它是地球上最粗糙的水之一。風不斷地將水吹成波浪,可以使水塔高達10至12米就像一座三層樓的建築物一樣高。風總是把水吹向東,它創造了環繞南極洲的洋流。這樣的電流被稱為環極。

氣候變化使地球的冰川和冰蓋減少南極繞極流是地球上最強大的洋流。它以及驅動它的風,把南極洲與世界其他地方隔離開來。它們使南極洲比北極寒冷得多。

北極和南極洲部分地區是地球上升溫最快的地區之一。它們的升溫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五倍。但由於這兩個地區的起點溫度不同,同樣程度的變暖會產生非常不同的影響。北極的大部分地區在夏天只有一點點零下,所以只有幾度的變暖就意味著更多的海冰會融化。

南北兩極相似之處

北極和南極在一個重要的方面看起來是相似的,這兩個地方的冰川正在失去大量的冰。冰不同於海冰,它是落在陸地上的雪形成的。幾千年來,雪逐漸壓縮成堅硬的冰。南極洲的冰川冰蓋每年減少2500億噸冰。位於北極的格陵蘭島每年減少2800億噸冰。北極阿拉斯加、加拿大和俄羅斯的小冰川也失去了大量的冰。

看似相像也存在細微差距,南極冰川冰層的大部分消失可以歸咎於溫暖的洋流。這是因為南極洲西部的大部分冰位於低於海平面的陸地上。冰位處於一個類似於寬碗中間的位置,其中心處低於海平面2000多米以下。當南極洲西部冰層的外緣向內陸退去時,冰的邊緣將越來越多地暴露在深而溫暖的水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導致南極洲西部更快地失去冰。

北極格陵蘭島的邊緣也因海洋融化而失去冰。但在這裡,它的大部分冰位於較高的地面上。格陵蘭島和北極較小的冰川正受到溫暖的夏季空氣的衝擊。

冰原和冰川,夏天,格陵蘭島的大部分表面都點綴著藍色的池塘。它們是由雪融化形成的。在湧出的河流中,有些水從冰蓋邊緣流出。也有一些在冰中傾瀉出深深的裂縫。一旦它到達冰原底部,它就會流向海洋。

2013年,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大部分來自融雪的水都留在了冰原上。它在冬天甚至不會再凍結。相反,它會流進10到20米的雪中。即使在冬季氣溫降至-30°C時,這種絕緣水仍然保持著頑固的液態。

南北兩極冰原都在遭受快速融化的攻擊

2013年,一組科學家在格陵蘭冰蓋上鑽了一系列冰洞。他們測量了低於地表10米的冰雪溫度。他們發現,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冰蓋的上層已經變暖了5.7攝氏度。這比空氣變暖快五倍!

隨著冰川的快速融化,擁有更溼潤的表面會使格陵蘭島的冰原變暗。這將使它從太陽吸收更多的熱量。從而加劇冰川冰原的融化,愈演愈烈。

北極溫度的上升也帶來了許多其他的影響,凍土已經開始融化。隨著堅硬的地面變軟,房屋開始傾斜,道路開始裂開。除海冰外,阿拉斯加海岸線融化的部分現在正在崩塌。當建築物傾覆在海浪中時,正在計劃搬遷一些村莊。

看到這裡,我想各位看官們也感受到了全球變暖對我們地球南北兩極的影響之大。希望大家共同節能減排,愛護我們的地球。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科學家提出新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新華網上海3月12日電(記者張建松)南北極好像是安裝在地球南北兩端的「冷凝器」,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提出新解釋:為什麼近60年來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近幾十年來,許多科學家都從不同的研究角度注意到地球南北兩極呈現相反的氣候變化,北極地區顯著變暖,南極和南大洋則大範圍變冷,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對於這一現象,國外科學家曾提出與「大洋傳送帶」假說有關的「經向環流」理論。
  • 研究結果表明南北極海洋微生物群落差異顯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8日報導,一個六國國際聯合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南極和北極的海洋微生物群落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約高達75%的不同,這將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兩極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其報告提出,對地球極地海洋微生物多樣性最全面的比較表明,大約有75%的生物是不同的。這揭示了對生物多樣性模式新的認知,並且將加強研究地球兩極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突出進一步研究南、北極地的海上浮冰、季節性變化和淡水輸入影響的需要。
  • 地球為什麼會有南北兩極之分呢?是由於地球自轉的結果嗎?
    先說一下為什麼地球為什麼會有兩極呢?這首先是由於地球自轉的結果,自轉著的地球,就像是一個陀螺。陀螺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特性,就是一旦旋轉起來,其轉動軸的方向將永遠保持不變。正是由於地球自轉軸的方向永遠保持不變,所以地球在公轉時,才能總是以赤道對著太陽。
  • 有人說月球晝夜溫差二三百度,而地球兩極溫差只有幾十度?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地球上的一天月球上面是多久啊?問題一:月球上面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個月嗎?月球在環繞地球公轉的同時,月球自己也在自西向東的自轉運動。所以月球上也有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不過跟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日出和日落完全不一樣。
  • 谷歌地球發現地球表面劃痕,長達2萬公裡,貫穿南北兩極!
    谷歌地球發現地球表面劃痕,長達2萬公裡,貫穿南北兩極!1991年卡西尼號探測器在發射之後,我們對土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諸多科學家卻將目光放在了土星的衛星土衛8上,因為在這顆星球上,中間赤道有一個明顯的焊接縫,這個高高的突起平均高度大約在1300米左右,將一個星球從中間一分為二。
  • 如果從南北兩極打通地球,人類跳入其中會經歷什麼?比死亡更可怕
    筆者:三體-小遙 在漫長的探索之旅中,人類對宇宙的好奇遠遠超過地球,這或許是受欲望的驅使,同樣也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黑洞無疑是最特殊的存在。
  • 地球工程對全球陸地氣候格局影響及其差異特徵
    (2)在氣候差異上,三個研究時段的全球陸地年均氣溫在地球工程情景下相比非地球工程情景明顯降低,有助於《巴黎協定》1.5℃和2.0℃溫控目標的實現。其中2020—2069年全球陸地年均氣溫降低幅度最大,2010—2099年次之,2070—2099年最小。地球工程實施期間北半球陸地的降低幅度高於南半球陸地。
  • 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的南北兩極25萬年改變一次
    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的南北兩極
  • 科學家推翻南北極氣候相反成因說 蹺蹺板理論獲得新詮釋
    原標題:科學家推翻南北極氣候相反成因說 蹺蹺板理論獲得新詮釋   央廣網北京3月13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南北極好像是安裝在地球南北兩端的「冷凝器」,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
  • 全球變暖有多厲害?看到這3種現象後,人類是該重視起來了!
    直到近幾年,全球變暖的形勢越發明顯,人類的生存受到嚴重影響,全球變暖才成為了科學家頻繁提起的概念。很多人對全球變暖的形勢不以為意,他們認為即使地球環境發生了改變,所影響的也是幾百年後的人類,他們只要過好現在的生活就可以了,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 南北兩極氣候異變,46000年前屍體出現,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南北兩極是地球最寒冷的兩個區域,通過極低的溫度,數萬年前的古生物屍體就能夠更完整地保存起來,它們比生物化石更具有研究價值。一些保存完成的古生物屍體,甚至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一部分活的DNA樣本,有了這些樣本,通過基因技術或許就能夠複製克隆古生物,讓它們在數萬年之後再重現於地球。
  • 科學家預測小冰河期出現,無夏之年或將到來,人類該怎樣應對?
    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你看看這「冠狀冰雹」你就知道了。這三天兩頭的大雹子著實讓我有了一種每天出門必須要夾著我高價搶購的頭盔出門的衝動,萬一被砸在了地上那可咋整!?歷史上的小冰河期使全球糧食大量減產從而引發了連鎖反應社會動蕩、人口銳減。小冰河期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天氣的差異性變化非常大,也就是極端惡劣天氣的發生的頻率會比較高。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小冰河期」的出現呢?
  • 科學家預測小冰河期出現,無夏之年或將到來,人類該怎樣應對?
    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你看看這「冠狀冰雹」你就知道了。這三天兩頭的大雹子著實讓我有了一種每天出門必須要夾著我高價搶購的頭盔出門的衝動,萬一被砸在了地上那可咋整!?歷史上的小冰河期使全球糧食大量減產從而引發了連鎖反應社會動蕩、人口銳減。小冰河期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天氣的差異性變化非常大,也就是極端惡劣天氣的發生的頻率會比較高。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小冰河期」的出現呢?
  • 美機構呼籲重視全球變暖對城市的影響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項全球城市調查報告顯示,全球變暖造成的熱浪和海平面上升等後果正在對全球各城市造成影響,但多數城市並沒有做好相應準備。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對全球數十億城市居民造成的影響不可低估,對全球許多快速發展的城市的居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新興城市的居民,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 什麼風把南北兩極的動物都給刮來啦?!
    南北兩極 WINTER 極地生物的日常 極地是指地球的南北兩極,那裡有永久凍土和漫長冬季。北極只有少數幾種哺乳類動物,南極基本沒有陸生動物,企鵝是主要的棲息者。
  • 兩極冰融:冰化的危機南北不同
    地球兩極正在遭遇危機。11月27日,國家遙感中心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近1/5已融化,預測未來冰蓋表面融化還將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而除了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之外,另一些潛在的影響還少為人知。就像炎炎夏日裡的冰塊一樣,地球上的冰蓋和冰川正在縮小。極地冰融化和把方糖攪拌到咖啡裡有什麼區別呢?
  • 颱風北移、熱浪增加、西北暖溼化:全球變暖對中國的影響 | NSR專欄
    定量上說,一百年中全球平均變暖了不到1攝氏度,而中國變暖了1.56攝氏度左右,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所以,全球變暖對中國的影響也更加強烈。具體來講,在中國,熱浪在增加,暴雨在增加,毛毛雨在減少。極端熱浪和暴雨的增加意味著形成旱災和洪澇災害的氣象學因素都在增長。當然,最終是否形成災害,還與我們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有關。2013年,華東地區經歷了一次持續兩個月的高溫熱浪。
  • 南北極冰融化差異大,沉睡冰下的病毒或在甦醒
    而近幾十年來,南北極冰融化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常態化」,因為地球的氣溫也是越來越高了。這裡面除了我們懷疑說可能與太陽活動存在關係之外,最多的就是關於地球變暖問題,造成了的損失。而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極端性天氣「駛入」到南北極地區,同樣攜帶出了大範圍的「連鎖效應」。
  • 地球是空心的嗎?在地球的兩極,是否有通道進入其中?
    研究地球地幔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地球內部400英裡的一個礦層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水體,其體積是我們所有海洋體積的三倍。由於我們還沒有深入到足以證實這些發現的程度,那麼我們對地球組成的了解是否可能是錯誤的?
  • 南北兩極的極光為何不對稱?科學家找到了原因,但與他們設想的完全...
    南北兩極的極光為何不對稱?這一切都歸結於地球的磁尾。地球磁尾是由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這些相互作用始於地球的磁場,科學家們認為磁場起源於地球內部繞地核旋轉,磁場還會產生電荷。磁場(無論是冰箱還是行星都會產生)在南北兩極之間形成不可見的磁場線,這些磁場線可以控制其周圍物質的行為。但是地球的磁場並不是唯一存在的磁場——太陽也有磁場,影響著向各個方向流動的高速帶電等離子體粒子的恆定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