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活動高峰年百年最弱 黑子或迎持續最低活動期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太陽黑子

1970年以來太陽磁場的變化情況

  新聞背景

  自7月中旬以來,太陽活動一反常態,太陽黑子數在逐漸減少。在7月18日當天,黑子更像是在躲貓貓,在太陽表面消失了,整個太陽顯得異常平靜。

  目前,太陽正處在第24活動周的高峰年,其活動理應處於最活躍的時期。然而,太陽活動強度明顯不及上一個活動周,甚至出現太陽表面連黑子都沒有了這種罕見現象。

  這個太陽活動高峰年百年來最弱

  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現象。它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像是一個淺盤,中間下凹,溫度比光球層表面的溫度低1000℃到2000℃,所以看起來比較「黑」。「它是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的發源地。」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首席預報員薛炳森介紹。

  早在公元前140年左右,人類就開始有了對太陽黑子的目測記錄,只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那代表的是什麼。直到一百多年前,英國人卡靈頓觀測到一個黑子區的大爆發並將它記錄下來,太陽黑子的神秘面紗才逐漸被揭開。由此,科學家們開始真正地研究起黑子來,並發現了其平均活動周期為11年。

  「對於太陽活動的強弱來說,最直觀的就是太陽表面黑子數的多少。」薛炳森說道。黑子活動存在11年的周期,在開始的4年左右時間裡,黑子不斷產生,越來越多,黑子數不斷上升,太陽活動不斷加劇,在黑子數達到極大的那一年,太陽活動事件也比較劇烈,稱為太陽活動峰年。在隨後的7年左右時間裡,黑子數逐漸減少,太陽活動逐漸減弱,黑子數極小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2014年是太陽第24活動周的高峰年。

  「目前,統計數據也證實了太陽黑子的確與太陽活動存在正相關性。」薛炳森稱。例如,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噴發的次數在太陽活動峰年顯著增加,這就是太陽黑子這個「基地」擴張的結果。根據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監測顯示,目前的黑子數平滑月均值最大約為75,而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幾個活動周高峰年,數值均超過了100,單從黑子數的角度來看,太陽第24活動周黑子數是近百年來最少的。

  一般來說,在太陽活動周高峰年,太陽都會爆發大耀斑、太陽質子事件等,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到目前為止,太陽第24活動周還沒有出現影響人類活動的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在太陽第23活動周的時候,2003年10月,太陽打了一個「噴嚏」,黑子劇烈爆發,南非部分地區因此失去電力供應,日本的一架衛星也因此與地面失去了聯繫。1989年3月13日,在太陽第22活動周高峰年期間,黑子活動引發的強磁暴使加拿大魁北克的電網受到嚴重衝擊,致使魁北克供電中斷了9個小時,數百萬居民生活受到影響。以太陽風暴為例,反映地磁場受到影響的Ap指數來看,截至8月7日,在太陽第24活動周Ap指數最大值只有67,而第23周,最大的Ap指數則達到了189,這也難怪第24周還沒有太陽爆發影響的新聞。

  太陽黑子數減少是一種自然現象

  其實,早在2010年,也就是太陽第24活動周剛開始的時候,就有科學家預測到未來太陽活動的反常現象,黑子數將越來越少,太陽活動將變得越來越弱,而且強度有所減弱。薛炳森介紹:「2006年以前,科學家對太陽第24活動周強度的預測分歧很大。由於太陽第23活動周強度很強,多數科學家認為本活動周太陽活動也會很強。」

  最終,「唱衰」第24活動周的觀點得到了印證,太陽第24活動周強度很弱。目前,國際上,科學家對太陽活動的預報的方法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分析統計,根據以前太陽活動周的變化趨勢,應用先進的數學工具進行計算;二是根據相關的先兆特徵分析,如地磁指數的最小值與下一活動周的太陽黑子數大小存在很工整的統計關係;三是太陽磁場的特徵,太陽活動低年時,高緯度磁場強度對下一周的太陽黑子極大值有決定作用,這也是與黑子形成機制密切相關的參數。薛炳森表示:「總之,由於歷史資料積累不夠、太陽活動形成機制的了解缺失、觀測手段匱乏等條件限制,太陽活動長期預報結果發散性很強,主觀成分很大。」

  對於黑子數為何減少以及如何預報太陽活動的強弱,薛炳森表示:「我們必須正視人類對太陽活動以及黑子數量的記錄,而且對其科學機理的認識也尚不完全清楚。」眾所周知,太陽已經45億歲了,而人類關於其的記錄也不過百年,這與太陽存在時間相比太短了,並不足以建立描述太陽活動能夠變化的完整特徵;其次,太陽黑子數只是太陽活動的一種表現,需要形成更多物理意義更加明確的指標。

  雖然人類對太陽活動及其黑子變化的機理尚不清楚、預報預測方法也處於百家爭鳴的階段,但不容置疑的是,這種現象是正常的。薛炳森介紹:「在1310年到1370年,1645年到1715年。太陽黑子的數量大約只相當於正常年份的千分之一,也並沒有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多麼嚴重的影響。」

  太陽或迎持續最低活動期

  有科學家指出,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太陽將沉入超長的最低活動期。薛炳森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太陽表面總磁場的大小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而太陽磁場是黑子的大小和多少的決定因素,照這個規律發展下去,太陽第25活動周黑子數將會更少,太陽活動也更弱,科學家關於太陽活動趨勢的預測有可能被言中。」

  儘管科學家們對此意見尚未統一,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也沒有定論,但歷史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正常的。不過也有網友對此表示出擔憂:「太陽活動弱了,黑子數減少了,我們人類是否將會受到影響?」「聽說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地球將變得寒冷起來?」

  「太陽是地球能源的提供者,能量來自太陽內部核反應。太陽活動只是太陽大氣中的擾動過程,是太陽內部活動的表現,其本身對太陽自身的演化影響微乎其微,這就如同地球的磁場,也會有一些短時變化。」薛炳森表示。

  目前科學界仍然在探討太陽黑子周期是如何影響全球氣溫的。有人認為地球將進入所謂的小冰河期,有人稱會在2020年之前,有人則稱會更早。其實,小冰河期的出現及太陽黑子的消失都是太陽異常的一種表現,只是當時還沒有太陽精密光譜的探測手段,因此人們主觀地認為黑子的急劇減少是天氣變冷的元兇。近期的監測顯示,儘管太陽磁場弱,太陽黑子少,影響氣候的太陽常數變化不大,地球的反應輕微,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更直接的觀測和分析判斷氣候的演化趨勢。薛炳森說:「不管怎樣,地球氣候的變化與太陽活動確實存在一定聯繫,但『看黑子識天氣』就有點過了。」

  事實上,太陽活動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主要是其產生的事件對地球磁場的影響,幹擾我們的通訊技術包括收發電子郵件和使用手機,也會影響到依賴衛星的通信技術,比如網際網路、電視、遠程教育、工業、全球定位系統、國防和天氣監測設備等。薛炳森稱:「太陽活動減弱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衛星更安全了,通訊導航的幹擾也少了。這樣的話,極光發生的概率就會減小,旅遊者較為鬱悶而已。」

  小貼士

  中國具有世界上

  最早的黑子記錄

  兩千多年前的《漢書五行志》被認為是最早的黑子觀測記錄。

  1609年望遠鏡被發明以來,黑子便有了準確的觀測,尤其是1749年開始,蘇黎世天文臺開展了太陽黑子的日常觀測。1843年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貝發現黑子數隨時間呈現準周期變化,其周期約為11年左右。一個太陽活動周定義為從一個太陽穀年到下一個太陽穀年。目前,科學界已經達成共識,將1755年至1766年這11年間編號為太陽第一個活動周。2008年底左右,太陽開始了其第24活動周。

相關焦點

  • 2011年太陽黑子活動達高峰 影響GPS系統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4月25日報導,下一個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高峰將出現在2011年末或2012年中,航班、通信衛星和電力輸送都有可能受到影響。但預測者對其活動強度看法不一。負責預測太陽活動周期的一個12人小組當天表示,關於這次高峰會出現90個黑子還是140個黑子,持兩種觀點的人各佔一半。
  • 今年太陽黑子活動處於什麼水平?
    今年的太陽黑子處於什麼水平?在今年年初,天文望遠鏡觀測到太陽黑子出現了停止活動的情況,也就是現在到了太陽11年活動周期的低谷期(其實2018年春分就已觀察到太陽黑子降低的情況了)。科學家推測太陽活動在2020年停止,太陽將進入「活動低谷期」,可能會持續50年左右。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層活動的表現,是太陽表面的漩渦狀氣流,由於它溫度比光球層的溫度低1500℃左右(黑子溫度3000~4500℃,光球層6000℃),在地球上觀察它就像黑色暗斑。
  • 兩個新太陽黑子出現!新一輪太陽活動周期即將開始
    太陽動力學觀測臺是一顆衛星,它在距地球表面35000多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對太陽內外進行著監視。這是自2019年11月以來首次觀察到的重要太陽黑子,這預示著一個新太陽黑子周期的開始,這個周期被稱為太陽周期25,或SC25,這個周期預計將會在大約五年內達到一個新的磁活動高峰。
  • 美國宇航局發現大量新太陽黑子 太陽或進入活動增加期
    【CNMO新聞】據外媒BGR消息,NASA(美國宇航局)最近發現了一批新的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這可能表明太陽正進入活動增加的時期。NASA在新的博客文章中解釋說,新發現的太陽耀斑並不是特別大,並且沒有在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太空天氣預報中心進行註冊,但是NASA用自己的硬體設施檢測到了它們。
  • 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黑子幾乎消失不見,地球會進入小冰期嗎?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通過科學家們長期的觀測,發現太陽黑子的極大期(最活躍期)之間或者極小期(最不活躍期)之間有著一定的周期性規律,即大約11年就會出現一個對應的極大期或者極小期,按照11年的周期性規律,在接下來的大約4年時間裡,太陽黑子數量會不斷增多,活動也越來越劇烈,在4年之後的那一年將達到最活躍的階段,這一年被稱為太陽活動峰年;當過了峰年之後的7年時間裡,太陽黑子的數量開始逐漸減少
  • 【中國科學報】黑子活動減弱 太陽越變越「冷靜」?
    根據國外媒體的報導,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處在活動高峰期的太陽上,太陽黑子數量非常少,最誇張的幾天連一個黑子都沒有,這讓他們非常困惑。  太陽活動增強、減弱大約間隔11年,每次增減代表太陽22年磁極反轉間隔期的大約一半。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一種。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2年。
  • 太陽黑子進入新活動周期
    2月23日,青島觀象臺發布了2008年太陽黑子相對數,去年曾連續3個月未出現過太陽黑子。而據介紹,今年起,「太陽活動」進入第24個高峰周期,青島觀象臺堅持每天觀測,以預報其爆發期的到來,提醒相關部門做好防範。
  • 40天裡的第一批太陽黑子預示了將要到來的太陽活動周期
    太陽活動周期可能導致一些極端的太空天氣,甚至可以幹擾地球上的通信和電網。兩個新太陽黑子結束了我們這顆炙熱明亮的恆星表面上長期的相對平靜,預示了新一輪11年期的太陽黑子活躍期的開始--這將會導致有時極端的太空天氣,可能會干擾地球上的通信和電網。
  • 太陽黑子活動已經消失260多天,是不是地球將發生重大改變?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比較符合太陽的活動周期。並且,科學家們也在之後的時間裡證實了,我們的太陽正處於「活動最低」狀態。當其活動狀態處於最低時期的時候,也是太陽活動最弱的時刻,同時也意味著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的頻率會降低不少。根據太陽的周期情況來看,太陽循環性的周期性活動一般具有11年左右的時間。
  • 太陽3年來最強活動,持續3天?表面黑子群清晰可見,或影響地球
    科學家表示,記錄到了三年來最強的太陽活動爆發。11月上旬產生的耀斑比整個2020年已經記錄到的都多。所以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而這次的變化就是一個大型的太陽黑子群的轉變,是太陽活動增加的原因,如今通過最新的觀察數據來看,這個黑子群已經進入到了地-日系統,而且日面中心清晰可見,那會對地球產生最大影響。
  • 黑子幾乎看不見,太陽活動或進入極小期?我們會面臨冰河世紀嗎?
    【太陽活動】太陽是一顆典型的黃矮星,宇宙中的各種類型的天體唯獨恆星是最活躍的,它們也是宇宙中能量的主要來源,恆星主要由氫和氦構成,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下形成高溫和高壓的環境,這也太陽成為一個等離子體。在太陽的外層大氣層中經常會發生劇烈的活動現象,典型的如黑子、耀斑、光斑和日冕等等。
  •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活動規律,2030年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太陽耀斑舉個例子,只要太陽的體積比現在大一點點或者小一點點,地球就不會產生生命,因為只要體積大一點太陽的引力就會強一些,只要引力強一些,太陽的核聚變反應就會更劇烈,發出的光和熱就更強,地球就不會誕生生命;體積小一些,引力就會弱一些,太陽就不會發生核聚變反應,就不會產生光和熱,生命也無法誕生。
  • 太陽活動弱可能使中歐冬天更冷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的一項合作研究顯示,由於太陽活動周期目前處於較弱時期,使大西洋暖空氣無法抵達英國和歐洲中部,可能使這些地區未來數年的冬天變得更加寒冷。太陽能量的輻射並非一成不變,通常每11年呈現一個強活動期,兩個強活動期中間是弱活動期。
  • 太陽黑子再度出現,打破以往活動規律,或將推遲「小冰河期」
    」已經到來,且會持續20-30年的時間,但實際上,每年的地球溫度還是不斷提高,這難道是「小冰河期」被延遲了嗎?對於這個疑惑,來自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說出了答案,經過NASA的觀察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並沒有消失,而是又重新出現了,所以才導致了「小冰河期」遲遲未到。眾所周知,「小冰河期」的出現,就是因為太陽黑子消失才形成的,例如發生在17世紀的「小冰河期」,這可是「小冰河期」的巔峰時期,據說當時的太陽黑子因為連續70年不活動,所以,出現了北歐一帶出現嚴重饑荒。
  • 太陽黑子出現!第25個活動期或來了,地球小冰河可能與它並沒關係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本次的太陽黑子消失的時間是288天,而在12月的時候它結束了這個時間,出現了新的「黑子」,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太陽活動的新時期可能來了,也就是一直說的第25個太陽黑子活動時期,當然本次的太陽黑子活動時間,也是刷新了百年來太陽無黑子最長紀錄。
  • 太陽黑子活動影響挪威「生育者」
    部分信息在已檢測的「死亡日子」記錄中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包括太陽的活動,那些出生在太陽活躍期的兒童表現了更高的死亡率,而那些出生在太陽「惰性」時期的兒童表現了更低的死亡率,天體物理學家觀測的太陽活動周期為11年。
  • 太陽黑子活動減少,低迷現象可能讓冬天更加寒冷!
    天文學家認為,太陽黑子稀少走向極端,地球異常氣候也跟著走向極端,有可能讓冬天更加寒冷。太陽黑子活動處於不活躍期時,太陽亮度降低和輻射能量減弱,使得地球上得到太陽的光和熱也相應減少。而就在幾個月前,NASA太陽動力學觀察衛星上的相機拍攝了一張太陽表面的照片。照片上太陽是一個橙色大圓球,這正是太陽處於活動不活躍期的表現。
  • 科學家: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2020年以後地球可能會進入小冰期
    ▲太陽上已經連續多日無黑子太陽的磁極每22年變換一次,太陽黑子活動以11年為一個周期。在太陽活動開始下一個周期的幾年前,太陽最外層會頻繁出現噴射氣流。如今的太陽黑子已經停止出現接近30天了,在太陽黑子長達11年的活動期內,會出現高峰期和低谷期,如今的太陽正在低谷期,也就意味這寒流即將來襲了,太陽活動次數的減少會對地球的氣候造成很大的影響,處於低谷期的太陽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出現長時間沒有太陽黑子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多。
  • 在未來33年中,最低限度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將繼續
    太陽活動主要是指 太陽黑子和耀斑的活動!太陽黑子的數量變化具有周期性,其周期大約為11年。每當太陽黑子數量多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也多,就稱為太陽活動高峰年;而當太陽黑子數量少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也少,就稱為太陽活動低峰年。
  • 人在太陽黑子活動高峰期為什麼容易患病?
    我們知道,太陽表面溫度是不一一樣的,有的地方溫度高,有的地方溫度低。當太陽中心區域的溫度比周圍區域低1500攝氏度左右時,這個區域看上去就比周圍區域暗,如同一個光亮的圓面上出現斑斑點點的黑色斑點,人們就稱它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數量有時多,有時少,其變化是很有規律的,一般每11年為一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