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不只純電動 氫燃料電池正在路上

2020-11-27 愛卡汽車網

  [愛卡汽車 深度觀察 原創]

  在過去的數年裡,中國、歐洲等地大力推行電動車,並推出了眾多扶持政策,但時至今日,電動車還是沒能風靡全球,市場規模也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為電動車的續航裡程短、充電速度慢等瓶頸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在這種大背景下,氫燃料憑藉著密度高、加氫速度快等優點引起了市場的注意。

  氫燃料電池的優缺點

  與電動車相比,氫能源汽車在很多方面都有優勢,最為明顯的便是續航裡程。過去十年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數倍之多,電動車的續航裡程也從100km+提升到了700km+。如今若想繼續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則需要升級電池的正/負極材料,但目前正極材料的鋰已經是原子量最小的金屬元素,所以說鋰電池能量密度的上升空間非常有限。而氫燃料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目前小鵬P7(參數|詢價)是國內續航裡程最長的電動車,為706km,而將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海馬7X(參數|詢價)氫能源車的續航裡程達到了800km,所以在續航裡程層面,氫能源汽車的先天優勢更大。

  電動車過長的充電時間也讓很多車主頭痛不已。電動車電池的承受能力有上限,過高的電流不僅會對電池造成傷害,甚至還會引起事故,所以現在電動車的充電時間短則2、3個小時,多則7、8個小時。相比之下,氫能源汽車的工作原理類似於燃油車,加氫時間也只需要3-5分鐘,從根本上解決了充電時間長的問題。

  氫能源汽車還有諸多優勢,其一是真正做到了零排放,液態氫作為燃料與氧氣結合後,只會產生熱量和水,沒有任何有汙染的氣體。其二,氫能源還可再生,更符合未來發展的大方向,除了工業副產品制氫之外,還能通過煤制氫、電解水制氫等方式獲得。

  雖然獲取氫的方式有很多,但每種方法都存在局限性。例如天然氣制氫需要以化石燃料作為原料,本質上並不環保;焦爐氣制氫利用的是煉焦的副產物,生成氫氣的同時,還夾雜大量汙染物;甲醇裂解制氫成本低、無汙染,但該方式無法大規模生產。

  此外,氫能源汽車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未成規模。與電動車不同,氫能源汽車無法在家裡加氫,只能依賴加氫站,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加氫站的建設都較為匱乏。截至2020年1月,國內僅建成了61座加氫站,遠不及公共充電樁的數量,更別提數以萬計的加油站了。所以說,想要全面推廣氫能源汽車,前提是加氫站具有一定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階段氫能源汽車面臨很多問題,但整個體系正在不斷完善。例如我國計劃到2020年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2030年達到1000座;韓國計劃到2025年打造年產量為10萬輛的生產規模。同時,存儲氫氣用的氫壓力罐也正在不斷改進,金屬儲氫、玻璃微球儲氫、吸附儲氫、有機化合物儲氫等都將在未來2-3年面世,以此來增加氫能源汽車的安全係數。

  全球車企加強氫能源建設

  氫能源汽車的前景十分明朗,世界各地的車企紛紛加碼氫能源領域。亞洲方面,國內的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上汽集團已經小有所成,紛紛對相關燃料電池公司完成了收購,其中吉利汽車還在2019年發布了2款氫能源客車;豐田汽車作為氫能源領域的先行者,旗下Mirai車型已經推出了第二代,將於今年年底在日本、北美以及歐洲等地開始銷售;韓國對氫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是到2040年累計產量達到620萬輛。

  在歐洲地區,寶馬集團在4月13日首次公布了BMW i Hydrogen NEXT動力系統的技術細節,並將在2022年基於當前的X5車型,對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實驗性地進行小規模量產。同時,寶馬官方還表示,氫燃料電池技術有可能成為該集團動力系統組合的第四大支柱;奔馳在2019年亞洲CES車展上推出了旗下首款氫能源汽車——GLC F-CELL,目前該車已經在德國本土交付。

  美洲地區,通用汽車早在2013年7月就與本田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新一代燃料電池系統和氫儲存技術。到了2017年又與本田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二者致力於將氫燃料電池系統投入量產,並為未來的氫燃料電池產品提供技術和動力儲備。

  寫在最後: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氫能源汽車的發展都正處於起步階段,安全、成本、配套設施等方面尚未完善。與乘用車相比,氫能源在商用車領域的發展稍顯迅速。數據顯示,2015至2018年間,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分別為10輛、629輛、1275輛、1527輛。2019年,我國共生產氫燃料電池客車1335輛,氫燃料電池專用車1683輛,總計3018輛,上漲趨勢明顯。筆者認為,隨著技術的成熟及政策的支持,氫能源很可能重新定義未來的汽車工業。

精彩內容回顧:

寶馬公布氫燃料電池技術 X5兩年後搭載

海馬7X氫燃料電池車曝光 續航可達800km

現代汽車描繪未來出行藍圖 關鍵竟是氫

相關焦點

  • 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 誰是新能源的未來
    國內新能源卡車市場中,純電動卡車是當前的主流技術路線,但在相鄰的日本,氫能源是主流技術路線,那麼兩種技術路線的新能源卡車,誰才能代表新能源卡車的未來?▎二、氫燃料電池卡車與純電動卡車優劣勢分析氫燃料電池卡車是未來新能源卡車的發展趨勢,與純電動卡車相比,氫燃料電池卡車在環保性、續航裡程、抗低溫性能、車輛自重等方面具有優勢,在加氫便利性、購車成本、裝貨效率、使用成本方面仍有劣勢。
  • 現代汽車集團AII IN新能源:純電動品牌IONIQ和氫燃料電池將成為...
    現代對新能源領域的宏大願望再一次展露。11月4日開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現代汽車集團幾乎帶領旗下所有明星車型出現在了展會上,成為總展出面積最大的汽車展商。其中現代、起亞、捷尼賽思三大品牌共同參展,IONIQ純電動概念車、氫燃料重卡XCIENT Fuel Cell等產品悉數出現在現代進博會展臺上。
  • 現代汽車集團發力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技術
    現代對新能源領域的宏大願望再一次展露。11月4日開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現代汽車集團幾乎帶領旗下所有明星車型出現在了展會上,成為總展出面積最大的汽車展商。其中現代、起亞、捷尼賽思三大品牌共同參展,IONIQ純電動概念車、氫燃料重卡XCIENT Fuel Cell等產品悉數出現在現代進博會展臺上。
  • ...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鏈|燃料電池汽車
    根據發展規劃,我國力爭經過十五年持續努力,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融合發展協調高效、產業生態健全完善,純電動乘用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商用車實現規模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我國進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技術路線圖2.0》則提出,至2035年達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各佔50%的目標。
  • 財政部:氫燃料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 無法取代純電動
    【財新網】(記者 劉雨錕)近來行業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認知出現動搖,中國將繼續堅持把純電驅動作為汽車行業的發展戰略,氫燃料與純電動兩種技術是互補的,並非替代關係。8月31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在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發表這一觀點。
  • 什麼是氫燃料電池_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由於供應給陰極板的氧,可以從空氣中獲得,因此只要不斷地給陽極板供應氫,給陰極板供應空氣,並及時把水(蒸氣)帶走,就可以不斷地提供電能。燃料電池發出的電,經逆變器、控制器等裝置,給電動機供電,再經傳動系統、驅動橋等帶動車輪轉動,就可使車輛在路上行駛。與傳統汽車相比,燃料電池車能量轉化效率高達60~80%,為內燃機的2~3倍。
  • 氫燃料電池的優勢和成本問題解析
    「氫能源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 上汽新能源及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幹頻認為,因為與日前炙手可熱的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能解決純電動車存在的重量過重,穩定性差等問題。而隨著氫來源問題得到解決後,氫燃料電池汽車將最終取代純電動汽車。 「混合動力是短期目標,純電動車是中期目標,而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是上汽早在新能源汽車「十二五」規劃中就確定的內容。
  • 趙福全對話餘卓平:燃料電池應和純電動互為補充
    鳳凰網汽車訊 2014年,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深陷純電動與混合電動的路線之爭,豐田已經開始在日本市場投放氫燃料電池車。現在,經過多年舉全國之力發展新能源,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 日產宣布停止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行不通了嗎?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產宣布暫停與戴姆勒及福特合作開發燃料電池車的計劃,將力量集中於發展電動汽車。另外,根據IDC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6萬輛。多家權威機構近日預測2021年不但將是電動車行業在疫情中恢復的一年,也將是電池生產商產能建設提速的一年。一方面日產停止氫燃料電池,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是不是已經行不通了呢?
  • 氫燃料電池卡車來襲,主流氫燃料物流、牽引車、環衛車車型盤點
    2019年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是2831臺和2737臺,已完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到2020年實現5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的目標,其中新能源卡車及專用車產量達到2000多臺,全部為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如中通廂式運輸車及申龍冷藏保溫車等,相比已商業化推廣的物流車,牽引車和環衛車市場上東風、解放、福龍馬也分別布局了氫燃料電池車型,下面按細分市場來盤點主流車企的氫燃料卡車產品布局
  • 真正新能源,氫燃料電池車5年後比電動車還便宜?專業人士這麼說
    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角度來看,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汽車都難以稱為真正的新能源汽車,憂思科學家聯盟曾測算過純電動汽車的排放,相當於一臺2.9L/100km油耗的汽油車,因此,上述車型可能都會成為過渡,而燃料電池技術是全球研發的大方向,近日有專業人士表示「5-10年內,
  • 氫燃料電池汽車前景起爭議
    技術仍是「卡脖子」問題  宋健認為,在高成本和諸多技術難關面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前景有些暗淡。  記者了解到,氫能產業仍存在諸多發展瓶頸,技術還不夠完善。同時,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加氫基礎設施的要求較高,不同於電動汽車有大規模充電樁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只能在加氫站加氫。如果加氫站沒有大規模分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出行就會成為難題。
  • 為什麼氫燃料電池汽車還沒有成為主流?
    ,搭載鋰電池的電動汽車成為了新能源的領先者,佔據了新能源的「半壁江山」。但是,即便是目前最主流的應用,電動汽車也存在無法避免的劣勢,如充電時間長、續航裡程短,電池維修及保養成本高等等。受技術發展限制,電動汽車能否成為人們出行的絕對唯一選擇,仍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而在鋰電池之外,還有著不少其他技術方式,正在等待爆發當中。被忽視的新能源汽車是燃料電池的最好載體之一。
  • 為何氫燃料電池無法普及?
    說到新能源車,大部分人能想到的就只有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既環保又有補貼,可惜現在電池技術太落後,充電時間長電池又重。難道就沒有像電動車那樣環保,但用起來汽油車那樣方便的車嗎?其實有這樣的車,這就是氫燃料電池車。
  • 現代汽車將在中國建立首家海外氫燃料電池工廠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現代汽車計劃今年內在中國廣州建設一家氫燃料電池工廠,這將是該公司在中國建立的首家海外氫燃料電池工廠。  此外,外媒還報導稱,現代汽車正在與一家中國公司談判,擬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建設該廠。  據悉, 現代汽車一直是氫燃料電池技術的主要支持者 。最近,該公司推出了一個名為 HTWO 的燃料電池系統品牌,目標是到 2030 年在全球市場上銷售 70 萬個氫燃料電池。  去年 9 月份,現代汽車表示,該公司已向歐洲出口了 4 個氫燃料電池系統。
  • 聚焦兩會 | 王鳳英代表:中國要不要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
    就在國家大力的發展純電動汽車的時候,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女士提出了5項議案建議。其中一個就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議,因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於純電動汽車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 氫燃料電池不是電池,但氫燃料電池車是電動車
    近日,現代汽車集團發布了一個「2025戰略」,他們制定了一個「小目標」——到2025年躋身於全球三大電動汽車製造商之一。而有意思的是,現代所指的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現代汽車計劃6年後電動汽車的年銷量達到67萬輛的規模,包括56萬輛純電動車和11萬輛氫燃料電池車。你沒看錯,氫燃料電池車其實也是電動車的一種,它的工作原理與增程式的電動車型很相似。
  • 新能源氫燃料電池產業鏈
    其中,關於氫能與燃料電池,白皮書指出「部署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研究」「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等。目前,各級地方政府藉此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為契機,相繼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期待國家層面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儘快出臺。
  • 複製特斯拉:氫燃料電池的能源革命
    我們作為新興產業觀察者,也受邀參加了會議,一覽氫燃料電池的發展前景。一個感受就是,很有潛力,值得關注。01. 行業概覽:產業鏈和主要玩家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寧德時代這些新能源汽車的弄潮兒,均在「純電」的賽道上一路狂飆。鋰電是純電動汽車的主流方案,誕生於上世紀中後期。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不僅雙雙躋身發達國家俱樂部,就連在我國引以為豪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更是可與擁有十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並稱「中日韓」,松下、LG化學、SKI、三星SDI在世界範圍內,都不是「省油的燈」。不僅如此,這兩國的氫燃料電池行業企業也相當厲害。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第一的國家是韓國,其氫燃料電池的出貨量也高居第一達到了408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