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添新鳥種——藍喉太陽鳥

2020-09-05 大河報信陽新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通訊員 祝文平

近日,董寨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靈山保護站開展常規監測時,在一棵木槿樹上監測到1隻以前從未監測到的鳥種,經鑑定,該鳥種為藍喉太陽鳥雌鳥,屬於董寨保護區新發現的鳥種,通過查詢董寨保護區鳥類名錄,確認此鳥種為新紀錄鳥種。

據董寨保護區管理局科普館杜志勇工程師介紹,此次調查旨在了解保護區鳥類資源現狀況,特別是夏季鳥類在保護區及其周邊區域的分布、繁衍、棲息情況。

考慮到夏季候鳥與冬季候鳥棲息地及食物的差別,調查中採用了樣線調查法和定點觀測法,根據河流、水庫、農田、森林等不同生境類型,共設置了12個監測樣線和10個樣點,做到保護區野生鳥類全面監測記錄。

藍喉太陽鳥隸屬於雀形目太陽鳥科,棲息於海拔1000-3500m的常綠闊葉林、溝谷季雨林和常綠、落葉混交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也見3-5隻或10多隻成群,彼此保持一定距離,活動在盛開花朵的樹叢間或樹冠層寄生植物花叢中,很少到近地面的花朵間覓食。主要以花蜜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中國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南部和東南部等西南地區,北達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東抵湖北、湖南和廣西,偶見於香港。本次拍攝的單只雌性藍喉太陽鳥是董寨保護區首次野外記錄,該物種在保護區的種群密度和居留類型還有待於今後開展長期觀察。

相關焦點

  • 信陽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外朱䴉棲息地,白冠長尾雉之鄉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南部的羅山縣境內,豫鄂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區北麓,總面積4.68萬公頃。它是一個以保護森林珍稀鳥類及其棲息地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分布鳥類315種,佔河南省鳥種的80%。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白冠長尾雉之鄉。
  •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舉措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朱䴉的重要繁殖棲息地,為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工作,董寨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村入戶,重點面向候鳥遷徙通道沿途、重要棲息地周邊社區和餐飲從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強化保護宣傳和科普教育,張貼宣傳畫,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為強化監測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藍喉太陽鳥羽色豔麗,以花蜜和昆蟲為食,可傳播花粉和抑制蟲害
    藍喉太陽鳥(學名:Aethopyga gouldiae):是鳥綱、太陽鳥科的小型鳥類。藍喉太陽鳥羽色豔麗,是很好的觀賞鳥,而且由於以花蜜和昆蟲為食,可傳播花粉和抑制蟲害。藍喉太陽鳥(學名:Aethopyga gouldiae):是鳥綱、太陽鳥科的小型鳥類。
  • 「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飛臨雲南劍湖溼地(圖)
    原標題:「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飛臨雲南劍湖溼地近日,雲南大理劍川縣劍湖溼地管護局巡護人員監測到10多隻慄喉蜂虎,據介紹,慄喉蜂虎是繼灰喉山椒鳥、藍喉歌鴝2個新鳥種外,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今年以來記錄到的第3個新鳥種。
  • 新疆10年拍到41個新鳥種
    (記者閆笑然報導)    新鳥種名錄    9個中國鳥類新記錄    斑姬翁鳥(于田縣普魯村;此鳥實行一夫一妻制)    白兀鷲(烏恰縣;會用石頭敲破鳥蛋,是少數懂得使用工具的鳥類之一)    白尾麥雞(莎車縣)    黑頂林鶯(喀什市區)    白頂巫鳥(烏恰縣)    藍頰蜂虎(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鵑頭蜂鷹
  • 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其中天鵝是保護區的主要保護物種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10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31種。(2)河南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南部新縣境內,地處大別山北麓鄂豫兩省交匯處,是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冠長尾雉及其棲息地和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 第420種!武漢發現叉尾太陽鳥
    11月27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鍾永樂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觀測時拍攝到2隻叉尾太陽鳥,我市第420個鳥類新記錄誕生。叉尾太陽鳥。鍾永樂 攝當天,鍾永樂來到植物園進行日常鳥類監測。仔細查看照片後,鍾永樂發現這兩隻鳥和以前在外地拍攝過的叉尾太陽鳥很像。他將照片傳給其他會員和鳥類專家,經鑑別,這正是叉尾太陽鳥的雌鳥。根據《武漢鳥類新記錄認定規則》,在查閱《武漢鳥類名錄》,協會組織專題討論後,認定本次觀測到的叉尾太陽鳥為武漢市第420個鳥類新記錄。
  • 鳥友拍到紅尾歌鴝、闊嘴鷸 再添兩成員揚州「鳥種」272種
    揚州網訊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叫聲甜美的紅尾歌鴝來揚在一次校園觀鳥時,揚州大學綠行社學生記錄到了一隻紅尾歌鴝,這是揚州的新發現。
  • 首次發現草鷺 青海湖添新鳥種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圖片由楊守德拍攝 本報訊(記者 吳夢婷 見習記者 王鳳利)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最新青海湖水鳥監測中,監測人員發現一隻草鷺,這是青海首次記錄到這種鳥類,青海湖鳥種記錄也由此增加至224種。
  • 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長相太驚豔了,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上一次發布新鳥種是2018年12月雜誌的第10期,發布了諸如小天鵝、禿鷲、棉鳧等8種新增鳥類。一年多的時間,京山新增了綠背山雀、紅喉鷚、藍喉歌鴝、黑鸛(國家1級)、紅尾鶇等14種鳥種,分別發現於永隆鎮、宋河鎮、新市鎮等地,至此,京山鳥類總數達到了243種。
  • 武漢發現叉尾太陽鳥
    武漢晚報訊(記者楊曉雨)11月27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鍾永樂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觀測並拍攝到2隻叉尾太陽鳥,我市第420個鳥類新紀錄誕生。  當天,鍾永樂來到植物園進行日常鳥類監測。
  • 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長相太驚豔了,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寸草心鄉村環境保護促進會會刊《鄉村觀鳥》雜誌特設了一個欄目叫《京山鳥種新記錄》,會根據京山和外地鳥友的觀鳥、攝鳥記錄,不定期發布京山新發現的鳥種,展示京山鳥類之美。上一次發布新鳥種是2018年12月雜誌的第10期,發布了諸如小天鵝、禿鷲、棉鳧等8種新增鳥類。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赤頸鶇
    近日,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眉紋和脖頸都是紅色的鳥兒。經保護區專家鑑定為成年雄性赤頸鶇,為旅鳥。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記載,赤頸鶇一般棲息於繁殖在西伯利亞的開闊針葉林間。該種鳥類在中國東北僅有少量分布,在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尚屬首次發現。
  • 新疆10年拍到41個新鳥種 9個中國鳥類新記錄
    新鳥種名錄9個中國鳥類新記錄  斑姬翁鳥(于田縣普魯村;此鳥實行一夫一妻制)  白兀鷲(烏恰縣;會用石頭敲破鳥蛋,是少數懂得使用工具的鳥類之一)  白尾麥雞(莎車縣)  黑頂林鶯(喀什市區)  白頂巫鳥(烏恰縣)  藍頰蜂虎(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鵑頭蜂鷹(伊寧市伊犁河)
  • 小濱鷸,寧夏再增新鳥種
    來源:寧夏新聞網4月14日,經寧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會理事齊麟找尋國內多位專家幾日辨認,最終確定記者4月10日在銀川一鹽鹼湖內拍到的鳥兒為小濱鷸,為寧夏從未記錄過的新鳥種。據相關資料顯示,小濱鷸是鴴形目丘鷸科濱鷸屬的鳥類。
  • 新疆阿爾金山發現新鳥種:藍頰蜂虎
    北京、上海的志願者,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一隻奇特的鳥類。這種分布於撒哈拉沙漠等地的珍奇鳥類——藍頰蜂虎,在我國境內被發現尚屬首次。    7月1日,李維東在接受新疆都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6月17日,他和來自臺灣、北京、上海的志願者,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2014年愛鳥護鳥志願者活動」時,意外地在保護區依協克帕提中心站附近發現了一隻色彩豔麗的小鳥,這隻鳥的羽毛非常鮮豔漂亮,頭部、背部和尾巴都是翠綠色,腹部、喉部還點綴著金黃色。
  • 武漢發現叉尾太陽鳥(圖)
    叉尾太陽鳥。鍾永樂 攝武漢晚報訊(記者楊曉雨)11月27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鍾永樂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觀測並拍攝到2隻叉尾太陽鳥,我市第420個鳥類新紀錄誕生。當天,鍾永樂來到植物園進行日常鳥類監測。發現叉尾太陽鳥在一片喬灌混交林內,當時他正在觀測燕雀取食一棵樹上的果實。突然聽到一聲不太一樣的鳥叫,他仔細查找四周,在另一棵樹上發現了兩隻黃色小鳥,他立即拍下了照片。
  • 南嶽發現珍稀太陽鳥,列入保護區鳥類名錄(多圖)
    近日,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開展動物日常監測和巡護工作的時候發現了珍稀的叉尾太陽鳥,本次發現為南嶽區新紀錄,為保護區鳥類名錄上增添新的一員。叉尾太陽鳥非常漂亮,鳥羽顏色豐富,鳴聲婉轉動聽。
  • 鳥類圖鑑--藍喉太陽鳥
    藍喉太陽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