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閱外文資料的時候,筆者有一點疑惑,荷蘭鳳凰竟然擁有兩個拉丁文名稱,Microgeophagus ramirezi和Papiliochromis. ramirezi。後來在慈鯛專業網站上終於找到了答案。
Microgeophagus種的歷史在分類上是很混亂的。在1948年由梅爾斯和哈瑞出版的Microgeophagus ramirezi 中首次描述了這一物種。
1957年弗瑞第一次以M. ramirezi命名了這種魚,然而根據動物學國際分類標準(ICZM)的指導方針,這一命名並未包含任何可以被承認為正確記錄的信息,因而被認為是無效命名。
1971年赫波特.阿克斯洛德在他的著作「觀賞魚飼養II」中使用了Microgeophagus這一名稱,並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該種類與Apistogramma魚在飼養習性和孵化時間上的差別等)足以被認定是有效命名。一些作者認為由於Microgephagus 的首次命名是無效命名,這一名稱就不能再被使用,阿爾克斯洛德的用同一名稱命名也應視為無效。然而這是錯誤的。根據ICZM第三版第260頁「無效的命名的名稱可以作為在以後對相同或不同概念的正式命名的名稱,因此該命名人以有效命名的出版作者和日期為準,而不使用前次無效命名的出版作者和日期」。
1977年,斯文.庫蘭德記錄了荷蘭鳳凰,並用Papiliochromis. ramirezi 命名了該種類(庫蘭德,1977)。混淆因此開始了,許多養魚愛好者和作者們跟從庫蘭德使用Papiliochromis這一名稱(Wise 1989, Allgayer 1985),而另一些人使用Microgeophagus (Gery 1983, 1986)。然而1982年,羅賓斯和百利(Robins & Bailey 1982)對該種魚的種屬歷史做了詳細說明,並總結認定Microgeophagus命名人阿克斯洛德為有效命名。而且,加利福尼亞科學院出版的具有裡程碑作用的「近代魚種目錄」 (Eschmeyer 1990)中也認為Microgeophagus是有效命名。
隨後,1995年,在網際網路上對於這一問題的討論中,庫蘭德本人也承認了Papiliochromis是Microgeophagus的同義詞。
所以說,目前荷蘭鳳凰的拉丁文名稱應以Microgeophagus ramirezi為準,但由於歷史原因,也仍然有一些地方使用著Papiliochromis. ramirezi這一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