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音樂劇(la comédie musicale),大家第一想到可能是美國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可是你知道嗎?法國音樂劇的發展史雖然比音美短得多,但它卻在最近的二十年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除英美之外另一個令人矚目的舞臺。大多數法國音樂劇都為文學著作的改編,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小王子》,《巴黎聖母院》等等。由於這些名著的情節都是耳熟能詳的片段,法國音樂劇在角色塑造和敘事方面省去了挖掘,更專注於人物情感的表達,唱段的詞曲創作,布景的搭制,和舞蹈的選配。它對舞臺的美感極為講究,每一幅畫面都能讓人感到身臨其境,如痴如醉。然而,法國音樂劇的美不僅體現在畫面中,更是體現在它一首首旋律動聽的唱段中。 它運用大量的現代音樂元素,將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即配合古典的劇情,又使音樂通俗易懂。小編在這裡給大家介紹法國三大音樂劇和它們的選段,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法國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這部音樂劇改編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訴了青年男女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鍾情卻因家族矛盾而受到阻撓,兩人大膽追求愛情.不惜以命拼爭的故事。動感的旋律、浪漫的歌詞、華麗的編舞、鮮明的角色,它忠實還原一場跨越時間、地域、種族的莎翁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自2001年法國首演之後,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法語音樂劇。作為2005年奧地利維也納「最佳音樂劇」獎項、歐洲鉑金唱片獎得主,已在全世界16個國家巡演,吸引觀眾600萬人次。其中幾首名曲更是被人廣為流傳,如《Aimer》(愛)、《Les Rois du monde》(世界之王)等。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éo et Juliette (2001)
十九世紀世紀時,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聖母院牆上深深刻下的希臘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數-命運之神「Destiny」,所以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巴黎聖母院》就這樣誕生了。本劇取材於這部世界名著,強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現代音樂,極具視覺效果的舞臺布景,盡情投入的表演,生動的表達出了原著中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撻、對教會人士邪惡行徑和貴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擊、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頌揚。巴黎聖母院劇中角色與場面充滿對立及衝突:傾慕與狂戀,誓言與背叛,權利與佔有,宿命與抗爭,原罪與救贖,沉淪與升華,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悲劇史詩,跨越時代潮流與文化藩籬,開創當代音樂劇的新紀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 (1998)
精選曲目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大教堂時代)
2009年,流行音樂劇《搖滾莫扎特》一面世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採用搖滾的方式,展示了莫扎特的藝術和人生,顛覆了群眾對莫扎特的印象。本劇收錄眾多朗朗上口的復古單曲,加之絕美的服飾,打造出視聽效果的完美體驗。《搖滾莫扎特》巧妙融合了莫扎特的古典旋律和搖滾風格,華麗又燃情,歌詞詩意灑脫富含哲思直至人心。劇中引用莫扎特的作品18首,原創歌曲20首,把古典與現代、流行與搖滾巧妙地融合。音樂劇主要講的是當年新的統治者嚴肅而蠻橫,對莫扎特的音樂毫無感覺,而且對他熱情而魯莽的性格很是反感。於是莫扎特決定離開他的故鄉,去尋找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但作曲家的旅程將充滿失敗和極度的失望。他經歷榮耀、愛情、競爭,接著是敗落和不幸。他將在最貧困交加的時刻死去,留下最美但卻未完成的作品《安魂曲》......
《搖滾莫扎特》 Mozart L'Opéra Rock (2009)
精選曲目 le bien qui fait mal 《痛苦的美好》
怎麼樣,看到這裡你是否也想去現場體會這浪漫與美的世界呢?隔離結束後,劇院約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