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設備在共同的電磁環境中能一起執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狀態和能力, 即該設備不會由於受到處於同一電磁環境中其他設備的電磁發射導致不允許的降級;也不會使同一電磁環境中其他設備因受其電磁發射而導致不允許的降級。 這個定義的前一半體現的是設備的電磁幹擾(EMI) 特性,即不對其他設備產生電磁幹擾,不對環境構成電磁汙染;後一半體現的是設備的電磁敏感(EMS) 特性, 即不受其他設備的電磁幹擾,不對電磁環境產生敏感反應。 符合電磁兼容的不同電子設備可以在一起正常工作,它們是相互兼容的, 否則就是不兼容的。
電磁兼容有時又稱作電磁兼容性,某些場合兩者通用,但是顯然電磁兼容含義更廣,電磁兼容性更偏重於從性能方面描述。
電磁兼容測量
電磁兼容測量是指利用儀器與設施等手段對設備、系統電磁兼容狀態進行的測量。電磁兼容測量是獲取設備、系統電磁兼容性能數據的最直接手段,也是掌握設備、系統電磁兼容性能、進行電磁兼容維護的基礎。電磁兼容測量也指電磁兼容測試、電磁兼容試驗等。 電磁兼容測量主要是通過測量電子設備和系統內部電路中的電流或者是空間的電磁波,圍繞構成電磁幹擾的三要素,即電磁幹擾源、 耦合通道和敏感設備來研究的。

產生電磁幹擾的方式和途徑不一,其中電磁輻射、傳導是產生電磁幹擾的主要電磁活動方式或途徑。 有的電磁幹擾既以輻射方式也以傳導方式傳播。為了分析研究電磁幹擾的性質、 影響等,必須確定電磁幹擾的空間、時間、頻率、能量、信號形式等特性。因此通常採用以下參數描述電磁幹擾:頻率、電平、波形、出現率、極化、方向等。這些特性與電磁幹擾三要素密切相關。電磁幹擾可以存在,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因此只要消除其中任何一個要素,就解決了電磁幹擾問題,如圖 1-2 所示。

處理電磁幹擾時最重要的是從以下五點入手:
頻率: 產生幹擾的頻率是什麼
強度: 電磁幹擾有多強, 引起的後果多嚴重
時間: 是連續的還是只存在一定時間段
阻抗: 幹擾源和敏感設備阻抗多大, 兩者之間傳輸電路阻抗多大
尺寸: 輻射體幾何尺寸多大, 傳輸線路多長
需要注意頻率越高越可能是輻射耦合, 頻率越低越可能是傳導耦合。
幹擾源類型
一般來說電磁幹擾按照來源分為內部幹擾和外部幹擾兩大類, 分別列於表1-1 和表 1-2。 外部幹擾源包括自然幹擾源和人為幹擾源。
自然幹擾源主要來源於大氣層的天電噪聲、 地球外層空間的宇宙噪聲。 自然幹擾源既是地球電磁環境的基本要素組成部分, 又是對無線電通訊和空間技術造成幹擾的幹擾源。 自然噪聲會對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的運行產生幹擾, 也會對彈道飛彈運載火箭的發射產生幹擾。
人為幹擾源是有機電或其他人工裝置產生電磁能量幹擾, 其中一部分是專門用來發射電磁能量的裝置, 如廣播、 電視、 通信、 雷達和導航等無線電設備, 稱為有意發射幹擾源。 另一部分是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時附帶產生電磁能量的發射, 如交通車輛、 架空輸電線、 照明器具、 電動機械、 家用電器以及工業、 醫用射頻設備等等。 因此這部分又稱為無意發射幹擾源。
各類幹擾的性質千差萬別, 表 1-3 列舉了幾類幹擾的特徵。
電磁幹擾耦合途徑
任何電磁幹擾的發生都必然存在幹擾能量的傳輸和傳輸途徑。 通常認為電磁幹擾耦合有傳導和輻射兩種方式, 具體分類示於表 1-4。 因此從被幹擾的敏感器來看, 幹擾耦合可分為傳導耦合和輻射(空間) 耦合兩大類, 如圖 1-3 所示。
傳導耦合必須在幹擾源和敏感器之間有完整的電路連接, 幹擾能量沿著連接電路傳遞到敏感器, 發生幹擾現象。 傳輸電路可包括導線、 設備導電構件、 供電電源、 公共阻抗、 接地板、 電阻、 電感、 電容和互感元件等。輻射耦合是通過介質以電磁波的形式傳播, 幹擾能量按電磁波規律向周圍空間發射。 常見的輻射耦合有三種: 甲天線發射的電磁波被乙天線接受, 稱為天線耦合; 空間電磁場經導線感應而耦合, 稱為場線耦合; 空間電磁場經孔縫感應而耦合, 稱為孔縫耦合。
實際工程中, 設備間發生幹擾通常包含許多種途徑的耦合。 多種途徑耦合同時存在, 反覆交叉, 共同產生幹擾, 使電磁幹擾變得難以控制。
長沙容測電子有限公司致力於電磁兼容測試設備的研發以及電磁兼容測試技術的推廣普及,全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EMC測試產品和解決方案。EMC電磁兼容測試儀主要有:軍工EMC測試設備,48V汽車電子可編程電源,汽車電氣性能測試設備,BCI大電流注入,新能汽車EMC測試設備,脈衝群模擬器,雷擊浪湧發生器,阻尼振蕩波測試儀,靜電放電發生器,電壓跌落髮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