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21歲的鄧德從中南農業大學畢業了。作為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他被分配到了當地的高中當一名英語老師。早晨伴隨著學生的讀書聲開啟新的一天,夜晚伴隨著學生沙沙的寫字聲結束,平凡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從指縫溜走。如今57歲的鄧德早已富甲一方,名揚四海,人人稱他為「孔雀大王」。
回想當年,鄧德不甘這樣消耗自己的人生,趕起了創業潮。當一名教師,默默無聞,桃李滿天下,光榮而無私,但這不是鄧德想要的,他不屬於這裡。當他看到人們創業時他的內心劇烈地跳動,滿腔的激情仿佛要迸發而出,這是在教室裡所體驗不到的。三尺講臺裝不下他的豪情壯志,鄧德屬於更廣闊的天地。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熱潮,村裡的人們一個接著一個養殖家禽家畜成為了萬元戶。看著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房,鄧德心裡直痒痒,其中也摻雜著些許不服氣。當了英語老師,但鄧德還沒忘記自己的老本行——畜牧獸醫專業。學過專業知識的鄧德怎麼會比他們差呢。一年多後,鄧德最終還是放下了講尺,開始他理想中人生的徵程。
從20多歲到50多歲,鄧德在養殖行業摸爬滾打了30多年。從英語教師在職時就開始用業餘時間孵化小雞去換雞蛋,再到辭職後養山雞、萊航雞,甚至在後面的幾年養火雞賺了幾百萬!再到如今的「孔雀大王」,鄧德經歷了傳奇的大半生。若不是如今的鄧德成為「孔雀大王」功成名就,肯定有很多人質疑,養火雞已經賺了幾百萬了,為什麼還要去養孔雀?如果當初就止步不前,那麼鄧德只能是眾多百萬富翁中的一個,更不存在「火雞大王」,因為當時被鄧德帶起的火雞養殖已經遍布全國,人人皆可養殖。鄧德之所以是「孔雀大王」,就是他身上流淌著不甘平庸的血液。
當鄧德瞄準了藍孔養殖後,就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所有資產。其間經歷了兩次毀滅性的打擊,差點就把鄧德從他走了一半的徵程打回原地。鄧德扛住了,他背負著那些失敗,後面的路反而走得更穩了。
孔雀肉100元左右一斤、孔雀蛋60元一個、孔雀羽毛3-10元一根不等、孔雀標本3000-5000一隻......鄧德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他的孔雀全身都是寶,給他帶來了無盡的財富。一個成熟的孔雀基地需要經過多年的沉澱,不像普通家禽,幾個月就能出售,產蛋量無法控制,一隻家禽的價值就在那麼幾個月消耗殆盡。孔雀全然不一樣,孔雀蛋產量穩定,容易控制;孔雀的年齡越大其價值越大,孔雀羽毛按根來賣,更讓人驚喜的是,孔雀羽毛一年換一次;死掉的孔雀有各大高校收購做孔雀標本;且有古代醫書記載,孔雀糞便是極好的藥物。
鄧德比別人早了幾十年開拓孔雀市場,後來者再努力也無法達到他的高度。鄧德的徵程走到了他的理想地點,剩下的路,他只需慢慢走。當然他沒有忘記還在路上艱難行走的後生,當初的鄧德沒有人拉他一把,如今他想拉別人一把,讓他們在路途中不會被荊棘刺的遍體鱗傷。讓鄧德帶你開啟「致富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