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系列論文為何審稿周期長?
如果想要快速發布論文,在科研圈中,一般人都會推薦美國雜誌,因為美國頂級期刊審稿速度非常的快,而歐洲的頂級期刊《nature》系列論文審稿周期卻非常的長,nautre系列論文審稿周期長的原因有很多,就拿中國科學家們喜歡灌水的化學期刊為例,中國科學家們發表JACS的數量遠超過nature系列化學子刊,因為JACS相當的於美國科學院雜誌,再接收到論文稿件後,就會直接被送審,因此審稿周期非常短,而《nature》雜誌社在接收到論文稿件後,首先需要通過內部審核團隊審核,只有通過nature內部審核後,才會被送外部審核,因此周期會變長,面對漫長的評審周期,講究速率的中國科研圈,因此JACS也被當成首選項,只要影響因子相同的情況下,中國學者們更鍾愛JACS,畢竟JACS收錄論文數量多,而且影響因子也不錯,而《nature》系列子刊,審稿周期長,還會遇到內部審核口味的不同。可能會被拒稿或需要補做實驗,科研論文有周期的因素,甚至由於補做實驗,很可能其他人直接搶先發布同類的科研發現!
被降級的NAT COMMUN
中國科學院通過對科研論文分類,劃分出JCR分區表,不知道什麼原因,最近一期中科院JCR分區直接把《nature》子刊的NAT COMMUN降級為二區雜誌,瞬時間引發了科研圈的眾議,紛紛吐槽中科院的分區計算規則有點low,因為NAT COMMUN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非常強,因為NAT COMMUN屬於《nature》雜誌社免費公開面向全球大眾的雜誌,影響力非常大,但是可能是由於免費期刊,需要投稿者花費巨額的版面費,用於雜誌社的正常運行,因此當中科院把NAT COMMUN降級的時候,有網友戲稱,中科院可能是想為國家申請,避免中國科研學者過多地發表NAT COMMUN而花費外匯!因為NAT COMMUN降級後中科院JCR分區飽受爭議,在短暫的降級後,中科院重現調整計算公式,把NAT COMMUN恢復至一區!
《nature》系列雜誌極難的建議
在中國著名的科研論壇中,給出一份科技期刊雜誌論文難易程度的評價,其中很多期刊被評為極難的級別,說明了投稿的難度非常大,雖然目前世界科研中心已經偏向美國,但是歐洲依舊維繫著世界工科科技起源地的驕傲,美國社會更加的多元化,有很多類似中國務實的因素,因此美國科技類期刊講究速度,缺少了雜誌社的內部審核,直接送去外審的論文,如果遇到老熟人,那麼被接受的機率就會變大,因此才會出現中國學者註冊假郵箱,自己審核自己論文的醜聞。
歐洲期刊雜誌審稿周期長,但是多了一道門檻,首先得過了雜誌社主編們的審核,然後才會被送審,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論文的水準,避免了科研人情關係網。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雜誌主編的口味會直接讓這些雜誌錯過一些高質量的論文。當然只要是頂級期刊雜誌,不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的科研期刊都很難發表,也希望中國早日湧現幾家令世界都認可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