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誰不想成為英雄?歷經千辛嘗遍萬苦除了能讓自己絕技傍身可以傲視群雄,更重要的一點:成為了英雄能讓自己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守護那些曾經傾其所有守護自己的家人和她。
《風語咒》講述的是一個從出生就盲眼的少年朗明,即使從小到大都忍受著眾人的嘲笑,也依然秉持著成為俠嵐的信念,他一直都記得兒時父親是如何跟他說的,這也是他能頓悟的基礎。
邪惡力量在一夜之間突然甦醒,羅剎橫行,為禍世間,少年明朗在遭受了失去親情和愛情的雙重打擊下,悟出了超脫五行之外「風」的力量並封印兇獸饕餮,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俠嵐。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樣的劇情比較老套,因為有太多類似這種的凡人經歷挫折終成大俠的故事,但《風語咒》講述的並不是單純的武俠情結,還有那最親近觀眾的「守護」。
成長和夢想一直都是是一部電影必需的因子,它能在一個部分燃燒觀眾的熱情,但親情與愛情這兩種世人皆有的情感在電影中被放大,就會讓觀眾產生共情,直擊人心處最柔軟的地方,在震撼中淚流滿面。很多人對其評價都是笑中帶淚,這才是它想要的效果。
「守護」是很好用的一劑毒藥,它不像成長和夢想那般鋒芒外露,卻帶有殺傷力,它無法被眼睛看見,卻能在被感受到的時候錐心蝕骨於無形。
為什麼要成為俠嵐?因為它能以己身守一方淨土之人,美其名曰為俠嵐,不過就是為了守護想要保護的東西。明朗從小就雙目失明,生活本來就比普通人要難,更別說是成為俠嵐,那只是他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當他發現自己的眼睛可以看見了並且在街上碰到真正的俠嵐出現的時候,他的夢想都破碎了,人們把俠嵐印章都丟向他,罵他是一個騙子。心裡受到了創傷的他本能地想要去找母親,看到的只有倒地的樹木和破敗的房屋,母親不見了。
一個人從小的夢想被突然打破,必定是難以接受的,那種感覺就好像自己突然失去了一切,會撕心裂肺的難受。朗明想要找到自己的母親來哭訴自己的悲傷卻發現對方失蹤了,這個時候的心裡是非常崩潰的。
當他從廢墟中找到母親錢袋的時候,感覺世界都崩塌了,前後所有的悲傷都堆積一起在此刻湧了出來,趴在地上崩潰大哭。
父母對一個孩子的守護太為重要,明朗的父親在他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剩下了母親梅姐把他撫養長大。他在女主蘇兮被零力控制的時候講好的故事給她聽,將自己小時候的悲傷變成了快樂。
電影中這一塊設置得非常好,在明朗講故事的時候配上了不好的回憶,明明耳朵聽到的是歡聲笑語可是看見的確是陰暗悲傷,他為了保護蘇兮強忍痛苦,用最動聽的話說出最悲傷的故事。就是因為這樣,蘇兮的記憶中除了邪惡就只剩下了朗明講述的美好。
梅姐為了守護明朗,不惜讓自己變成羅剎,只是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可以看見這美麗的世界,哪怕最後要去死也甘願;蘇兮為了保護明朗,盡力擺脫反派對她的控制,將匕首刺進了自己的身體,終落得一個魂飛魄散。
雙重打擊之下的明朗為了她們,不惜自毀好不容易見到光明的雙眼,因為他悟到了:世間的本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是個盲人又如何,世界不會因為看不到而不再美麗。影片中朗明有說過這樣一句話「自從復明之後,我聽力好像變差了」,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是「守護」,對於這個東西的詮釋也是層層遞進,從父母到明朗,再到蘇兮,最後到村民,它一直都在傳遞。以前的男主根本不懂什麼是守護,在梅姐和蘇兮為他犧牲後才明白什麼是守護。
對於自己在乎的人,那個想要守護的信念就會更加強烈,守護的目的不就是把黑暗和痛苦都擋在外面嗎?明朗的父親從小就告訴他自己是俠嵐,可在電影最後的回憶中才知道當初他其實落選了,但他還是選擇為了守護自己的家人和一方淨土犧牲了自己。
成長、夢想和守護,是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的三樣東西,如何正確地去對待才是最為重要的點,因為它們都彌足珍貴。
生而為人,必有所護!自古英雄出少年,若你心中也有想要守護的人,又怎能錯過《風語咒》。
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