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幹擾很嚴重,如何提高CAN總線電磁兼容性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隨著CAN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領域已經不局限於汽車製造,而在工業設備、工業自動化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工業現場環境惡劣,電磁幹擾較為嚴重,如何保證CAN總線通訊的可靠性尤為重要。本文著重介紹CAN總線電磁兼容性能,提出幾種改善CAN總線電磁兼容性能的措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52526.htm

一、CAN總線電磁兼容性能分析

電磁兼容性能對CAN總線系統的運行可靠性具有較大的影響, 目前,在電子產品設計中,電磁兼容EMC性能對系統的影響非常大,關係到其能否正常穩定運行。國際上已經開始對電子產品的電磁兼容性做強制性限制,電磁兼容性能已經成為考核產品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必須予以重視。電磁兼容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產品本身對外界產生不良的電磁幹擾EMI影響,稱為電磁幹擾發射;另一個是對外界電磁信號的敏感程度,稱為電磁敏感度EMS。幹擾源、耦合途徑及敏感設備是電磁兼容的三要素,缺一不可。電磁幹擾信號的耦合途徑有傳導和輻射兩種。

二、改善CAN總線電磁兼容的措施

當使用非屏蔽線時,物理層的電磁兼容性就變得非常重要,提高電磁兼容性的措施可分為三種:發射防護、吸收防護、傳導防護。

發射防護——提高電子設備本身電磁兼容能力

提高電子設備本身的電磁兼容性能是從根本上提高系統電磁兼容性能的有效措施,而印製電路板(PCB板)是電子設備的核心組成部分,並且其抗電磁幹擾性能與電磁輻射性能往往是相互聯繫的,因此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提高印製電路板的電磁兼容性能。

選擇電磁兼容性能好的元器件

選擇EMC性能好的元器件,並儘量選擇表面貼裝的封裝形式。器件合理布局,把相互有關的器件儘量放得靠近些,使各部件之間的引線儘量短。特別是微控制器和CAN控制器的時鐘源晶體,一定要按規定放置,否則會不起振。

合理布局,降低地線阻抗

合理布局包括三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元器件的位置進行合理布局,將相互關聯的元器件儘可能地集中布置,使相互之間的引線儘可能短:第二個方面是要將電子設備內部的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有效分開,防止相互之間的信號幹擾。第三個方面是合理布局地線,理想狀態下,電路板上所有的地線應該等電位,但是由於地線阻抗的存在導致地線各點電位有差異,所以應該儘量減小地線阻抗。最有效的辦法是做多層板,在中間專門設置一層地線面。

吸收防護——抑制感應電磁幹擾

對於外界的輻射幹擾,可採用屏蔽或吸收的方式減弱消除,由於方法簡便易行、屏蔽效果好以及便於設計等優點成為提高系統電磁兼容性能的重要措施。

使用雙絞線,加大雙絞程度,屏蔽接地

電場在電纜中感應出共模電壓,而磁場在電纜中既可以感應出共模電壓,也可以感應出差模電壓。通過屏蔽可以將電磁場的感應幹擾降低到最小,而使用雙絞線則進一步抑制了磁場感應的差模電壓。雙絞線的兩根線之間具有很小的迴路面積,而且雙絞線的每兩個相鄰迴路上感應出的電流具有相反的方向,相互抵消。雙絞線的絞節越密,則效果越明顯,建議每米雙絞33圈。同時,為了減小CAN總線的串擾,應將雙絞線加屏蔽層,為了降低靜電放電幹擾,整個屏蔽體需要和大地單點相連。

增加阻抗抑制共模幹擾

在共模幹擾方面,符合ISO11898-2標準的差分傳輸已經提供了極好的防護,在CAN收發器所支持的共模範圍之內,由於接收器只計算總線之間的電壓差,因此濾除了共模幹擾信號。高能量、電感性的感應幹擾信號可能導致產生超出收發器共模範圍的幹擾信號,為了抑制這種幹擾信號,可以在CAN節點的輸入電路中插入一個扼流線圈,如圖所示:

通過扼流線圈抑制電感性的感應共模幹擾

分開的總線終端

在高頻方面,通過將總線終端電阻分開可以改善CAN網絡的電磁兼容性,此時終端電阻被分成兩個相同的大電阻,在兩個電阻中間通過一個耦合電容接地,如圖所示,為了使高頻信號對地短路而不削弱直流特性,必須確保電容連接到一個電平固定的地。

傳導防護——傳導幹擾的隔離與防護

傳導幹擾主要產生於瞬態、暫態的過程中,如大功率開關的開合、雷電的襲擊等帶來的瞬時浪湧,一般通過CAN總線電纜傳輸,所帶來的電磁危害較大,因此在傳播途徑中要消除這些瞬時的脈衝、浪湧,使CAN總線通訊得以可靠進行。

瞬態抑制二極體TVS

瞬態抑制二極體並聯在信號線和信號地線之間,用來保護電纜受到雷擊或靜電放電時產生的浪湧高壓。當TVS上的電壓超過一定的幅度時,器件迅速導通,從而將浪湧能量洩放掉,並將電壓的幅度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建議CANH、CANL每個信號線上分別使用兩個TVS管進行雙向保護。


隔離收發器

隔離是解決傳導幹擾問題的理想方法,它具有良好的電絕緣能力和抗幹擾能力。選擇隔離收發器首先要考慮傳輸延時,如光耦隔離的延時高達25ns以上,磁耦隔離只有3~5ns,其延時時間對總線的傳輸距離和質量都會造成影響,建議使用磁隔離的CTM1051設計接口收發電路。

光纖傳輸

採用光纖傳輸,比如致遠電子的CANHUB-AF1S1,安全隔離幹擾。

信號保護器

外接專用的信號保護器消除幹擾,如ZF-12Y2消耗幹擾強度和CANbridge網橋做隔離。


相關焦點

  • 利用數據線中的共模扼流圈(CMC)提高電磁兼容性
    這一趨勢的發展使更多功能加入進來,用以提高汽車的安全性、效率、可靠性和便利性,並降低排放。與此相對應的便是針對總線系統提出的日益增加的要求:確保在最多樣化的控制單元之間實施可靠通信。特別是經由總線系統如控制器區域網(CAN)或FlexRay系統控制的對安全性至關重要的應用,必須滿足最高的電磁兼容性規格。
  • CAN FD網絡下的電磁兼容分析
    CAN FD網絡下的電磁兼容分析 ZLG致遠電子 發表於 2020-01-20 17:24:00 CAN總線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由於在工業設備、工業自動化等領域,電磁幹擾較為嚴重,保證CAN總線的正常通信尤為重要
  • 如何提高抗幹擾能力和電磁兼容性
    在研製帶處理器的電子產品時,如何提高抗幹擾能力和電磁兼容性?文章為大家總結了一些方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90206.htm  一、下面的一些系統要特別注意抗電磁幹擾:  1、微控制器時鐘頻率特別高,總線周期特別快的系統。  2、系統含有大功率,大電流驅動電路,如產生火花的繼電器,大電流開關等。  3、含微弱模擬信號電路以及高精度A/D變換電路的系統。
  • 電動汽車電磁兼容性(EMC)剖析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電磁兼容性)是指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符合要求運行並不對其環境中的任何設備產生無法忍受的電磁幹擾的能力。簡單來說,EMC包括了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電磁幹擾)和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電磁敏感性)。EMI是指設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所在環境產生的電磁幹擾;EMS是指器具對所在環境中存在的電磁幹擾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抗擾度。EMI是主動性的,即對外界產生的幹擾,EMS是被動性的,即抵抗外界的幹擾。
  • 車載零部件與整車輻射發射的電磁兼容性分析
    加上近幾年電磁兼容要求法規化、電磁兼容標準國際化,使得作為檢驗設備電磁兼容性最重要的手段-檢測工作「熱」了起來。如果通過信號源提供的方波信號上升沿太陡就會產生嚴重的輻射幹擾。在進行組合儀表的測試中,往往通過連接阻性負載來模擬信號,測試結果滿足要求。顯然試驗中負載模擬的信號與實車信號不符。在實車狀態下,傳感器提供的方波信號有可能導致整車輻射發射測試超標。如果在部件試驗中發現此類問題,對信號波形進行處理,就會避免整車超標的發生。
  • 電磁兼容測量及電磁幹擾三要素
    這個定義的前一半體現的是設備的電磁幹擾(EMI) 特性,即不對其他設備產生電磁幹擾,不對環境構成電磁汙染;後一半體現的是設備的電磁敏感(EMS) 特性, 即不受其他設備的電磁幹擾,不對電磁環境產生敏感反應。 符合電磁兼容的不同電子設備可以在一起正常工作,它們是相互兼容的, 否則就是不兼容的。
  • 如何消除電子設備電路中的電磁幹擾
    四、EMC測試要點 電磁兼容性(EMC)是指設備或系統在電磁環境中性能不降級的狀態。EMC,一方面要求系統內沒有嚴重的幹擾源即設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所在環境產生的電磁幹擾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要求設備或系統自身有較好的抗電磁幹擾性即器具對所在環境中存在的電磁幹擾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擾度,即電磁敏感性。
  • 針對電子線路的電磁兼容性分析
    由電磁幹擾源發生的電磁能,經某種傳播途徑傳輸至敏感設備,敏感設備又對此表現出某種形式的「響應」,並產生幹擾的「效果」,該作用過程及其結果,稱為電磁幹擾效應。在人們的生活中,電磁幹擾效應普遍存在,形式各異。如果幹擾效應十分嚴重,設備或系統失靈,導致嚴重故障或事故,這被稱為電磁兼容性故障。顯而易見,電磁幹擾已是現代電子技術發展道路上必須逾越的巨大障礙。
  • 淺談數據線扼流圈改善電磁兼容問題使汽車更加安全
    這兩種總線系統的物理層和數據傳送協議均已經過優化,可確保高度可靠性。不過,鑑於現代車輛逐漸增加的複雜性,單憑上述措施並不能徹底防止電磁兼容性問題導致的故障。  由愛普科斯生產的控制器區域網(CAN)總線扼流圈,可防止汽車網絡中出現的電磁兼容性(EMC)問題,從而提高安全性。
  • YAG雷射電源的電磁兼容性探討
    因為電磁幹擾不僅影響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電子設備中的元器件損害。因此,對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技術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既要注意電子設備不受周圍電磁幹擾的影響而能正常工作,又要注意電子設備本身產生的電磁幹擾不影響周圍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
  • 電磁兼容性(EMC)測試方法與整改指南
    (EMC)是電子設備存在於電磁環境中而不會對該環境中的其他電子設備造成幹擾或幹擾的能力。 EMC通常分為兩類:1.輻射 - 電子設備發出的電磁幹擾可能會對同一環境中的其他電子設備造成幹擾/故障。也稱為電磁幹擾(EMI)。
  • 如何解決傳導電磁幹擾噪聲?我有招
    打開APP 如何解決傳導電磁幹擾噪聲?我有招 發表於 2016-11-30 15:04:11 使用電磁幹擾濾波電路是為了使最終產品滿足適用的電磁兼容性標準。
  • 詳解電磁幹擾的原理
    詳解電磁幹擾的原理 佚名 發表於 2016-01-28 14:01:11   所謂的電磁幹擾,廣義來說,一切進入信道或通信系統的非有用信號,均稱之為電磁幹擾。
  • PCB板層設計與電磁兼容性原來有這麼大關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strongerHuang,ID:strongerHua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高速電路板設計過程中,電磁兼容性設計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本文從層數設計和層的布局兩方面論述了如何減少耦合源傳播途徑等方面減少傳導耦合與輻射耦合所引起的電磁幹擾,提高電磁兼容性。
  • 電磁兼容的概念及設計方法
    1889年英國郵電部門研究了通信中的幹擾問題,使電磁兼容性研究開始走向工程化。1944年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制訂了世界上第一個電磁兼容性規範VDE0878,1945年美國頒布了第一個電磁兼容性軍用規範JAN-I-225。 我國從1983年開始也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有關電磁兼容性規範。 雖然電磁幹擾問題由來已久,但電磁兼容這個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卻是近代形成的。
  • 電磁兼容性(EMC)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1353.htm不間斷電源設備(UPS)第2部分:電磁兼容性(EMC)要求1 概述1.1 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接在工業或公共低壓電網的單臺不間斷電源設備(UPS)或由數臺UPS互連和相關控制器
  • 電磁兼容性(EMC)測試的重要性
    電磁兼容性(EMC)測試的重要性 CTB 發表於 2020-05-22 09:22:01   電磁兼容性(EMC)測試是產品設計過程中的關鍵部分,在你的產品上市之前
  • OI-EAS系列電磁幹擾掃描儀的功能特點及應用範圍
    系列電磁幹擾掃描儀是海洋儀器開發的電磁幹擾可視化產品。該電磁幹擾掃描儀參考GB9254、GJB151B、GB18655等相關電磁兼容測試標準進行研發。主要用於測試PCB或小型電子產品的電磁兼容性(輻射發射和傳導發射),該掃描儀可對PCB版或小型設備電磁幹擾進行自動測試,可自動追蹤幹擾超標頻率點並進行定位,通過圖像方式顯示出超標頻率點的幹擾源和傳播路徑,將複雜的電磁兼容問題可視化,幫助研發人員解決產品的電磁兼容問題。
  • 電磁幹擾原理
    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電磁幹擾是如何產生的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6278.htm  電磁幹擾,英文名稱為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簡稱EMI,是指任何在傳導或者在有電磁場伴隨著電壓、電流的作用下而產生會降低某個裝置、設備或系統的性能,還有可能對生物或者物質產生不良影響的電磁現象
  • 電磁兼容的概念和設計方法及實例介紹
    1889年英國郵電部門研究了通信中的幹擾問題,使電磁兼容性研究開始走向工程化。1944年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制訂了世界上第一個電磁兼容性規範VDE0878,1945年美國頒布了第一個電磁兼容性軍用規範JAN-I-225。 我國從1983年開始也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有關電磁兼容性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