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地球在有記錄以來,總計出現了5次生物大滅絕過程,這5次可以說導致了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的消失,而過後新的一個物種群體又出現了,也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種群,相當於是恐龍滅絕之後的有一個新物種群體。而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少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地球恐龍滅絕之後的新一輪物種滅絕可能在加速之中,這對地球生物種群來說不是好事情。
對於地球而言,生物種群如果出現了大滅絕,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將會徹底滅絕,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可能也受到影響,當然下面我們需要說一個被《每日郵報》報導出的滅絕生物可能重現例子,也就是宣布滅絕的生物可能又回來了,在自然界之中非常的少見。
宣布滅絕80年的動物或重現
一般來說,動物宣布滅絕了是不可能再次出現的,而這次說的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哺乳類動物。背上布滿條紋,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這就是——「袋狼」,該生物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該生物最初的時候是生活在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分布十分的廣泛,也就是隨處可見的生物種群。
但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原因,很快就到了大部分地區的「塔斯馬尼亞虎」出現滅絕或消失,直到最後只有塔斯馬尼亞島存在,其他地區都已經滅絕了,而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在1936年就死於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所以世界上再無「塔斯馬尼亞虎」的存在。
但是在2016年的時候,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田野裡,突然有人拍到了塔斯馬尼亞虎飛奔的畫面,這是人類宣布滅絕80年首次發現它的畫面,令人十分的驚訝,同時塔斯馬尼亞虎保護協會專家尼爾·沃特也表示,這就是塔斯馬尼亞虎,所以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這種疑是「老虎」般的生物再次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和熱議。
「塔斯馬尼亞虎」為何會出現?是一種什麼樣的物種?
在澳大利亞獲得這個物種之後,雖然保護協會專家說就是「塔斯馬尼亞虎」,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確認才知道,並且在這裡拍攝到之後,再也沒有看到說該物種相關的報告,所以至今也不知道這個生物到底是有沒有,也就是說真實性科學界如今仍未定論。「塔斯馬尼亞虎」如果真的存在,那也算是一個奇蹟,因為這種情況在自然界之中是非常罕見的,一般來說也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滅絕的生物重現是基本不被認可的。
但是也有「意外」的情況,就如科學家們發現了不呼吸的動物,在地球上以前誰都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動物存在,但是事實證明,人類已經發現了這樣的動物出現。雖然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是也有可能出現。「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什麼樣的物種?該物種並不是很大的生物群體,肩高約58釐米,體長約180釐米,這個長度包括48-61釐米的尾巴,體重30千克,所以屬於小型的生物種群,一般是在夜間活動,這就是它的一個基本情況。
滅絕生物重現有沒有科學依據?
很多人都說,滅絕生物重現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並不是沒有,只是比較稀缺。例如在13.6萬年前滅絕物種「「白喉秧雞」」再現的文章之中,我們就看到了科學家說出現了「重複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出現了允許一個物種進行兩次進化的情況,尤其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樣的情況非常罕見,所以滅絕生物重新出現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並非空談。
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之下,這種模式是不可能發生的,科學家也說非常罕見。通常是因為該生物出現了「隱藏」或者原始棲息地的遷徙,才出現了人類沒有發現的情況,最後宣布了滅跡,只不過在這種情況之下,科學家們探索了幾十年都沒找到,也是一個奇蹟。畢竟對於大多數生物種群來說,地球就那麼大一塊地。
自工業時代以來,人類將地球上75%土地和66%海洋生態系統遭改變,如果真的要隱藏起來也比較困難。
從正常的地理理論來講,剩下沒有破壞的地區可能都是人類都不願意接觸的區域,生態環境一般不會好到什麼地方去,同時生物本身來說也是具有適應性的模式,所以滅絕生物重現可能符合「重複進化」還是比較多的,棲息地遷徙隱藏了的可能性還稍微低了一點。這也算是不違背生物進化論的規律,也只是一種新的進化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