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亞納海溝,位於菲律賓東北、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黃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據估計這條海溝已形成6000萬年。
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這裡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資源匱乏,因此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裡亞納海溝之所以如此之深,是由於地球板塊運動造成的,馬裡亞納海溝的北邊是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錯的地方。西面則是菲律賓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錯的地方,由於太平洋板塊密度較大,俯衝到了亞歐板塊的底部,而且比本來就屬於海洋板塊的菲律賓板塊更低,於是菲律賓板塊的東緣翹起成為馬裡亞納群島,但是太平洋板塊卻被壓在了下面形成了馬裡亞納海溝,而且由於兩者的分離拉伸作用,馬裡亞納海溝也正在變大,而且未來有可能變得更深。
2019年5月28日,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科考隊員在馬裡亞納海溝南側海山發現了近10片五彩斑斕的珊瑚林。林內各種珊瑚和柱星螅等集聚生長,猶如「海底花園」一般,實屬罕見。
在地球上每種生物都會生活著不同的環境,而這些環境是生物經過億萬年的競爭和演變才適應下來的,科學家起初認為,世界上應該沒有任何生物可以在8000米和以下的深海生活了,因為這個深度的壓強大得驚人,即使像普通深海魚類都無法扛得住這裡的超強壓力,可是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的時候,驚奇地發現一種可以在8000米以下深度生活的全新魚類獅子魚,這徹底顛覆了科學家認知,科學家在震驚之餘又感嘆生命的神奇和強大。
研究結果表明,在馬裡亞納海溝2673-10908m底層海水中,微塑料含量為2.06-13.51個/L,比開放大洋表層及次表層水中微塑料含量高出數倍;在馬裡亞納海溝5108-10908m表層沉積物中,微塑料含量為200-2200個/L,也明顯高於大多數深海沉積物中的含量。
地球環境汙染已經成為事實,可是人類似乎沒有意識到地球環境汙染有多嚴重,如今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底發現垃圾袋,表明環境汙染已經很嚴重了,為什麼呢?因為馬裡亞納海溝是地球最深的海溝,原來這裡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淨土(沒有被人類汙染),而現在連這塊最後的淨土都被汙染了,世界上可能已經不存在沒有被汙染的淨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