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種含羞草,不僅渾身上下長滿了刺,而且長成之後,植株比較高大,常常可用來當作籬笆牆,因此還被稱為「綠籬之王」。
這種含羞草原產於熱帶美洲,它有著「光莢含羞草」的名字,卻不是屬於草本植物,而是一種落葉灌木。
即使它的名字也叫「含羞草」,但卻沒有含羞草那麼輕輕一碰就「害羞」的樣子。
就算用力地觸碰,它的葉子也未必一定會有立即閉合的害羞反應。
不過,當太陽隱去夜幕降臨的時候,它的葉子就會表現出含羞草怕羞本性的樣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把葉子閉合起來。
或許,正是由於它只根據光照變化起明顯怕羞反應的原因,所以它才被叫做「光莢含羞草」。
在上個世紀中葉,由於光莢含羞草青翠的葉子和滿溢芬芳的美麗潔白花朵十分讓人喜歡。
尤其是它們那滿身的尖刺可用來作為天然的綠色籬笆牆,於是旅美華僑把這種植物引入了我國。
可是這種植物生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在短時間內,它們就能形成單一的優勢群落。
反客為主地排擠掉了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間,威脅了當地的生態平衡,使當地農業經濟受到了影響。
而且它們全身上下長滿尖硬的刺,也影響了我們正常生產活動的方便,使得它們越來越令人討厭了。
目前我國已經把這種植物列入《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在這金秋時刻,雖然有很多很多我們喜歡的收穫,但是也有我們已經感覺厭煩,卻仍然如影隨形而難以拒絕的收穫。
就像這光莢含羞草一樣,已經多得成了草木之患,卻仍然隨處可見。
或許我們可換一種方式去利用它們成就我們的金秋,讓我們彼此融洽的相處,讓我們可以有著更為和諧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