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特寫:冬季到福州來看太陽鳥

2021-01-13 新華社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題:冬季到福州來看太陽鳥  新華社記者梅永存 彭張青  17日上午8時,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園旁。  40多位觀鳥人弧形環繞著兩叢盛開的紅苞花,三腳架上單眼相機的長焦鏡頭瞄準花叢,靜待著叉尾太陽鳥的光臨。  入冬以來,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多處紅苞花競相綻放,吸引了大批叉尾太陽鳥前來採蜜。叉尾太陽鳥嬌豔靚麗,紅苞花火紅欲滴,花與鳥相映成趣,成為冬季榕城一道美麗的風景。  叉尾太陽鳥是福州特有的「明星鳥」,又叫「亞洲蜂鳥」。仲冬時節,叉尾太陽鳥懸停吸食紅苞花花蜜時的精彩瞬間,是鳥類攝影愛好者眼中最美的「花鳥圖」。  當天,記者到達花叢約20分鐘後,伴隨著一陣「唧唧唧」的歡快鳴叫聲,一對太陽鳥從旁邊一棵杉樹的樹梢上「聯袂」而下,沿花叢旋轉一圈後,分別落在不同的花枝上採蜜。  從太陽鳥現身的那一刻起,觀鳥人嘈雜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相機快門的「咔咔咔」聲。  進入鏡頭的是一對長度不足10釐米的雌雄叉尾太陽鳥。雄鳥頭頸及尾部呈金屬綠色,上體為橄欖色。雌鳥較小,上體是橄欖色,下體為淺綠黃色。太陽鳥的嘴細長下彎,舌呈管狀;兩根中央尾羽特別長,很像燕子尾羽,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叉尾太陽鳥。  落在花枝上採蜜的太陽鳥動感十足,一邊振動翅膀,一邊擺動身體,跳著「圓圈舞」或「搖擺舞」,從一枝花朵奔向另一枝花朵。跳躍飛行過程中,仰首伸喙,不停地用小尖嘴吸食花朵裡的花蜜。太陽鳥吸食花蜜的每個懸停動作,都伴隨著一陣陣密集的相機快門聲。  盡情享受了3分鐘「甜蜜」的滋潤後,太陽鳥尖細的嘴巴上拽著一絲亮晶晶的蜜液,它們旋即跳到花圃旁的樹枝上休憩去了。  此時,相機的咔嚓聲瞬間消失,人的嘈雜聲再次響起。觀鳥者紛紛查看自己拍攝的照片,或為定格的美妙喝彩,或為失手的靚麗嘆息。  福州資深觀鳥愛好者林文革在觀鳥現場對記者說:「背景乾淨、花鳥清晰、鳥嘴採蜜時與花瓣須有兩釐米間距。」這是福建鳥類攝影師約定俗成評判「花鳥圖」照片是否優秀的三大要素。  來自天津的觀鳥愛好者李立春,在火紅的花圃前已蹲守了3天時間。這位衝著太陽鳥來的鳥友,在捕捉到太陽鳥採蜜的精彩瞬間後,眼神裡都透出了笑意。  林文革介紹,紅苞花盛開的季節還將持續一個月。新年來臨後,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櫻花園的櫻花樹也將進入花季,為太陽鳥帶來又一個「蜜月」。屆時,太陽鳥的「粉絲」們又將聞「鳥」而動,相聚福州美麗的櫻花園。(完)(此文配有圖片)

相關焦點

  • 特寫:冬季到福州來看太陽鳥
    12月17日,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眾多攝影愛好者在拍攝紅苞花叢中飛翔、採蜜的太陽鳥。入冬以來,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多處紅苞花競相綻放,吸引了大批叉尾太陽鳥前來採蜜。叉尾太陽鳥嬌豔靚麗,紅苞花火紅欲滴,花與鳥相映成趣,成為冬季榕城一道美麗的風景。叉尾太陽鳥是福州特有的「明星鳥」,又叫「亞洲蜂鳥」。仲冬時節,叉尾太陽鳥懸停吸食紅苞花花蜜時的精彩瞬間,是鳥類攝影愛好者眼中最美的「花鳥圖」。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攝
  • 叉尾太陽鳥及其本地繁殖記錄
    正因為太陽鳥以花蜜為主食,太陽鳥基本只分布於中國南方。福州森林公園是拍攝此鳥的勝地,每年春節前後,各地鳥友蜂擁而至只為拍得幾張滿意的照片,我也曾為它「到此一遊」。早在2012年7月,我在景山的茶花園第一次拍到了叉尾太陽鳥餵雛鳥的照片,估計那也是省內第一筆繁殖的照片記錄。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勠力同心答好疫情「冬季大考」考題
    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數量加速上升,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據統計,近30天我國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正如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所言,「在夏季的時候,我們認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但實際上它在冬季的流行會更嚴重」。
  • 紅苞花叉尾太陽鳥(20181215更新)
    叉尾太陽鳥(學名:Aethopyga christinae),是雀形目太陽鳥科一種體型非常小而纖弱的鳥,體長約9釐米,在1982年曾被認為是中國最小的鳥
  • 歌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為孟庭葦的第四張個人專輯,1992年5月15日由臺灣華星唱片出品。此專輯在臺灣銷售超過40萬張,全亞洲累積銷量達1000萬張,並同時以《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無聲的雨》、《你看你看月亮的臉》3首歌曲,入圍香港「十大勁歌金曲」國語勁歌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十大新人獎,奠定了孟庭葦在華語歌壇的人氣基礎。
  • 關於「太陽鳥」的說法
    「太陽鳥」是近年來鴿友們在競翔中形成的一中意念和說法,我個人認為這也是信鴿科研戰線的一大突破。沒有太陽,鴿子不僅難飛,也許更難養。鴿子就是要具備相應的氣候條件,才能飛出理想成績。如果說曾幾何時人們在判斷某系名鴿時,認為它不能吃苦,是典型的「太陽鳥」還被某些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認可贊同的話,那麼現實來看「太陽鳥」之說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真理。
  • 本周之星|蘇景文:太陽鳥
    劉文俊從被子裡伸出手,抬手示意鳥的大小,可是已經沒有了力氣,手抬到一半,放棄了,繼續用微弱的聲音說:……色彩很豔麗,像一團火苗在燃燒……它們站在花叢中,紅色的花叢中……婉轉啼鳴。不是一隻啊,有好多!……哦,我想起來了……那是太陽鳥。那可能真的是太陽鳥了。在後手抬擔架的謝潤發接口說:太陽鳥,雀形目、太陽鳥科、太陽鳥屬鳥類的通稱。
  • 花蜜太陽鳥
    每當太陽初升,霞光映照,或者雨過天晴,太陽鳥和蝴蝶、蜜蜂等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叢中,成群飛翔。
  • 像綿陽冬天太陽一樣稀有的太陽鳥 希望為你多多帶來冬日暖陽
    體態華麗絕美它的鳴叫婉轉動聽似乎永遠充滿歡樂它總愛頂風飛行仿佛永遠不知疲憊(叉尾太陽雌鳥)每當太陽初升,霞光映照或雨過天晴,碧空萬裡時它們便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叢中成群飛翔當它不停地揮動著短圓的小翅膀輕捷地將長長的嘴伸進花蕊深處吸食花蜜時也為花兒傳授花粉當了一回「帶翅膀的月老」它們就是「太陽鳥
  • 太陽鳥愛上長隔木
    隨著生態的恢復和環境提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鳥兒在這裡安居樂業,湖中有各種水鳥,白鷺、池鷺、夜鷺等…花叢中不時響起幾聲細碎鳥叫聲,幾隻僅有拇指大小的小鳥便上下翻飛吸食花蜜,有的倒掛金勾,有的展翅懸停,這裡是令人驚豔的「太陽鳥」。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火尾太陽鳥:認識一下,我是迷你版鳳凰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火尾太陽鳥  火尾太陽鳥  Aethopyga ignicauda  脊椎動物,鳥綱,雀形目,花蜜鳥科。  火尾太陽鳥,顧名思義,大家已經可以猜出它的特徵了。火尾太陽鳥雄鳥的尾羽就是火紅色,特別是長長的中央尾羽,將身型拉長了一倍,非常拉風。尤其是當其鳴叫時,尾羽高高翹起,中央尾羽更是在空中彎成了一個弧度,翹至頭部上方,而當雄鳥飛翔時,飄舞的尾羽好似一簇狹長的火焰。
  • [公告]太陽鳥:珠海太陽鳥遊艇製造有限公司複合材料遊艇擴能建設...
    從船舶製造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已成為世界的第三大造船國。但無論是人均產值、品種、質量、性能、效益諸多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許多領域起步遲緩且仍是空白。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所獲得的低端的優勢,將難以為繼。
  • 沅江市委書記節後上班首日到太陽鳥指導工作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2月19日訊,太陽鳥(300123.SZ)內部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2月7日,沅江市委書記鄧宗祥深入公司指導工作並無在某一方面的具體指示或結論,主要還是對一年多時間公司發展的難點等方面進行了溝通。
  • 天生怕冷太陽鳥住進暖氣室(圖)
    太陽鳥是除蜂鳥外最小的鳥類。  本報訊(記者趙曉路)昨天上午,北京動物園科普館的機動展廳裡,放飛了60隻藍喉太陽鳥。這是北京動物園首次引進的一批太陽鳥,其身長僅幾釐米,是除蜂鳥外最小的鳥類。  據介紹,太陽鳥原產我國南方,以吸取花蜜為食。動物園給怕冷的太陽鳥安排在有暖氣設施的室內,保障它們度過未來的寒冷天氣,還在它們的運動場裡特意種植了花卉。目前,太陽鳥已經很快適應了環境,食慾大好,每天進食150克蜂蜜和蛋白「飲料」。
  • 武漢發現叉尾太陽鳥
    武漢晚報訊(記者楊曉雨)11月27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鍾永樂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觀測並拍攝到2隻叉尾太陽鳥,我市第420個鳥類新紀錄誕生。  當天,鍾永樂來到植物園進行日常鳥類監測。
  • 山野裡的太陽鳥 - 四川日報
    山野裡的太陽鳥   ■梅影/文王偉/圖金色的陽光灑在田野上,一位英俊少年似一隻吉祥的「太陽鳥」,時而在田野上空翱翔,時而「金雞獨立」仰望蒼穹,時而水塘戲水,他用舞姿訴說著夢想。
  •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添新鳥種——藍喉太陽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通訊員 祝文平近日,董寨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靈山保護站開展常規監測時,在一棵木槿樹上監測到1隻以前從未監測到的鳥種,經鑑定,該鳥種為藍喉太陽鳥雌鳥,屬於董寨保護區新發現的鳥種,通過查詢董寨保護區鳥類名錄,確認此鳥種為新紀錄鳥種。
  • 太陽鳥:全資子公司珠海太陽鳥收購珠海雄達遊艇製造有限公司100%...
    太陽鳥(300123,股吧)全資子公司珠海太陽鳥遊艇製造有限公司擬收購珠海雄達遊艇製造有限公司100%合作權益。2012年6月8日珠海太陽鳥與珠海雄達及珠海雄達的股東廣州雄達遊艇發展有限公司、正基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股權收購框架協議》。珠海太陽鳥擬以不超過人民幣4,000萬元收購珠海雄達100%合作權益。
  • 福州最全觀鳥路線圖出爐 福建鳥類多達557種
    福建省鳥類繁多,已記錄到的種類多達557種,也就是說,在我國自然分布的鳥類中,有超過40%的鳥種在我省的野外可以見到。福州作為省內鳥類資源豐富的城市,市民也希望觀賞到更多的鳥類。愛鳥周,東南快報(微博)記者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劉伯鋒、福建省觀鳥會會長楊金以及廣大資深鳥友,獨家推出觀鳥攻略,提供觀鳥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