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屋基村有個「護鳥」家族 祖孫三代守護鷺鷥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儋州市屋基村是遠近聞名的「鷺鷥天堂」保護區所在地,每年3月份,遷徙而來的2000多隻鷺鷥齊聚於此,繁衍生息。到了中秋節前後,它們會帶著下一代,再次踏上遷徙的路程。

  在半個多世紀前,鷺鷥首次來到屋基村。其後幾十年間,它們在此安穩生活,遷徙而來的鷺鷥有5個種類,多達2000多隻,這些都與吳聰家族與全體村民的不懈挽留有關。

  最初只是偶然的停留,卻造就了鷺鷥家族與吳聰家族的緣分,這是人與自然的奇妙故事,也是綠水青山之間,生命對生命的至高尊重。

  南國都市報記者 賀立樊

  屋基村飛來鷺鷥

  吳家三代擔起「護鳥」重任

  屋基村的村民把夏至看作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不只是節氣的變化,更是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屋基村的鷺鷥幼鳥會步入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學習飛行。入夏之後,鷺鷥的幼鳥開始學習飛行,常常不慎跌落在地,卻不會有任何危險。

  半個世紀以來,村民們一直記得村裡第一位「護鳥隊長」吳明升的勸導:「鷺鷥是靈鳥,能幫農作物吃掉害蟲,帶來吉祥。」在吳明升的帶領下,村民們精心照顧跌落的幼鳥,自發巡邏阻止外人捕鳥。如今,屋基村的鷺鷥從最初的幾十隻,發展為5個種類2000多隻。

  在半個世紀前,屋基村並沒有固定遷徙的鷺鷥。上世紀60年代的一個春天,吳明升在自家屋後的榕樹上,發現了一群鷺鷥的身影,粗略一算,大約有幾十隻。這裡成了它們新的落腳點,吳明升決定成為它們的義務看護員。

  時至今日,吳聰還記得爺爺吳明升的話:「鷺鷥是靈鳥,能夠通人性,人們要是不歡迎它們,它們就會離開。」身為農民,吳明升明白,哪個村子有鷺鷥,那裡的農作物就能免遭蟲害。可是,在經濟條件較為落後的上世紀60年代,鷺鷥和鳥蛋更多被村民視為眼前的食物。

  為了留住鷺鷥,吳明升交給兒子吳應光一個任務:每天空閒時,守在榕樹下,勸導前來捕鳥的村民。吳明升則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這一年裡,地裡的稻子一定沒有蟲害,來年一定能有好收成。」

  鷺鷥來了之後,屋基村的農作物果然沒有遭受大規模蟲害,盤旋在屋基村上空的鷺鷥,成了農田的「保護神」。吳氏家族和村民們,則成為鷺鷥的「保護神」。

  半個世紀裡,「護鳥隊長」的重擔從吳明升開始,後來轉給兒子吳應光,又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移交到孫子吳聰的肩頭。

相關焦點

  • 【武漢祖孫三代66年三戰洪水】1954年、1998年、2020年,這是武漢有...
    【武漢祖孫三代66年三戰洪水】1954年、1998年、2020年,這是武漢有水文記錄以來的「大年份」。對於洪山區青菱街楊林村的祖孫三代:周松林、周紅勝、周家河來說,這也是他們戰洪水的日子。數日前,長江水位高漲,周家河主動報名,成為一名參與抗洪的志願者。
  • 兩萬鳥兒鬧熱山鄉 白雲鷺鷥觀光節揭幕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1日訊(王義重 記者 代朗)兩萬多隻從南方飛回來的鷺鷥開始撫育小寶寶了。6月11日,在位於成都最南端的蒲江白雲鄉鷺鷥觀光節拉開了帷幕。不少愛鳥者帶著專業攝影器材來到這裡,享受與鳥兒們親密接觸的樂趣。
  • 強大的基因,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是什麼體驗
    但有的時候寶寶有可能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媽媽,反而和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比較像。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隔代遺傳」。不過,這種撞臉並不奇怪,那種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那才叫絕。或許你們身邊沒碰到過祖孫三代長相相似的例子,但明星們的長相可逃不過廣大網友們的「法眼」。
  • 七旬老翁護鳥一生:種下十畝林 但使群鳥歸
    看著林間自在歡唱的鳥兒,71 歲的胡光明老人,似有一種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在這位一輩子都在愛鳥護鳥的老人看來,打爺爺那輩就留下的鳥群已經不僅是屬於大自然的精靈,更是他的重要家庭成員。愛鳥代代傳 相伴八十載今年 71 歲的胡光明,家住遵義鳳岡縣琊川鎮朝陽村平安組石樑河畔,一輩子都在與房前屋後的群鳥打交道,在當地村民眼中,胡光明儼然一位 " 護鳥使者 "。從遵義市區到琊川平安組,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其中近半時間需耗費在鄉村公路上,但這並不能阻擋攝影愛好者的熱情,他們利用周末來此觀鳥。
  • 基因對長相影響有多大?祖孫3代共用一張臉,看完忍不住想笑
    基因對長相影響有多大?祖孫3代共用一張臉,看完忍不住想笑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所以每個人的長相和自己的父母都會有一些相似,有的人像爸爸多一些,也有的人像媽媽多一些。那麼基因對長相的影響有多大呢?祖孫3代共用一張臉上下兩代人長相幾乎一樣已經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但是祖孫三代一張臉你看過嗎?此前在網絡上就流傳著這樣一組照片,三個不同年代的男性,幾乎長著同一張臉。而這三個人,是一個家族裡的三代人。
  • 有種遺傳叫「撞臉」,祖孫三代同框照讓人叫絕,好基因太重要了
    有種遺傳叫「撞臉」,祖孫三代同框照讓人叫絕,好基因太重要了一:田亮式「遺傳撞臉」提及撞臉式遺傳,就不得不說說跳水王子田亮一家的長相了,或許大家對田亮女兒森碟更了解,知道森碟的長相就是隨爸爸居多,眼鏡、鼻子、臉型幾乎一模一樣。
  • 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都不用做鑑定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子孫三代都長著一張一模一樣的臉,使我們常常感嘆基因遺傳的強大。祖孫孫三代共用同一張臉,這一話題也常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由於,每個子女的基因都是從父母那遺傳而來的,因此,父母與孩子長得十分相似,這種情況實屬自然。
  • 基因到底有多神奇?肖戰「複製粘貼」爸媽顏值,祖孫三代長一張臉
    01肖戰"複製粘貼"父母顏值,祖孫三代長一張臉肖戰因為出演了一部《陳情令》大紅大紫,粉絲們喜歡他的原因除了因為演技在一眾流量小生裡比較出挑之外在之前的一個綜藝節目裡,肖戰的父母也現身了,看到一家人在一起同框的畫面,生動詮釋了基因遺傳有多強大。只見一家三口站在一起,肖戰完全複製粘貼了父母的顏值,尤其肖爸爸,不僅擁有大眼睛雙眼皮,鼻子也很高挺,身高也相當出挑。他出鏡之後贏得了一片讚賞:肖爸爸好帥啊!
  • 撞臉沒啥好稀奇的,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才叫絕,這就是基因的強大
    我們常常驚嘆於父子或者是母女的長相十分相似,也因此感嘆基因的強大,可是看過了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之後,才發現,父母和子女長得像並沒有什麼,在遺傳基因的作用下,幾代人共用一張臉才是真的絕。幾代人「共用一張臉」說到基因的強大,腦海中第一個閃現出來的是王祖藍和他的媽媽,相似度超過90%,其實香港還有一個家庭,才是真的絕,祖孫三代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向佐和父親向華強,一直被人們稱為好像「粘貼複製」,其實向華強的父親跟向華強的相似度幾乎高達100%。
  • 祖孫三代相似度極高,網友:簡直是共用一張臉
    然而這種神奇的基因力量,也體現在橫跨時間和空間的祖孫三代上,讓人無不叫絕和服氣!01遺傳基因有多強大?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讓人叫絕,網友:服氣曾看到這麼一件事,陳佩斯是有名的喜劇人,在春晚的舞臺上留下了讓人津津樂道的經典作品。陳佩斯是他受父親,著名演員陳強影響進入文藝圈,他的兒子陳大愚,則是受他影響走入喜劇道路,可謂祖孫三代都是給人帶來歡笑的「喜劇人」。
  • 野菌不能隨便採,雲南祖孫三代誤食「白毒傘」身亡
    近日,雲南一村民全家祖孫三代 4口因誤食野生毒菌,中毒身亡。誤食有毒野菌「白毒傘」,祖孫三代四人同亡。綜合媒體7月3日報導,6月11日,雲南德宏州盈江縣廬山村的早姓村民祖孫三代 4口,因吃下毒菌,當晚送往醫院救治,但因中毒太深先後身亡,最後一人於6月27日經搶救無效死亡。
  • 組圖:火風一家聚會祖孫三代五官超像 霍尊給家人清唱超溫馨
    新浪娛樂訊 11月13日,有媒體曝料,近日,火風一家舉辦家庭聚會,兒子霍尊,和火風的爸爸媽媽都有參加。餐桌上,霍尊給爺爺奶奶清唱著歌曲,祖孫三代五官長得很像,基因強大。餐桌上,霍尊給爺爺奶奶清唱著歌曲新浪娛樂訊 11月13日,有媒體曝料,近日,火風一家舉辦家庭聚會,兒子霍尊,和火風的爸爸媽媽都有參加。餐桌上,霍尊給爺爺奶奶清唱著歌曲,祖孫三代五官長得很像,基因強大。新浪娛樂訊 11月13日,有媒體曝料,近日,火風一家舉辦家庭聚會,兒子霍尊,和火風的爸爸媽媽都有參加。
  • 常德澧縣:護鳥衛士譚登雙 20年如一日義務守護候鳥
    常德全媒訊(記者 樊西俊 翟濤)常德澧縣夢溪鎮彭家廠村64歲的譚登雙,二十年如一日地義務守護候鳥。他通過自己行動,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讓家鄉的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美環境。這片山林是候鳥棲息繁衍的場所。
  • 江廣富祖孫三代時代廣場提倡議:愛護地球,保護環境
    祖孫三代提倡議,環境保護齊努力從1月11日開始,由資深媒體人、著名旅美書法家江廣富先生帶領女兒和外孫祖孫三代創作的主題為「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書畫藝術作品在世界的十字路口-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連續的滾動播出,用藝術的形式宣傳愛護人類的共同家園,倡導世界人民人人都要愛護地球,保護環境。
  • 江西都昌:老漁民「上岸」,護鳥又護魚
    在鄱陽湖都昌湖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原本是農民或漁民,卻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鄱陽湖候鳥,參與保護漁業資源。寒冬時節,記者走進湖區,尋訪他們的故事。12月22日,在都昌縣西源鄉鄱陽湖沿湖岸線上,一面印有「都昌縣鄱陽湖野生動物救護協會」字樣的紅旗在湖風中獵獵作響,協會會長段慶縣和他的隊友們正在湖區開展日常巡護。
  • 鷺鷥:寓「一路連科」的吉祥鳥
    鷺鷥是一種形象優美的禽鳥。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文人雅士們賦予了鷺鷥許多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使鷺鷥成為日常生活和藝術作品中的名角兒。更有意思的是,著名的廈門島上還有一個關於鷺鷥的美麗傳說。鷺鷥,又稱白鷺、白鳥、春鋤、屬玉。
  • 2018任鳥飛---兩個執著護鳥的老頭
    接下來這兩個年齡加起來近150歲的老頭,一個人不停的用望遠鏡、長焦鏡頭掃視沿海溼地、天空,一個人不停的用手機APP記錄、提交信息,開始了他們一天的觀鳥、攝鳥、監測、守護工作。在溼地守護中,每次發現新飛來的鳥兒,特別愛宣傳的老喬,還有一個最讓眾多觀鳥人感到溫馨的習慣---及時的發布鳥訊!每次拍攝到了精彩的畫面,都會第一時間在秦皇島市觀(愛)鳥協會任鳥飛項目微信群內發麵信息,提醒大家注意觀察。
  • 詠「生態鳥」白鷺十首唯美詩詞:像鷺鷥那樣優雅而靜美地生活
    詠「生態鳥」白鷺十首唯美詩詞:像鷺鷥那樣優雅而靜美地生活白鷺是一種「生態鳥」,對自然環境要求非常高。判斷某個地方生態環境怎麼樣,看一看白鷺的數量就大致瞭然。白鷺有許多種類,鷺鷥也是白鷺的一種。正因為白鷺美麗優雅,惹人喜愛,所以古代詩人對它們總是青眼有加,愛不釋手。於是,吟誦白鷺的詩篇便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其中的那些經典作品,已成為古代詩歌花園中一道亮眼的風景。以下所選的這十首歌詠白鷺的詩詞,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代表。(1)漁歌子(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祖孫三代不當人質不稱王,秦國三代國君,都曾被打發到敵國當質子
    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換人質外,亦有當弱國有求於強國時,就出現單方面送出質子的情況。《皓鑭傳》中的秦異人,也就是嬴政的的父親,就是作為秦趙兩國尋求政治平衡的犧牲品。由於質子本來就是作為兩國政治關係上的一個保障,所以一旦兩國關係惡化,出現矛盾,那麼質子在敵國的安全就會沒有了保證。很有可能會被敵國國君一氣之下,下令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