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風箏》大熱,街頭巷尾老頭老媽都在談論,確實是多年來諜戰劇的回歸力作。隨著劇情接近尾聲,評論中讚揚和批評的明顯呈兩極化現象,讚揚的說非常好,真實的反應了大歷史背景下各個陣營裡諜報人員的悲歡人生;批評的則指責全劇情節零散,細節不夠嚴謹,更有對部分演員的表現吐槽失望。更有人指責這部戲的立場有問題,對國民黨軍統特務進行了正面歌頌。我想這也是這部劇被禁五年的原因。
《風箏》這部劇到底要和我們講述的是什麼呢?其實它根本就沒想給我們講述一個多麼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沒想製造多少懸疑讓人們去揪心猜迷,它要告訴我們的只是這個國家近100年來歷史大變遷這種背景下一部分特殊群體的悲歡離合,這群人有堅定的信仰,有驚人的意志力,在外敵入侵時奮不顧身浴血抗敵,又為了各自服務的階級和自己的信仰出生入死。而他們個人在歷史這個大舞臺上其實都是悲劇式的人物。
主角鄭耀先,長期潛伏於國民黨軍統高層,在抗戰時期帶領軍統的弟兄們出生入死,在那種環境裡,搭檔之間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他們之間必然會結成了生死之交。抗戰勝利後,他作為中共潛伏的諜報人員,他們之間又成為敵我關係,鄭耀先為了給自己的組織傳送情報,又要時刻提防他們,利用他們。解放後為了清除殘存的特務組織,他又要把他們一個個 親手送上斷頭臺,其中的心理煎熬可想而知。劇中對這個人物的刻畫是非常真實到位的,柳雲龍大神級的演繹確實把控好了這個人物的細微心理變化。
女主韓冰,是國民黨潛伏於共產黨的高級諜報人員影子,在長期的潛伏生涯中,她完全用一個共產黨人標準來要求自己,比共產黨員還共產黨員。但解放後,她卻在反右派的運動中,莫名其妙的被錯劃成為了右派,並在以後的歷次運動中受盡屈辱和打擊。雖然最終得到平反,卻真實身份也即將被揭露。而鄭耀先最終完成了老陸代表組織交給他的任務,找到了影子,但這個影子卻和他在艱苦歲月裡成為最知心的愛人。完成任務的解脫,卻是以犧牲愛人為代價的。人生的荒誕,莫過如此。
該劇對於其他國民黨潛伏人員的描寫,在整個影劇史上是創新性的,也是最大限度接近真實,還原歷史。這個劇最終能得以播出,不能不說是社會環境真的寬鬆了不少。宮庶和延娥的形象無疑是成功的。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國民黨敗退後他們為了自己信奉的三民主義信仰潛伏下來,成了新政府的對立面。特別是延娥,還深入的學習了毛澤東思想,用來武裝潛伏人員的頭腦,而長期的野外潛伏和等待,讓她變成了白毛女。其實他倆的故事就是一個國民黨版的喜兒和大春的故事。
這些國民黨潛伏特務的形象顛覆了過去影視劇中過於臉譜化的表演程式,他們首先是人,是有兄弟之情,有男女之愛的人,他們也有理想和親情,也為抗戰做出了貢獻和犧牲。
劇中還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袁農,這個人物的形象遭到了廣大觀眾一致吐槽甚至是憤恨,其實這個人物在那個年代恰恰不乏其人。從一心鋤奸為犧牲的親人報仇的地下黨領導人,到建國後思想偏左的政工幹部,袁農是真實的,他真的愛過韓冰,但在一次一次的政治運動中,他不但保護不了她,而且還自身難保,他並沒有大的過錯,也被打倒,被迫害,最後自殺,是非常悲催的人物。
最後,再次對柳雲龍的表演致敬,他對鄭耀先化身周志乾這個小人物的演繹完全顛覆了他以前那種帥氣勇敢的精英特工形象,特別是在抓捕孝安一場戲表演中,從扮演叫花子,到發現自己女兒並怕被認出,再到孝安被擊斃時的複雜矛盾心理,簡直是教科書級的演繹啊。
《風箏》在劇情細節上確實存在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該劇一定會成為新年裡最耐看的一部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