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龍頭企業中環股份,今日高調宣布一項重大舉措。
3月19日中午,中環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就共同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投資建設「中環五期25GW單晶矽項目」達成合作事宜,並籤訂合作意向書。
該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建成後年產能將達到25GW,屆時「中環產業園」單晶矽年產能將超過50GW,成為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陽能用單晶矽生產基地。
該生產基地的建設,對應的恰恰是中環股份董事長沈浩平此前所說:「光伏未來更多的是要靠集約化的生產和工業4.0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善品質」的發展策略。
此次中環的產能基地仍然選擇建設在了內蒙古地區。此前筆者在隆基淨利潤下降10億、中環利潤增長逾7成,誰佔領了單晶風口?裡分析過,中環在2018年行業遭遇慘烈的洗牌後業績正增長的原因在於其產能集中於內蒙古,而內蒙的低電價和製造基地的集群效應,給中環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優勢。
對標隆基?
沈浩平的戰略眼光業界早有耳聞,是技術出身的學霸型企業家。他曾經說過:
「不管中環股份在光伏材料產業還是半導體矽片產業,必須要進入到幾個前三裡面去,你的產業規模進不到前三,再好的規模也沒用,因為什麼事都有個金字塔結構。技術沒有量支撐,那叫什麼技術?屠龍刀,天下無龍可屠。」
作為國內最早開始發展和投產區熔矽單晶的廠商,中環已在區熔矽單晶領域建立了長久且穩定的優勢地位。2006 年中環區熔單晶矽材料產銷規模業已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日本信越和德國瓦克。截至目前,公司區熔矽單晶的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 80%,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 18%。
在與隆基多年較量中,中環一直以技術及多元化布局與之競爭。
中環與隆基的相同之處,在於製造端及應用端,二者都以單晶為品牌基礎,同步產品的開發、製造及銷售。
關於二者的差異化,外界一直沒有定論。隆基的路線很明確,所有資源都是單晶。
相較於隆基的全力投入,中環卻沒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不僅深耕單晶光伏領域,同時依然將部分精力投入此前的優勢半導體產業。
隆基的發展風格屬於all in式推廣,也叫激進擴產。自2018年起,隆基單晶矽片共降價11次,不僅打響了單多晶價格的「拉鋸戰」,也開啟了單晶企業瘋狂擴產的行動。隆基的每一次動作,中環都緊隨其後。
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二者的擴產速度可謂十分驚人。
進入2019年,隆基綠能便發布了新的公告,計劃投60億元新增23GW單晶矽產能。
2月23日的公告中顯示,隆基股份計劃投資在保山年產6GW單晶矽棒建設項目(投資額17.49億元)、麗江年產6GW單晶矽棒建設項目(投資額19.37億元)和楚雄年產10GW單晶矽片建設項目(投資額14.86億元)。以及在馬來西亞砂撈越州古晉市投資建設年產1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投資額為8.4億元。
不到一個月後的今天,中環股份便宣布投資90億,建設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陽能用單晶矽生產基地,年產能25GW。
按照此前的擴產速度,截至2018年,隆基和中環兩家企業的產能就已經達到48GW,佔國內單晶產能64%。若中環呼和浩特的單晶製造基地建成,僅中環一家的產能就將超過50GW。
搶佔市場?
與中環股份有一些不同,隆基的擴產計劃在一兩年前就已經定好,並向全行業公開宣告。
在隆基此前公布的《戰略規劃》中,明確寫道:在2017年底矽片產能15GW的基礎上,力爭單晶矽片產能2018年底達到28GW,2019年底達到36GW,2020年底達到45GW。
中環對外並未直接公布單晶領域的擴產計劃,出貨量一直和隆基不相上下。沈浩平表示,「產能不是靜態的,產能是在不斷被優化的。」
在過往三期領跑者項目中,單晶產品份額一直遙遙領先,對單晶產業的市佔率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隆基、中環等單晶企業的寡頭優勢又讓單晶產品的價格下降的更為順利,目前來看,單晶產業的市佔率已經在2018年逼近50%,而且2019年有望繼續提升。
在兩家企業的帶動下,不少企業也開始爭相布局。晶科此前主打多晶產品,但隨著單晶領域的崛起,晶科在今年推出了72片單晶PERC獵豹組件,量產功率達400W。
與此同時,協鑫寧夏1GW高效單晶,京運通寧夏2GW單晶、阿特斯包頭2GW單晶,中環內蒙15GW(公司總產能23GW左右)、晶科能源新疆4-5GW,晶澳太陽能3-4GW等單晶項目均在投建或量產之中。
此次中環投建單晶生產基地,被外界解讀為,是搶佔單晶市場的一項重大行動。但也並非全無隱憂,業內人士對能見表示:
「還沒說什麼時候建成,目前看來2020年底全部投產有點難,風險也是有的。要看於單晶市佔率能不能繼續快速提高,下遊需求能不能快速增長。」
巨額投資
根據中環股份發布的公告,此次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
能見仔細梳理公告後發現,文件中只提到了8億呼和浩特市的投資落實,其餘未公開。
據了解,該項目產能依然將分期釋放。據業內分析,在投資資金來源方面,可能是呼市下屬國企投資部分,以及其他合作方參股,最終公司藉助資本力量完成項目資金的籌措。
事實上,上市以來,中環股份展現了極強的融資能力。
根據能見統計,上市以來,中環股份累計完成五次股票增發,累計股權融資101.97億元,且今年1月8日,擬再度定增募資不超50億元,投建集成電路用大矽片項目。在債券融資方面,2007-2019年,公司共計進行11次發行債券,累計募集資金71.3億元。
東興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賀朝暉表示:
目前單晶矽片是最好的環節,因為單晶滲透率還有提升空間,上遊低成本矽料產能2019年大量投產降低矽成本,下遊單晶PERC電池片需求穩定,在平價上網項目逐步擴張的背景下,高效單晶未來將顯現更強的競爭力,單晶擴產有市場需求支撐。
「目前隆基、中環單晶雙寡頭的格局,也利於頭部企業不斷提升市佔比,進一步降低成本。」
可以看到,單晶製造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正不斷擴大市場對外開放,而單晶領域也將成為光伏巨頭爭奪搶佔的新高地,2019年將迎來新的正面交鋒。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