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變色龍
變色龍除了是「偽裝大師」外,光看它那向外突出的眼睛,就能看出它一定也有很好的視力。事實上,變色龍的眼睛是極其特別的,它們沒有上、下眼瞼,但卻擁有一個錐形結構,其上有一個小開口,大小正好容得下它們的瞳孔。每個錐形結構可以獨自旋轉,因此變色龍實際上可以同時看方向完全不同的兩個獨立物體。這種視覺優勢使它們特別擅長捕捉正在飛的昆蟲。想像一下,如果人的眼睛能夠同時聚焦於兩個不同的物體,那得多逆天!
2、隼
鳥類幾乎是動物中視力最好的,而「隼」這一種處在鳥類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又是這一種群中擁有最強大視覺的。隼有著獨特的眼部結構,不同於人類每隻眼睛的視網膜上只有一個中央凹,隼擁有正中央凹和側中央凹兩個凹槽。一個用來接收前側視野裡的物體像,另一個則接收正前方的物體像,因此隼的視野非常寬廣。即使它在千米以上的高空翱翔,也能發現地面上的獵物,而且能準確辨別獵物的種類,蛇、兔子、田鼠一律逃不過隼的法眼。 3、貓頭鷹
貓頭鷹別名「鴞」,因其腦袋像貓,因此得名。與很多肉食動物一樣,貓頭鷹的眼睛位於面部的正前方,這讓它們在捕獵過程中擁有出色的深度感知能力,尤其是在光線暗淡的環境下。它們的瞳孔很大,使光線易於入眼,視網膜中視杆細胞非常豐富,卻不含視錐細胞,以至眼內成圓柱狀,對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適合夜間活動。在漆黑的夜晚,貓頭鷹能見度甚至高出人類一百倍以上。
4、食蟹獼猴
食蟹獼猴也被稱為長尾獼猴,它們廣泛分布於亞洲東南部,有時在鄉村和郊區也能發現它們的身影。食蟹獼猴面部輪廓分明,眼眶由骨形成環狀,使兩眼向前。它們視覺非常發達,高於人類視覺,立體化,可以在樹林之間活動時較準確地判定距離,辨別色彩。它們群聚生活時,往往會有一隻「哨兵」站在高處放哨,利用它敏銳的視覺,檢索附近叢林各處,保證同類棲息地的安全。
5、虎
虎屬於大型貓科動物,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身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四肢健壯有力;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犬齒和爪極為鋒利,嘴上長有長而硬的虎鬚;背面有雙行的黑色縱紋。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
6、蝙蝠
蝙蝠是唯一真正意義上能夠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而且與鳥類同樣有著敏銳的視覺。大多數人一直以來認為蝙蝠即使是盲的或者視力差,其實相反,有不少科學家指出,蝙蝠視力很好,並沒有退化。不同種類的蝙蝠視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聲波,與它們的視力沒有必然聯繫。它們的眼睛結構完整,視蛋白還會根據光線不同發生變化,這證明視覺對它們仍然很重要。某些種類的蝙蝠甚至還能看到大多數哺乳動物都看不到的波長較短的紫外線。
7、蒼蠅
蒼蠅的眼睛是半球形的,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構成的,小眼具有很高的時間解析度,能夠把運動著的物體分割成連續的單個鏡頭,每隻小眼都有角膜和晶狀體,都能夠單獨成像,有多少只小眼就能同時形成多少張畫面,然後這些圖畫在蒼蠅的大腦中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清晰的運動著的物體影像,即使是移動速度很快的物體也難逃蒼蠅的「法眼」。蒼蠅的眼睛反應+分靈敏,能夠看到人眼看不見的紫外線,而且人眼 看清楚物體的輪廓一般需要0.05秒,而蠅眼僅僅需要0.01秒。
8、馬
馬具有令人驚異的視覺範圍,它擁有更大的視覺接受範圍,從而產生更廣闊的視野效果,這是人類所無法達到的。其雙眼的每隻眼睛視覺範圍都有65度,它能夠清晰地看到前方一定距離的物體,甚至可以完全看到身後的物體,不必轉身和回頭。但是,由於馬採用雙目視覺效應,它很難直接探測到位於兩眼之間的直接近距離的物體,因此馬始終有一個3度的視覺死角。
9、壁虎
壁虎是生活在我們周圍的益蟲,常見它們攀緣在牆壁上,被稱為「守宮」、「四腳蛇」等。壁虎喜歡在夜間出沒,它們的瞳孔成條形有很多類似的小孔,可以通過控制瞳孔的大小減少光鮮對眼睛的傷害。人類在昏暗的月光下是無法看到顏色的,但是壁虎依然能在這種光線下辨別色彩,對色彩辨別的能力足足比人類強了350倍。
10、管眼魚
在海洋深處有一種擁有獨特視覺能力的魚,它有一個透明的腦袋和管狀的眼睛,被形象地稱為管眼魚。它長著透明的腦袋和管狀眼睛,由於眼睛呈管狀,此前科學家認為這種魚的視力相對狹隘。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魚的視力並不受到局限,管眼魚這種特殊的眼睛結構非常有利於收集光線,適應於太陽光無法射入的漆黑深海環境。它們使用自己超敏感的管狀眼睛搜尋模糊輪廓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