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日益惡化的電磁環境,使我們逐漸關注設備的工作環境,日益關注電磁環境對電子設備的影響,從設計開始,融入電磁兼容設計,使電子設備更可靠的工作。
電磁兼容設計主要包含雷擊浪湧抗擾度、電快速瞬變脈衝群抗擾度、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抗擾度、工頻電源諧波抗擾度、靜電抗擾度、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工頻磁場抗擾度、脈衝磁場抗擾度、傳導騷擾、輻射騷擾、射頻場感應的傳導抗擾度等相關設計。
一
電磁幹擾的主要形式
電磁幹擾主要是通過傳導和輻射方式進入系統,影響系統工作,其他的方式還有共阻抗耦合和感應耦合。
傳導:
傳導耦合即通過導電媒質將一個電網絡上的騷擾耦合到另一個電網絡上,屬頻率較低的部分(低於30MHz)。在我們的產品中傳導耦合的途徑通常包括電源線、信號線、互連線、接地導體等。
輻射:
通過空間將一個電網絡上的騷擾耦合到另一個電網絡上,屬頻率較高的部分(高於30MHz)。輻射的途徑通過空間傳遞,在我們電路中引入和產生的輻射幹擾主要是各種導線形成的天線效應。
共阻抗耦合:
當兩個以上不同電路的電流流過公共阻抗時出現的相互幹擾。在電源線和接地導體上傳導的騷擾電流,多以這種方式引入到敏感電路。
感應耦合:
通過互感原理,將在一條迴路裡傳輸的電信號,感應到另一條迴路對其造成幹擾。分為電感應和磁感應兩種。
對這幾種途徑產生的幹擾我們應採用的相應對策:傳導採取濾波(如我們設計中每個IC的片頭電容就是起濾波作用),輻射幹擾採用減少天線效應(如信號貼近地線走)、屏蔽和接地等措施,就能夠大大提高產品的抵抗電磁幹擾的能力,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對外界的電磁幹擾。
二
電磁兼容設計
對於一個新項目的研發設計過程,電磁兼容設計需要貫穿整個過程,在設計中考慮到電磁兼容方面的設計,才不致於返工,避免重複研發,可以縮短整個產品的上市時間,提高企業的效益。
一個項目從研發到投向市場需要經過需求分析、項目立項、項目概要設計、項目詳細設計、樣品試製、功能測試、電磁兼容測試、項目投產、投向市場等幾個階段。
在需求分析階段,要進行產品市場分析、現場調研,挖掘對項目有用信息,整合項目發展前景,詳細整理項目產品工作環境,實地考察安裝位置,是否對安裝有所限制空間,工作環境是否特殊,是否有腐蝕、潮溼、高溫等。
周圍設備的工作情況,是否有惡劣的電磁環境,是否受限與其他設備,產品的研製成功能否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或者能否給人們的生活或工作環境帶來很大的方便,操作使用方式能否容易被人們所接受,這就要求項目產品要滿足現場功能需要、易於操作等,最後要整理詳細的需求分析報告,以供需求評審。
經過企業內部相關負責人的評審之後,完善需求分析報告,然後是項目立項,項目立項需要組建項目組,把軟體、硬體、結構、測試等人員安排到項目組中,分配各自的職責。
項目開發的下一階段是項目概要設計,將項目分解成多個功能模塊,運用WBS分解結構對項目進行功能分解細化,根據工作量安排時間,安排具體人員。
整理項目概要設計報告,總體對項目進行評估,確定使用電源類型,電源分布情況,電源隔離濾波方式,系統接地方式,產品屏蔽,產品結構採用屏蔽設計,採用屏蔽機箱機殼,分析信號類型,對雷電、靜電、群脈衝等幹擾採取防護措施。
產品概要設計報告出來後要經過相關人員評審,分析實現方式是否合理,實施方案是否可行,由評審人員給出評審報告,項目組結合評審報告對概要設計進行修改後,進入產品詳細設計階段,這階段的內容包括原理圖設計、PCB設計、PCB採購及焊接、軟體編寫、功能調試等過程。
原理圖設計應考慮到電磁兼容方面的影響,對板級電源增加濾波電容,對信號的接口部分增加濾波電路,根據信號類型,選擇合適的濾波電路,若信號為低頻型號,應選擇低通濾波電路,計算合適的截至頻率,選擇對應的電阻、電容等。另對接口部分設計大電流洩放迴路,設置防雷器件,做到第三級的防雷。
1、元器件選型
我們常用的電子器件主要包括有源器件和無源器件兩種類型,有源器件主要指IC和模塊電路等器件,無源器件主要是指電阻、電容、電感等元件。下面分別對這兩種類型元件的選型、在電磁兼容方面要考慮的問題做一些介紹。
有源器件EMC選型
工作電壓寬的EMC特性好,工作電壓低的EMC特性好,在設計允許的範圍內延時大(通常所說的速度慢)特性好一些,靜態電流小、功耗小的比大的特性好,貼片封裝的器件的EMC性能好於插裝器件。
無源器件選型
無源器件在我們的應用中通常包括電阻、電容、電感等,對於無源器件的選型我們要注意這些元件的頻率特性和分布參數。
無源器件在某些頻率下,會表現出不同特性,一些電阻在高頻時擁有電感的特性,如線繞電阻,電解電容的低頻特性好,高頻特性差,而薄膜電容和瓷片電容高頻特性較好,但通常容量較小。
考慮溫度對元器件的影響,根據設計原理,選用各種溫度特性的器件。
2、印製板設計
印製板設計時,要考慮到幹擾對系統的影響,將電路的模擬部分和數字部分的電路嚴格分開,對核心電路重點防護,將系統地線環繞,並布線儘可能粗,電源增加濾波電路,採用DC-DC隔離,信號採用光電隔離,設計隔離電源,分析容易產生幹擾的部分(如時鐘電路、通訊電路等)和容易被幹擾的部分(如模擬採樣電路等),對這兩種類型的電路分別採取措施。
對於幹擾元件採取抑制措施,對敏感元件採取隔離和保護措施,並且將它們在空間和電氣上拉開距離。在板級設計時,還要注意元器件放置要遠離印製板邊沿,這對防護空氣放電是有利的。
採樣電路的原理圖設計參見下圖:
採樣電路設計
電路的合理布局可以降低幹擾,提高電磁兼容性能。按照電路的功能劃分若干個功能模塊,分析每個模塊的幹擾源與敏感信號,以便進行特殊處理。
印製板布線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環路面積最小,例如電源與地之間形成的環路,減小環路面積,將減小電磁幹擾在此迴路上的感應電流,電源線儘可能靠近地線,以減小差模輻射的環面積,降低幹擾對系統的影響,提高系統的抗幹擾性能。
並聯的導線緊緊放在一起,使用一條粗導線進行連接,信號線緊挨地平面布線可以降低幹擾。電源與地之間增加高頻濾波電容。
2)使導線長度儘可能的縮短,減小了印製板的面積,降低導線上的幹擾。
3)採用完整的地平面設計,採用多層板設計,鋪設地層,便於幹擾信號洩放。
4)使電子元件遠離可能會發生放電的平面如機箱面板、把手、螺釘等,保持機殼與地良好接觸,為幹擾提供良好的洩放通道。對敏感信號包地處理,降低幹擾。
5)儘量採用貼片元器件,貼片器件比直插器件的電磁兼容性能要好得多。
6)模擬地與數字地在PCB與外界連接處進行一點接地。
7)高速邏輯電路應靠近連接器邊緣,低速邏輯電路和存儲器則應布置在遠離連接器處,中速邏輯電路則布置在高速邏輯電路和低速邏輯電路之間。
8)電路板上的印製線寬度不要突變,拐角應採用圓弧形,不要直角或尖角。
9)時鐘線、信號線也儘可能靠近地線,並且走線不要過長,以減小迴路的環面積。
3、系統布線設計
印製板設計出來後,進行試製,焊接調試,系統裝機,考慮電磁兼容設計因素,機櫃結構、線纜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機櫃選用電磁屏蔽櫃,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很好地對系統進行屏蔽,降低外界電磁幹擾對系統的影響。
2)總電源進線選用屏蔽電源線,並加磁環,屏蔽層在進入機櫃處360度接地。
3)對系統外部信號線選用屏蔽線,屏蔽層機櫃入口處良好接地。
4)設備外殼就近接機櫃,避免交叉。
5)系統設置隔離變壓器和ups,保證系統供應純淨電源。
6)嚴格將電源線和信號線分開,設備外殼的各個面之間和各個板子面板之間要良好接觸,接觸電阻要小於0.4歐,越小越好,保證設備外殼良好接大地,這樣在有靜電釋放時,不會影響到系統的正常工作。
4、系統接地設計
接地是最有效的抑制騷擾源的方法,可解決50%的EMC問題。系統基準地與大地相連,可抑制電磁騷擾。外殼金屬件直接接大地,還可以提供靜電電荷的洩漏通路,防止靜電積累。
1)地線的概念
安全接地:包括保護接地和防雷接地。
保護接地:為產品的故障電流進入大地提供一個低阻抗通道;
防雷接地:提供洩放大電流的通路;
參考接地:為產品穩定可靠工作提供參考電平,為電源和信號提供基準電位。
安全接地是為了當出現一些電氣異常時,為大電流和高電壓提供一個洩放的迴路,主要是對電路的一種保護措施。
參考地主要是信號地和電源地,是保證電路實現功能的基礎。
2)接地方式
懸浮接地 對一個獨立的與外部沒有接口的系統來說一般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該系統與其他的系統之間存著接口如通訊口和採樣線,那麼懸浮接地很容易受到靜電和雷擊的影響,所以一般電子產品大多不採用懸浮接地。
單點接地 當f《1MHz時可以選擇單點接地,可分為並聯單點接地和多級電路串聯單點接地兩種。
並聯單點接地:每個電路模塊都接到一個單點地上,每個單元在同一點與參考點相連。
多級電路的串聯單點接地:將具有類似特性的電路的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公共點,然後將每一個公共點連接到單點地。
多點接地 當f》10MHz時會採用多點接地。設備中的電路都就近以接地母線為參考點。
單點接地各電路接在同一點,提供公共電位參考點,沒有共阻抗耦合和低頻地環路,但對高頻信號存在較大的地阻抗。多點接地為就近接地,每條地線可以很短,提供較低接地阻抗。1MHz~10MHz可根據實際需要選用哪種接地方法。
混合接地 是綜合單點接地與多點接地的優點,對系統中的低頻部分採用單點接地,對系統中高頻部分採用多點接地。
信號線屏蔽接地 有高頻和低頻之分,高頻採用多點接地,低頻電纜採用單點接地。低頻電場屏蔽要求在接收端單點接地,低頻磁場屏蔽要求在兩端接地。多點接地,除在兩端接地外,並以3/20或1/10工作波長的間隔接地。
系統做到良好接地,才能有效的抑制電磁幹擾,一個大的系統機櫃首先要保證每個面接觸良好,接觸緊湊,其次是機櫃內部設備要就近接地,避免二次幹擾,就近洩放電磁幹擾。
接口屏蔽線要進行環接,再就近接機架。機櫃下方設置接地銅排,系統總地線選用銅帶比較好,對電磁幹擾進行很好的洩放,保證了系統的正常運行。
三
電磁兼容測試
系統功能測試,滿足現場功能需要後,進行電磁兼容測試,電磁兼容測試容易出問題是靜電、群脈衝、浪湧、射頻場傳導等。
1、靜電抗擾度檢測
參與了幾個項目的靜電抗擾度檢測,對靜電有一定認識。靜電分為接觸放電和空氣放電,靜電是積累的高壓,當接觸到設備的金屬外殼時會瞬間放電,會影響到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可能引起設備故障或重啟,在安全性要求較好的場合這是不允許的。
靜電會影響顯示效果,可能出現顯示閃爍或黑屏,影響正常顯示和操作。靜電還可能引起CPU工作異常,程序死機或重啟。
如果在產品詳細設計階段採用電磁兼容的相關設計,做靜電試驗不必過分擔心,通過設計,對靜電積累的電荷進行良好的洩放,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工作。
2、電快速瞬變脈衝群抗擾度檢測
電快速瞬變脈衝群是一系列的高頻高壓瞬變脈衝施加在設備上,觀察設備是否受到其影響。
防護群脈衝主要的方法是「疏導」「堵」,「疏導」就是提供洩放迴路,是幹擾在進入系統之前,洩放至大地,良好的屏蔽層接地,可以洩放大部分動幹擾,「堵」是使群脈衝濾除在設備之外,增加磁環,效果明顯,封閉磁環的效果好於對扣磁環,也可以將磁環加入到板級中,固定在印製板中,這樣使設備更可靠。
對電源線、信號線、通訊線兩端增加磁環,可以對群脈衝幹擾進行防護。
3、雷擊浪湧檢測
雷擊浪湧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電源防雷,一個是信號防雷。
電源防雷主要是針對系統級而言的,系統級設計要按照三級防雷設計,總電源進入端設置電源防雷(如OBO公司的V20-C/3-PH 385),可以對系統的電源進行一級防護,電源經過電源防雷後,進入隔離變壓器,隔離變壓器可以對電磁幹擾信號進行較好的防護,抑制其對系統的影響。
後進入UPS,UPS可以濾除一部分幹擾信號,這樣電源再進入系統設備,電源是一種純淨的電源,可以使系統更好、更可靠的工作。
信號防雷是對系統的信號通路進行防護,主要涉及的是板級設計,在板級設計中增加防雷器件,如氣體放電管,增加TVS洩放迴路,當有大電流時通過配套電阻和TVS、氣體放電管洩放,對後級電路起到保護作用。
而後信號進行光電隔離,再進入系統,系統可以採集到一個穩定的信號,使系統正常分析判斷,正常發出指令,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設計較寬的信號範圍,信號正常波動時,系統正常工作。
4、射頻場感應傳導的抗擾度檢測
射感試驗可能會對顯示信號、採集驅動等造成影響,可能使顯示閃爍或黑屏,影響設備操作,可能使採集驅動工作異常,採集不到需要的信號,無法驅動現場設備。
射頻試驗是0.15k~80M頻率範圍內對信號線、電源進行幹擾,3級強度是10V/m。
射感防護的原則是將電源、信號線的屏蔽做好,屏蔽層良好接地,選擇合適頻率進行濾波,將幹擾濾除。
5、輻射發射檢測、射頻場輻射抗擾度檢測
該測試主要是測試系統的抗射頻信號及整體屏蔽性能,只要系統做好良好的屏蔽,系統地線接地良好,系統就可以通過檢測。
通過相關電磁兼容測試,產品就可以推向市場,進行試運行了,對試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以備產品的改進。
電子產品滿足相關的電磁兼容測試標準,通過測試,才可以推向市場,用戶才能放心使用,極大地減小因電磁幹擾發生的事故,對企業的效益、產品的推廣起到積極的作用。
文章整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