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詩社北方研修院微刊》第2期
詩詞名家何小平少年時代七絕佳篇賞析
何小平,1956年出生於湖北沔陽。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建設銀行辦公室副主任、企業文化部(黨委宣傳部)副總經理、黨委巡視組副組長,總經理級。自幼喜愛詩詞,14歲輟學務農並開始創作,數十年筆耕不輟。現為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野草詩社常務副社長兼秘書長。參與策劃並組織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抗戰勝利70周年等全國性詩詞楹聯大賽活動多次。著有《沔陽詩稿》等詩文集10餘部。曾獲「楚天文學獎」、「宣傳出版獎」和全國詩詞楹聯大賽一等獎。
漁家
打起漁舟出沔陽,一蓑煙雨到黃岡。
餐濤宿浪渾無怨,只認清流作故鄉。
1972年秋於何家口
歸真子賞析:
小平先生生於沔陽,而有此作。
沔陽泛舟何處不可去,非欲至黃岡乎?
此有三重意境:
黃岡為沔陽下遊,順流而下有輕舟已過萬重山之快意。
若非下遊,又當如何?縱使餐濤宿浪詩人也欲直奔黃岡,且無怨無悔!此何因?詩人只認清流作故鄉。清流即為清澈流水,亦為高潔品行。清流為詩人心所皈依處。
蘇軾曾貶黃岡,其人品,正如那凜冽清流,為詩人心中之典範。
則漁舟所向,正是詩人心志所向!
此為小平先生十六歲時作。是純樸少年心中湧出之天然清流,可比一片冰心在玉壺。餐濤宿浪亦可與孫楚枕流漱石之爽邁不群相媲美。
春雞
徹夜荒雞拼命啼,「哥哥哥」裡有東西:
一年大計春中系,我勸哥哥快下犁。
1973年春於何家口
歸真子賞析:
小平先生此作,極生動有趣。
以三詞來系雞啼。
徹夜,喻其啼鳴之久,不眠不休。
拼命,喻其用力之巨,全力以赴。
「哥哥哥」,三字經極生動。
曾聞人釋駱賓王鵝鵝鵝為:白鵝,白鵝,白鵝,此殊可笑。蓋,鵝鵝鵝,乃先擬聲,後補以向天歌。
「哥哥哥」則為春雞之歌。
若如關關雎鳩,只用關關二字擬聲,則音節鎖住,再無餘趣。三生萬物,此「哥哥哥」三聲,則見其迴環往復餘音不絕之美。
有東西三字,正蘊藉詩人情思為讀者展現:
一年大計春中系,我勸哥哥快下犁。
則「哥哥哥」卻是呼叫哥哥,又落到實處,似親人殷切勸勉,有苦口婆心意。此前皆生動有趣,至此又有無盡情意在。
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
小平先生此詩描寫鄉村小景,聚焦雞啼,造語極樸實平淡,大有陶淵明之風。卻非模擬陶翁,有自家法度在。
蓋陶翁之詩,始乎景,亦終乎景,情融景中,天趣已足。
小平先生始乎景,由景引情,終乎勸勉,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如此才符合小平先生十七歲少年奮發圖強之志向。
牧牛曲
牛背天成戎馬姿,奮蹄時悔見機遲。
殺聲震碎湖心月,猶是男兒報國詩。
1973年夏於何家口
歸真子賞析:
詩人筆下常有牧童身影,而牧童形象又與詩人情志相關。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此為成熟詩人對返璞歸真純真年代之嚮往。
楊柳陰初合,村童睡正迷。此精進修道者對自由生活之嚮往。雖嚮往而不能為,因怕一牛貪草嫩,吃過斷橋西。
小平先生筆下之牧童又如何?
牛背天成戎馬姿,端端地一個小戰士。
奮蹄時悔見機遲。見其奮勇。時字見其常為,是反覆操練。
殺聲震碎湖心月,堪比張飛長坂坡喝得水倒流,極有氣勢。
猶是男兒報國詩。此處見十七歲時小平先生之情懷,正欲以身許社稷,保家衛國,做男兒事業。如許之少年小平先生可點可贊!
攆谷雀
老夫打仗賽曹劉,不用刀槍不用矛。
雀將鳩兵憑調遣,破鑼一把扼涼州。
1973年夏於何家口
歸真子賞析:
小平先生此詩妙趣橫生。
開篇老夫有洋洋自得意。
打仗二字是口頭語,切合老夫身份。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此老夫賽過曹劉,更是大英雄。
不用刀槍不用矛。見其手段高明,又啟人疑竇,惹人遐想。
雀將鳩兵憑調遣,此為老夫排兵布陣法,所遣兵將極有趣。
破鑼一把扼涼州。有丸泥封關之自信與豪情在。
昔時陳平分肉,人評其有宰相器。
雖雲老夫,而雀將鳩兵,即見十七歲之小平先生有武將韜略,更見其有軍人情結。
故次年參軍未成,而發「空有簫心難許國」之嘆,失意心情,可想而知。小平先生至今敬重軍人愛戴老將,蓋其初心如此,未曾更改。
此詩通篇口語,妙趣橫生,別是一番風味。
踩棉
踏破冰輪力已微,棉花直與淚花飛。
赤身踩得絲千縷,哪縷是奴身上衣?
1973年冬於何家口
歸真子賞析:
小平先生描述踩棉者辛勞,具體而微。
鐵硯磨穿需要功夫,踏破冰輪亦可見用功之久。
冰輪可做三重解:著腳之涼,可謂冰;轉動之澀,可謂冰;棉花之白,可謂冰。
力已微,沒了力氣,可見踩者辛勞。
豈因辛勞,而棉花直與淚花飛?非也,因心不平也。
赤身踩得絲千縷,哪縷是奴身上衣?此一問,如晴天送雷,警人深省,字字千鈞,擲地有聲!
古來歌廣廈之美,羅綺之華者,連篇累牘,汗牛充棟。
然踩棉者而赤身,陶者而無瓦,蠶婦而無羅綺。為其鳴不平者,寥若晨星。
而十七歲之少年小平先生,即已具古仁者之心。今日小平先生之慈悲法相,皆由這慈悲心境修得。怎能不令人敬重!
鶴立鳧群
蘆花落水荻花開,一夜秋風白鶴來。
立馬寒灘陣容亂,鳧群豈納出群才?
1974年夏於九溝
歸真子賞析:
蘆花落水荻花開,若無比較,也自如詩如畫,有其風度。
一夜秋風白鶴來。真有個超凡脫俗者憑空而降,其風度還在否?
立馬寒灘陣容亂,立馬,可做時間解,釋為:立刻風度不再。可做戰馬解,陣容也是兩軍相對所用,如此可釋為:即刻產生敵意。亂者,此戰未戰,而陣腳已亂,敗相已露。
鳧群豈納出群才?敵從何來?蓋蘆花荻花,隨風搖曳,小巧弄姿,枝頭疊雪,照影做雲,也自得其樂。若真有個天外飛仙,羽冠風流,彼等豈不自慚形穢,有鶴在,己不自在,怎肯容納?
鶴本無心,彼自多心。庸人自擾,不過如此。
全詩通篇如張九齡之感遇,全在作者自己遭遇,因景而投情,落筆成詩。
景中本無鳧,鳧以喻蘆花荻花等平庸之才。
詩中雖有鶴,詩外分明更有一個小平先生在。小平先生六歲隨父習詩,十四歲開始創作,天授稟賦,人知勤奮,至十八歲時已然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之翩翩美少年,鶴立雞群,遭遇各種羨慕嫉妒恨亦是在所難免,種種不容,於詩中可見。
搓繩
千絲萬縷來回捻,萬縷千絲反覆搓。
我把縴繩搓得緊,縴繩把我哪方拖?
1975年夏於何家口
歸真子賞析:
民歌多來源於生活,小平先生此詩亦來源於生活,故有民歌風味。
千絲萬縷、萬縷千絲、來回、反覆、捻、搓,狀搓繩皆極生動。
我把縴繩搓得緊,是結果。
搓繩中之經驗是,搓時,會有一種微微力量向前拉,而這種微微力量經由作者心境已被放大。
因十九歲之小平先生,鶴立雞群種種不被容納,或者已經感覺有種無形之命運在牽引著自己,也或者想知曉自己將被牽引至何處,知曉未必順從,小平先生靠自己不斷拼搏終於成就詩壇伯樂一代宗師之地位,不但成就自己,亦提攜培養成就更多詩壇後輩,功德無量。
問牛
血滿犁耙淚滿腮,催耕還把老皮開。
今生嘗盡牛滋味,再託牛生來不來?
1976年夏於何家口
歸真子賞析:
詠牛之作,古今極多。雖措詞各異,讚美之情則一。
如宋朝名相李剛不辭羸病臥殘陽。
此為李剛,非病牛也。因李剛更關心自己之人生境界,欲拯救蒼生,於病牛之痛,只是輕輕帶過,並未深究。
俯首甘為孺子牛。
此為魯迅,非牛也。於牛之勞苦直接略過。
小平先生筆下之牛:
血滿犁耙淚滿腮,見血,已覺其痛。血溢滿犁耙,痛何可忍。淚滿腮,是其明證。
這尚可說是,犁耙磨蹭,不得已之結果。
而催耕還把老皮開。形容人厚顏,常說比牛皮厚。牛皮尚能鞭開,用力何其狠酷!
今生嘗盡牛滋味,再託牛生來不來?作者此問,令人不忍。
小平先生筆下之牛,只做客觀語,描述真實所見,而其菩薩心腸於茲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