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惡劣天氣的頻繁出現讓我們越來越關注氣候天氣的話題,小冰河期在今年也是數度成為熱點話題。其實也不止這種國際性的話題,我們身邊但凡有特殊天氣發生基本上都會火遍朋友圈,「我的車是不是又被砸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你看看這「冠狀冰雹」你就知道了。這三天兩頭的大雹子著實讓我有了一種每天出門必須要夾著我高價搶購的頭盔出門的衝動,萬一被砸在了地上那可咋整!?
冠狀冰雹
我國歷史上曾先後遭受了4次「小冰河期」的衝擊,最後一次是明末清初時期。處在小冰河期天氣會相對較冷,但遠遠達不到毀滅大量動植物的程度。歷史上的小冰河期使全球糧食大量減產從而引發了連鎖反應社會動蕩、人口銳減。小冰河期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天氣的差異性變化非常大,也就是極端惡劣天氣的發生的頻率會比較高。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小冰河期」的出現呢?
冰凍的地球
之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就對太陽極小期的再次出現做過預測,大約在今年的4月份上下誤差在6個月之內,或許我們現在恰好就處於太陽活動周期的極小期。
什麼是太陽極小期呢?所謂的太陽極小期就是在太陽活動周期中太陽黑子和閃焰出現的頻率最低也就是太陽最不活躍的時期。太陽的活動周期通常能夠直接反應地球的氣候變化,而處於太陽極小期時地球溫度會相對比較低。
在1645年~1715年出現的太陽極小期也被稱為「蒙德極小期」太陽活動非常衰弱,持續了將近70年。而這一時期正好就處於地球的小冰河期,再加上之前幾次的太陽極小期全球的平均氣溫都會有明顯下降,所有很多人就會把小冰河期與太陽極小期聯繫起來。
小冰河期的景象假想圖
太陽極小期與小冰河期是否有關聯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論,或許是其中一個導致小冰河期出現的因素吧。畢竟氣候的變化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並不是一種因素就能起到主導作用的。
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一直在持續,今年4月全球平均氣溫就達到了有史以來第二個同時段高溫,說明地球是在不斷變暖的。那麼這不就與小冰河期導致全球變冷矛盾了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冰川融化
全球變暖會加劇南北兩極的冰川融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光在南極就有3萬億噸的南極冰蓋冰雪融化那再算上北極呢?大規模的冰川流失會對全球洋流變化造成直接影響,而洋流的類型直接影響了所處地域的大氣,也可以說大氣和洋流是一體的。冰川的大規模融化造成的洋流變化也會直接作用於大氣,造成大氣流向發生變化也就是風向變化。會造成多種極端惡劣天氣的頻繁發生,比如美歐多國遭受的暴雪襲擊。再加上兩極冰川融化附近海域海水溫度必定會有所下降,在洋流的作用下勢必會引起全球海水溫度的下降可能就會迎來受洋流變化導致的小冰河期,所以全球變暖也會成為導致小冰河期出現的一個因素!
冰凍的城市
小冰河期出現或許是一種福音吧,起碼能有效的減緩全球變暖。就有專家表示小冰河期造成氣溫跌幅遠遠達不到全球變暖造成的氣溫漲幅,但是小冰河期過後的氣溫回暖可能會與全球變暖形成氣溫的雙重上升,這方面對人類的影響就比較大了。
與其在擔憂小冰河期的出現還不如更好的去關注一下全球變暖,至於人類應該怎樣應對?減緩全球變暖或許就是一種自救的過程吧。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
希望本文會對大家有所幫助,若有不足煩請評論指正,共同進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