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 cz.)又名二色胡枝子。豆科胡枝子屬灌木,廣泛分布於我國的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及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在國外,蒙古、前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胡枝子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高1-3米,分枝繁密,老枝灰褐色,嫩枝黃褐色。三出複葉互生,頂生小葉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較葉長;花萼杯狀,花冠蝶形,紫色。莢果倒卵形,網脈明顯,含1粒種子,種子褐色,歪倒卵形,有紫色斑紋,千粒重9.2克。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胡枝子為中生性落葉灌木,耐陰、耐寒、耐乾旱、耐瘠薄。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耐寒性強,無雪覆蓋也能耐-28~-30℃的低溫。其生境通常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及亞熱帶的山地和丘陵地帶,是這一帶地區的優勢種。
胡枝子播種期多選擇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早春或雨季,華北地區在7-8月栽培效果好。播種前擦破種皮,能提高發芽率。播種量每畝1-2千克。播種前施過磷酸鈣20-30千克/畝。苗期生長慢,應除草1-2次。當年產草量不高。第二年生長快,苗高40-50釐米刈割,每年刈割1-2次,畝產鮮草1500-2000千克。可青飼,也可調製成乾草,制乾草時在開花期刈割為好。
胡枝子枝葉繁茂,粗蛋白質含量在13.4-17%,營養豐富,調製成草粉也是兔、雞、豬的優良飼料。胡枝子在反芻動物中乾物質中,有機物質的消化率為53.3-57.62%,略低於紫花苜蓿(62%),比其他灌木類牧草高,是消化率較高的牧草之一。而且人工栽培的二年生植株。單株鮮重可達2.03 千克,畝產鮮草 2005-3408 千克,牧草產量也高。另外,胡枝子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