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汛在測試相關設備。李予陽 攝
行業介紹
電磁兼容是指設備或系統在電磁環境中符合要求運行,並不對其他任何設備產生電磁幹擾。如果各種電子設備在複雜電磁環境空間中不能和平共處,就會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從而造成損失。該技術廣泛應用於計算機、通信設備等領域
思路敏捷、辦事麻利、快言快語,走到哪裡都像自帶著強大的磁場,能夠吸引、帶動一大片——這個30歲出頭、總是扎著馬尾辮的風風火火的湘妹子,就是航天科工集團203所電磁兼容計量工程師劉星汛。
電磁兼容計量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生僻的專業技術名詞,但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電磁兼容是指設備或系統在電磁環境中符合要求運行,並不會對其他任何設備產生無法忍受的電磁幹擾。隨著電子技術逐步向高頻、高精度、高密度(大規模集成化)發展,電磁波無處不在。如果各種電子設備在複雜電磁環境空間中不能和平共處,就會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從而造成損失。特別是在人造地球衛星、計算機、通信設備和潛艇中大量採用現代電子技術,使電磁兼容問題更加突出。而通過電磁兼容計量測試,就可以準確定位和評價複雜系統的電磁兼容性能,從而為產品品質提供可靠保障。
劉星汛從事電磁兼容工作已有10年時間。在她的帶領下,203所電磁兼容校準組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由於不少進行電磁兼容計量測試的大型儀器設備都是「大傢伙」,客戶經常需要自行租車,千裡迢迢趕到北京進行計量檢測,設備難免磕磕碰碰發生損壞。劉星汛看到客戶的難處,果斷轉變工作模式,不再坐等客戶送貨上門,而是主動「走出去」上門進行服務。如此5年時間業務量翻了近3倍。
在實際檢測過程中,經常遇到客戶現場諮詢工程師技術問題,業務過硬的劉星汛有問必答,是著名的「問不倒」。有一次,客戶做輻射敏感度試驗使用的場強計發生問題,從外觀看無任何缺損,但就是使用不了,客戶急得團團轉。劉星汛帶領團隊耐心細緻地和客戶溝通,仔細檢查,最後發現是由於光電轉換模塊中的螺絲鬆動,造成了通訊不暢。
現場檢測挑戰很大,不確定因素特別多,遇到問題都要現場找辦法解決,對技術能力要求非常高。劉星汛把每一次現場計量都變成了與技術人員探討諮詢、技術交流的過程。有時候白天幹不完活,晚上繼續幹。靠著這股拼勁,劉星汛拿下了很多「大單子」。
近年來,劉星汛還帶領團隊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研製國內首臺同心錐TEM(橫電磁波傳輸裝置)過程中,由於國內從來沒有人做過,大家心裡沒底。劉星汛帶領團隊就四處請教專家,嘗試各種吸波塗料。「我經常要做筆記,把腦海閃現的新方法記錄下來,否則它會轉瞬即逝。」劉星汛說,塗料一遍遍刷完再用電吹風機吹乾,尺度很難把握,刷厚了就要拿砂紙磨掉,刷薄了又達不到要求,必須注意所有的細節。經過劉星汛的一次次摸索,設計最終達到了要求。
「科研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靜下心來研究,掌握各種技術細節。」劉星汛認為,科研工作必須養成認真細緻的習慣,主動去做一項工作時,才能做好。「做一行就要愛一行,要有一股韌勁,才能把事情做好。」(經濟日報 記者 李予陽)
(責任編輯:單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