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勵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由於人類過度排放二氧化碳的原因,導致這些溫室氣體在地球外層形成了一層溫室膜,因為這層膜,讓全球的溫度都逐步升高。但科學家也發現,自從2012年2月之後,地球就有了進入「小冰河期」的徵兆,根據在國際上很有權威的氣候專家表示,當進入小冰河期後,地球的氣溫就能大幅度下降,而且,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停止,並進入了冷化階段。
聽到這個消息,相信不少人都會為之緊張過,其中還有個別網友表示,曾出現過「小冰河期」的時代,都有糧食減產,人口銳減的情況,而在「大冰河期」的時代,更是滅絕了大部分的動植物生命,所以,「冰河期」確實有讓人擔憂的地方。
但氣候專家則認為,彼時非此時,「小冰河期」在以往的地球出現,確實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例如會讓農作物大大減少,根據歷史記錄來看,在我國古代就曾經過4次「小冰河期」,其中,人口因為糧食不足而發生動亂,最終導致人口銳減。但在19世紀之後,地球的溫度因為二氧化碳排放過多,而出現了快速升溫的情況,這也就是科學家常說的「溫室效應」。

在這個效應下,地球氣溫日漸提高,除了在夏季中異常炎熱以外,位於兩極的冰蓋、高山上的冰川也都受到影響,正在逐年融化,還有存在空氣中的細菌,因為溫室膜的存在,而無法被溫度凍死,導致冬季過後的細菌再次甦醒,給人類和動物造成傷害。

從這裡來看,「小冰河期」的到來是利大於弊的,可是雖然國際上的氣候專家早在2012年就聲稱「小冰河期」已經到來,且會持續20-30年的時間,但實際上,每年的地球溫度還是不斷提高,這難道是「小冰河期」被延遲了嗎?
對於這個疑惑,來自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說出了答案,經過NASA的觀察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並沒有消失,而是又重新出現了,所以才導致了「小冰河期」遲遲未到。眾所周知,「小冰河期」的出現,就是因為太陽黑子消失才形成的,例如發生在17世紀的「小冰河期」,這可是「小冰河期」的巔峰時期,據說當時的太陽黑子因為連續70年不活動,所以,出現了北歐一帶出現嚴重饑荒。

經過科學數據顯示,太陽黑子每在11年就會活動一次,其中太陽黑子活動十分活躍時,被稱為「極大期」,而反之則稱為「極小期」,所以,科學家認為,在2012年所發現的「小冰河期」跡象,其實是因為太陽黑子剛好進入「極小期」,所以,一些在國際上的氣候專家才會誤以為「小冰河期」即將到來。

而這其實也並不算是推測失敗,只能說這一次的推測出現的失誤,因為根據前幾個世紀的推算,都是因為太陽黑子出現「極小期」,才引起了「小冰河期」的到來。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太陽黑子活動已經開始出現了不規律的狀況,這不排除是一個警告。剛剛也提到過,太陽黑子在最為活躍的時候,是「極大期」,在這段時間中,太陽黑子除了會讓地球的溫度變高外,還會形成其餘的影響,例如讓圍繞在地球附近軌道的衛星、太空飛行器出現問題。

不過,最讓人擔心的還是溫度變高的問題,「小冰河期」無法降臨,也就意味著地球還是會面臨氣候變暖,澳洲的大火是地球給人類的一次警告,如果人類不能加緊控制對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許,結果會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