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和日本的熱門景點,幾乎是感性中日本的象徵,比長城之於中國的意義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和長城存在的意義——保護國土安全不同,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可能造成災害的。
而且富士山離東京是很近的...
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地球表面的巖石圈並不是一整塊,而是由多個漂浮在地幔上的板塊構成的。
世界上比較大的一些板塊,日本在歐亞板塊邊緣。
板塊運動導致不同板塊的交界處發生聚合或分離,聚合型板塊邊緣互相擠壓,密度較高的板塊會下沉到另一板塊之下,高溫又會將其變為巖漿,並形成巖漿庫,壓力過大時會導致噴發;而在分離板塊邊界處,地幔就會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脈和火山島。
日本史料中富士山噴發的記載其實並不少見,公認的大噴還有兩次,激烈程度更甚於寶永大噴發。
公元800年(延曆19年)富士山大噴發,《日本紀略》記載「自去三月十四日迄四月十八日、富士山巔自燒、晝則煙氣暗瞑、夜則火花照天、其聲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紅色也」
如果不是下雪季節的話,那就是個正正經經的火山..
自此富士山開啟了火山活動非常活躍的一段時間。
公元864年,(日本貞觀6年)富士山出現了史料記載中最為嚴重的噴發,距離山頂西北10千米的地方出現裂縫,形成了新的火山口,噴發出大量火山灰,巖漿奔流而下,一直進入到湖中,沿途植物被焚毀,動物大量死亡,附近很多房屋被毀,居民則不得不逃難。
當然,日本的活火山除了富士山還有很多:如果算上與俄國爭議領土北方四島上的11座火山,日本共有111座活火山,其中最為活躍的是霧島群山的新燃嶽(鹿兒島縣與宮崎縣境內)和櫻島火山(鹿兒島縣)。二者都在九州島最南側,遠離位於本州島東部的富士山,其中新燃嶽2018年一年就噴發了3次。
富士山在寶永大噴發之後過了300年都沒有再噴發過,但後來觀測到了富士山依然有活動跡象,並且日本氣象廳也廢除了將其歸類到休眠火山的分類中,而是將其區分為活火山。
所以其實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具體的預測富士山什麼時候會噴發。大規模爆發的話,最多約兩個月前就會出現火山性微動等各方面的前兆,氣象廳會綜合評估爆發的危險性並預警,但並不是公式化、定量化的測定。
若是蒸汽爆炸型噴發的話很可能無法預測,這種噴發一般不會太大,但對登山客和山上的建築來說依然是非常危險的。
碼字不易,點個關注啦(* ̄m ̄)拜拜(/≧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