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這部電視劇據說柳雲龍在創作期間,是把飯端到廁所裡吃的,不論是不是真的,《風箏》確實是展現了不同尋常的藝術品格,說這是一部諜戰劇就太膚淺了。鄭耀先這個人物,似乎是古希臘悲劇英雄普羅米修斯的延續與落地。
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的福祉日復一日忍受肝臟被惡鷹啄食的劇痛,被牢牢釘在懸崖之上,不同的是人民記住了普羅米修斯,但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人民卻沒有善待鄭耀先。鄭耀先經歷了樸素的愛國者 、忍辱負重的愛國者、親情上的負罪者、被救贖的普通人這樣一系列的轉變,正是因為這樣多維度的人物刻畫賦予了這個王牌特工有血有肉的身軀和飽滿的靈魂。
《風箏》這部電視劇作為一部諜戰片,並不能說多麼優秀。風箏更像是一部傳記片或者歷史片。後半部我看的是網上流傳的送審樣片,感覺比前半部更精彩,把一些政治運動都展現了出來。也怪不得這麼多年才過審。有一個問題,風箏走偏了,它認為信仰之偉大,可以大過道德、倫理、人性,這是不對的。
《風箏》這部電視劇反映的,是敵我鬥爭中最強力機構的最極端展現,它不適用於一般社會中的普通人,普通人是要講道德、倫理、人性的。事實上,人類社會中那些最大的悲劇,都是將信仰至於道德、倫理、人性之上。所以,我佩服鄭耀先這個人,但是,他不該作為我學習的榜樣,也不該作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風箏》這部電視劇撇開信仰,情義,家國,時代,命運不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一所有的人都有流淚,所有的人都有溫度,所有人都忠於自己的信仰,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值得稱讚。
《風箏》這部電視劇不過還是有幾個出眾之處:一是聚焦重點不僅在我方特工如何深入敵後與敵周旋排除萬難,而是延續到解放後。後特工時代的種種誤解、懷疑、失去,比個人生死痛苦萬倍。
二是排除了凡國民黨十惡不赦,其他人全是智勇雙全的刻板印象。皆為凡人,各為其主,各為信仰。
三即是信仰,信仰非無根浮萍,出自個人際遇而非斷然黑白,一旦認準萬死不辭。「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命可輕拋,但義不能絕」這番忠誠堅定,太平年代的虛無主義者再也體會不到了。
《風箏》這部電視劇結局魔幻現實,不禁喟嘆「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如果去掉這層諜戰、血色、暗黑,以及對時代的針砭時弊,這就是一部瑪麗蘇劇。然而,這部劇卻著實蘇不起來,因為看著心疼。但還是支持一下吧!畢竟只有歷經過最戳心的痛苦,才能讓看進去的人理解那一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邁與悲壯。給這個大膽的劇點讚!還有,其實套路不套路的無所謂,但這部劇的誠意,絕對是以想不到的足!
《風箏》這部電視劇看完最後一集,一直在想,鄭耀先,放在今世,以他的智慧能力,不當領導也會是成功企業家。作為開國功臣卻甘於殘疾身份隱姓埋名自食其力。現代社會,我們已經忘記了老一輩的人才,存在一種人不以**和個人幸福為生活目標。現在的社會也再不會出現這種純潔的信仰。這才是我們的悲哀。
《風箏》這部電視劇讓人回味無窮的劇了,雖然無法感同身受,但是在那個年代這樣一批人是讓人無比敬佩的,將生命置之度外,只為完成上級的任務。每個人心中都有信仰,不存在什么正反派,只是信仰不同,有忠也有義。
《風箏》這部電視劇是一部絕壁神作,巨大的黑色幽默,能看出無數改戲改對白,場景也不是多凝重,服化道尚屬及格偏上水平,但是人物角色塑造,故事立意,給我們一個新的看那段歷史的眼睛,佩服導演的執著,敢於呈現出來這樣的作品,無數次淚流不止對六爺對兄弟們。
本來想當柳雲龍式經典諜戰片來看的電視劇,一開始的感覺也很對頭,但漸漸發現,懸疑的氛圍並沒有那麼重,幾次危機也沒有那麼驚心動魄,甚至到了中段有些迷茫。於是一口氣看完了洩露的原版,沒想到高潮不在懸疑,越到最後越讓人揪心,最後幾集真的是哭到不能自已。這是一段讓人永遠無法釋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