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確立存儲晶片幹法刻蝕領域市場地位

2020-11-22 美通社

中微第二代單反應腔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在韓國領先的客戶生產線上得到驗證

用於20納米及以下關鍵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加工製造

上海和首爾2013年4月11日電 /美通社/ -- 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微」)稱已研發成功第二代單反應臺等離子體刻蝕設備(Primo SSC AD-RIE™)。該設備能夠用於加工要求最為嚴格的半導體器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中微的Primo SSC AD-RIE™刻蝕設備在韓國領先的半導體製造企業中完成了20納米及以下關鍵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生產驗證。該韓國客戶已正式下單訂購,目前正在進行15納米晶片刻蝕的驗證。此前,中微雙反應臺刻蝕設備Primo D-RIE®已在眾多亞洲領先的存儲晶片和邏輯晶片生產線上確立穩固地位,而中微這款新刻蝕產品延續了Primo D-RIE®的創新性。

中微是國內先進的晶片製造高端設備企業,為全球半導體和LED晶片製造商服務。中微的研發和運營中心位於上海,全球銷售和市場中心位於新加坡,其團隊由一批來自美國矽谷和亞洲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專家組成。中微目前的技術成就標誌著一個轉折點:中微現在所取得的裡程碑式的突破,證實了中微完全有能力為客戶提供具有高競爭力的設備和技術解決方案,並達到客戶最先進晶片的加工要求。更重要的是,中微能夠躋身於世界刻蝕設備領域前列,與美國和日本公司競爭。

除了韓國客戶以外,中國臺灣、日本和其他地區的晶片生產廠商也對中微的Primo SSC AD-RIE™刻蝕設備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事實上,20納米及以下幹法刻蝕所伴隨的極大挑戰已經將小的刻蝕設備供應商排除出局,僅留下一些佼佼者佔主導地位。Primo SSC AD-RIE™改變了這種局勢,為行業提供了又一新的選擇。中微目前正在準備晶片DEMO測試。同時,公司也在和部分客戶合作開發15納米快閃記憶體晶片加工工藝和VNAND工藝。

為了支持韓國客戶並在韓國地區進一步拓展業務,中微韓國分公司將於今年在韓國當地建立研發中心。

中微董事長兼執行長尹志堯博士對韓國客戶給予的密切合作表示衷心感謝,這樣的合作對於解決先進技術難題的發展必不可少,他指出:「中微對於在韓國當地投資建立研發中心、以更好地服務於韓國本地客戶的想法非常贊成,基於這一點,我們正在加快韓國本地化計劃,並且通過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現場產品改進計劃和及時現場技術支持來進一步加速這項計劃。」

中微韓國區總經理KI Yoon對中微的本地化策略作出了進一步的說明,他表示:「我們一直努力發展韓國本地的供應商,並尋求可靠的合作夥伴,這將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客戶在韓國本土和中國所建的晶片生產線,這不僅僅是為了韓國市場,而且也是為了全球市場。在技術方面,我們致力於為韓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客戶提供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第三代CCP介質刻蝕設備、ICP刻蝕設備以及18英寸刻蝕設備的開發。」

Primo SSC AD-RIE是中微公司已申請的註冊商標。

關於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

中微公司致力於為全球半導體晶片和LED晶片生產廠商提供先進的工藝和技術,是中國領先的晶片製造設備企業。公司目前主要提供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矽通孔(TSV)刻蝕設備以及MOCVD設備,用於國際一線客戶的晶片加工製造。目前,中微已有200多個刻蝕反應臺在亞洲地區眾多國際領先的生產線上運行。

如需更多信息,請訪問公司網站:www.amec-inc.com.

相關焦點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 刻蝕機,半導體,中微...
    國內兩家重要的廠家中微半導體和北方華創用的都是「刻蝕機」,本文也統一使用「刻蝕機」。一、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在晶片製造中,「光刻」和「刻蝕」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回顧IT之家之前介紹光刻機的文章,我們知道,「光刻」就相當於用投影的方式把電路圖「畫」在晶圓上。
  • 科創板系列|中微半導體:刻蝕、MOCVD全球龍頭,深度受益大陸產業發展
    中微半導體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導體設備公司,在刻蝕和MOCVD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地位,公司的三大產品均位列全球前三:(1)介質刻蝕設備已經總計進入20餘條晶片生產線, 7nm製程已實現量產,5nm製程正在與龍頭代工合作研發;(2)中微在TSV矽通孔刻蝕設備方面,8英寸和12英寸設備國內市佔率超過50%;(3)中微的MOCVD打破了美國的Veeco
  • 全球刻蝕設備市場深度分析與解讀!
    根據中微半導體招股說 明書(申報稿),拉姆研究、東京電子和應用材料三家市場佔比超過 90%。 拉姆研究提供各種家族系列產品,涉及多種刻蝕領域,如金屬刻蝕、半導體刻蝕、 介電刻蝕等。根據中微半導體創始人尹志堯預計,未來在刻蝕機領域國產率將達 50%; MOCVD 領域未來將達 70%國產率。 國產刻蝕設備正在加速進入半導體生產線。
  • 深度解讀晶片刻蝕:國產5nm機器就緒,全球銷售額破歷史新高
    目前,國內刻蝕設備供應商正在迎頭追趕,2018年12月,中微半導體的5nm等離子體刻蝕機宣布通過臺積電驗證,將用於全球首條5nm製程生產線。2020年刻蝕機國產率有望達到20%。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來自海通證券的半導體行業報告,對晶片刻蝕設備的先進工藝及國際市場形勢進行了分析。
  • 刻蝕機國產化率迅速提升,長江存儲2020年達30%
    其中,12英寸ICP刻蝕機在實現客戶端28nm國產化替代,並在14/7nm SADP/SAQP、先進存儲器、3D TSV等工藝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刻蝕:晶片製造中的關鍵工藝之一刻蝕可以分為溼法刻蝕和幹法刻蝕,溼法刻蝕各向異性較差,而幹法刻蝕是目前主流的刻蝕技術,其中以等離子體幹法刻蝕為主導。
  • 深度解讀晶片刻蝕:國產5nm機器已就緒,2018全球銷售額破歷史新高
    在晶片製造的眾多流程當中,刻蝕是其中重要的一步,目的是在襯底上留下需要的圖形電路。根據海通證券預計,2018年全球刻蝕設備市場規模將高達100億美元左右,並且隨著晶片工藝節點的縮小,刻蝕的步驟也進一步增多,對刻蝕機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國內刻蝕設備供應商正在迎頭追趕,2018年12月,中微半導體的5nm等離子體刻蝕機宣布通過臺積電驗證,將用於全球首條5nm製程生產線。
  • 幹法刻蝕與溼法刻蝕有什麼不同?北方華創與中微公司技術一樣嗎?
    刻蝕分為幹法刻蝕和溼法刻蝕,溼法刻蝕是用液體化學試劑以化學方式去除矽片表面的材料,但由於其在線寬控制和刻蝕方向性等多方面的局限,在3m以後的工藝中不再使用,幹法刻蝕成為當前主流工藝。幹法刻蝕是把矽片表面曝露於氣態中產生的等離子體中,等離子體通過光刻膠開出的窗口,與矽片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或這兩種反應),從而去除曝露的表面材料。相比溼法刻蝕,幹法刻蝕的優點是刻蝕剖面各向異性,具有較好的線寬控制能力,同時由於不採用化學試劑,減少了化學玷汙問題以及材料消耗和廢氣處理費用等: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國內兩家重要的廠家中微半導體和北方華創用的都是「刻蝕機」,本文也統一使用「刻蝕機」。 一、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 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 在晶片製造中,「光刻」和「刻蝕」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
  • 中微推出用於3D晶片及封裝的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TM)
    繼中微第一代和第二代甚高頻去耦合等離子刻蝕設備Primo D-RIE™ 和Primo AD-RIE™之後,中微的這一TSV刻蝕設備將被用於生產晶片的3D封裝、CMOS圖像感測器、發光二極體、微機電系統等。中微的8英寸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已經進入崑山西鈦微電子和江陰長電的生產線,以支持其先進的封裝生產製造。預計中微不久還將收到來自臺灣和新加坡的訂單。
  • 晶片的雕刻刀!投入佔比超光刻機,揭秘走在國產替代前列的刻蝕設備...
    光刻的精度直接決定了元器件刻畫的尺寸,刻蝕和薄膜沉積的精度則決定了光刻的尺寸能否實際加工,因此光刻、刻蝕和薄膜沉積設備是晶片加工過程中最重要的三類主設備,價值佔前道設備的近 70%。在高端光刻領域,浸沒式光刻是幹法光刻的替代技術,新舊技術的替代帶來了光刻機的完全壟斷。
  • 進擊的神工股份:刻蝕材料世界先進 晶片國產高速成長
    刻蝕技術按工藝可以分為溼法刻蝕與幹法刻蝕,其中幹法刻蝕是目前8英寸、12英寸先進位程中的主要刻蝕手段,幹法刻蝕又多以「等離子體刻蝕」為主導。刻蝕工藝示意圖(來源:神工股份招股書)神工股份的核心產品「刻蝕電極」是等離子刻蝕機的核心部件之一。
  • 屹唐半導體首批下線產品為幹法去膠、乾式刻蝕和快速熱處理等設備
    屹唐半導體首批下線產品為幹法去膠、乾式刻蝕和快速熱處理等設備   10月16日,北京屹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屹唐半導體」)在北京亦莊舉辦新產品下線儀式
  • 中微已製造出5納米蝕刻機,對中國半導體領域影響深遠
    目前中微半導體已經向臺積電的供應鏈提供5納米蝕刻機設備,而從臺積電的工藝路線圖上看,在今年第三季度臺積電將會使用全球最為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生產5納米級晶片。批量生產如此高精度的晶片,EUV光刻機固然重要,但在晶片製造過程中的「刻蝕」同樣不可或缺,而且所使用的蝕刻機也必須在精度上與晶片精度保持一致。
  • 國產刻蝕設備憑什麼後發趕超?(附廠商盤點)
    由於幹法刻蝕可以實現各向異性刻蝕,符合現階段半導體製造的高精準、高集成度的需求,因此在小尺寸的先進工藝中,基本採用幹法刻蝕工藝。這使得幹法刻蝕機在刻蝕市場中佔據主流地位。2007年以後,公司在刻蝕領域的地位無可撼動,這才重新將業務拓展至清洗和CVD等領域。2019年泛林全年營收約95億美元。S59esmc(2)應用材料同樣位於美國矽谷的應用材料也具有極強的研發能力。官方資料顯示,應用材料每年在研發上投入20億美元,團隊成員中30%為專業研發人員,平均每天(包括周末)要申請4個以上的新專利。
  • 刻蝕設備國產化率達到18%,比率處於逐年上升態勢(附報告目錄)
    按照原理不同,刻蝕可分為幹法和溼法兩種,其中幹法刻蝕工藝佔比90%以上。幹法刻蝕是用等離子體進行薄膜刻蝕的技術,溼法刻蝕是將刻蝕材料浸泡在腐蝕液內進行腐蝕的技術,溼法刻蝕由於需要大量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腐蝕性化學試劑,逐步被幹法刻蝕替代。
  • 兩種基本的刻蝕工藝:幹法刻蝕和溼法腐蝕
    在半導體製造中有兩種基本的刻蝕工藝:幹法刻蝕和溼法腐蝕。幹法刻蝕是把矽片表面曝露於氣態中產生的等離子體,等離子體通過光刻膠中開出的窗口,與矽片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或這兩種反應),從而去掉曝露的表面材料。幹法刻蝕是亞微米尺寸下刻蝕器件的最重要方法。而在溼法腐蝕中,液體化學試劑(如酸、鹼和溶劑等)以化學方式去除矽片表面的材料。溼法腐蝕一般只是用在尺寸較大的情況下(大於3微米)。溼法腐蝕仍然用來腐蝕矽片上某些層或用來去除幹法刻蝕後的殘留物。
  • 中微半導體:專注並提升電介質刻蝕設備技術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一個非常嚴重的衰退期,但中微公司把這波衰退期視為一個機遇,穩步地將我們的產品推向市場,並夯實客戶基礎。
  • 半導體級刻蝕用單晶矽:晶圓製造的核心耗材
    一、半導體級刻蝕用單晶矽材料簡介半導體級單晶矽材料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重要的基礎材料,按照其應用領域劃分,主要可分為晶片用單晶矽材料和刻蝕用單晶矽材料。2019年以來,終端市場需求有所放緩,導致半導體材料行業市場規模增速放緩或有所縮減,但長期來看,全球半導體行業仍處於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趨勢。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全球半導體材料產業依然由日本、美國、韓國、中國臺灣、德國等國家和地區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 中微發布第一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刻蝕設備Primo nanova®
    ,2018年3月13日電——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微」)在本周舉辦的SEMICON China期間正式發布了第一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刻蝕設備Primo nanova®,用於大批量生產存儲晶片和邏輯晶片的前道工序。
  • 中微推出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
    繼中微第一代和第二代甚高頻去耦合等離子刻蝕設備Primo D-RIE(TM) 和Primo AD-RIE(TM)之後,中微的這一TSV刻蝕設備將被用於生產晶片的3D封裝、CMOS圖像感測器、發光二極體、微機電系統等。中微的8英寸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TM)已經進入崑山西鈦微電子和江陰長電的生產線,以支持其先進的封裝生產製造。預計中微不久還將收到來自臺灣和新加坡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