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於11月24日所下單的月球土壤已發貨!」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這一次,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6時12分,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12時35分,嫦娥五號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屆時,嫦娥五號將會給我們帶回2000克左右的月球土壤,全球億萬人民,都在等待這一刻的到來。
這不,咱的嫦娥五號還在「運貨」路上,世界各國就已經坐不住了,其中最有激動的就是美國,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率先發出推文,表示希望中國能友情「分享」一些月球科學數據給他們,要是再送點月球土壤,那就更好了。其他國家見狀,也立馬跟上「要土」的行列。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可是已經登陸過月球,並取過土回來的國家,為啥還要厚著臉皮管咱中國要呢?這月球土壤到底有啥用?全球無數科學家為何要費那麼多功夫去研究它?在此筆者只想說:月球土壤的珍貴程度可大了去了!
首先,月球土壤中包含大量信息,比如太陽系早期演化的歷史記錄;月巖和月壤的宇宙線暴露與輻照歷史;小天體和微隕石撞擊月球的歷史記錄,從而推斷出地球遭受撞擊的歷史,而這些信息,不過是月壤裡的冰山一角。
其次,月球土壤中含有豐富的資源,根據現有資料可知,月壤裡存在天然的鐵、金、銀、鉛等礦物顆粒、含有金和鋅的銅礦顆粒、含有少量錫和銅雜質的銻礦顆粒和少量銖等礦物顆粒。其中最珍貴的,當屬氦-3。
氦-3,一種氦氣同位素氣體,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未來能源」,氦-3乃核聚變反應的最理想原材料,並且使用它作為原材料時熱核反應堆中沒有中子,故而使用氦-3作為能源時不會產生輻射,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氦-3簡直是完美的能源。
但很可惜,地球上並沒有多少氦-3,無法大量用作能源,可根據月球探測可知,月球上的氦-3含量,大約有100萬噸!要知道,100噸氦-3,就夠全世界用1年,100萬噸則夠我們用1萬年,其中意義,想必不用筆者多言。
當年美國成功登月,並前後挖了381公斤的月壤,並贈送中國1克月壤,用來慶祝中美建交,1克,是一個多麼小的數字,但當年中國的科學家們,就憑藉著1克月壤,寫出了14篇相關論文。試問如此珍貴的月壤,哪個國家會不想要呢?
但由於技術的限制,截止今日,人類已經有44年沒獲得新的月球土壤了(上一次是1976年,蘇聯獲取),所以這次咱中國的嫦娥五號,肩負著全球無數人的期望,而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自然也想第一時間拿到最新的月壤,進行研究。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已經提出口號:在太空軍事化難以避免的情況下,誰先擁有太空,誰就擁有未來!
故而月球土壤並非單純的「土」,它所蘊含的,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一個國家未來前進的方向!
來源:騰訊網 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們
點一下,支持答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