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血汗工廠」網際網路大廠,和流水線上的打工人

2021-01-08 鈦媒體APP

文 | 鯨聲whistle,作者 | Mia

開年第一場與網際網路大廠996/007、資本冷血壓榨、公關危機相關的「狼人殺」大戲上演。

1月3日晚間,據網絡爆料,一名98年出生,供職於拼多多旗下新疆多多買菜業務的23歲女員工,在12月凌晨1點半下班途中猝死。這個「驚人」的下班時間引發諸多質疑,「兇手」指向了拼多多,隨後一番自辯非但沒能從輿論危機中脫困,反而越描越黑,堪稱近年來的危機公關反面教材典型:拼多多官方帳號在知乎平臺回應,稱「看看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

拼多多回應稱這段截圖為謠言,隨後知乎「跳預言家身份」給出實錘,在官微公布後臺數據:「拼多多」系知乎註冊用戶,其身份真實無誤。知乎有嚴格的身份認證流程和機制。4日8時19分49秒,「拼多多」創建回答。4日8時20分17秒,「拼多多」自行刪除了上述回答。此後拼多多官微給出了同事張X霏意外離世的聲明,表示知乎帳號系由外包公司員工管控、不代表官方態度。知乎則聲明「拼多多帳號管理不嚴,禁言15天」。

負面輿論持續發酵,導致一年來市值狂飆至2100億美元的拼多多股價持續下跌,截至昨日收盤,拼多多股價大跌6.13%,報166.78美元。新華社在微評中寫道:拼多多年輕員工凌晨下班後猝死令人痛惜。人們之所以關注此事,更在於畸形加班文化之痛。逐夢得拼搏,成功須奮鬥,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能被忽視甚至被侵害。讓勞動者超時工作、透支健康,是違法操作,是對奮鬥精神的背離。當加班文化成為網際網路大廠的通行證、潛規則,如何才能跳出這場瘋狂內卷的遊戲?

「按時下班是格格不入的」:KPI大山下的加班文化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當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骯髒的血。

這句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加班猝死類新聞下的評論中。2020年年底,網傳上海一家網際網路公司47歲員工在健身房外猝死。2020年12月19日,人工智慧平臺@商湯科技SenseTime 回應了此事。如果將範圍進一步擴大,極度不健康的晝夜顛倒作息不僅存在於打工人之中,更普遍存在於熬大夜的影視綜藝行業,以及看似光鮮的明星群體當中。2019年11月27日,高以翔在凌晨錄製《追我吧》時忽然昏厥,送往醫院經過三小時搶救後無效去世。事發整整一年多,類似狀況似乎仍然沒有什麼改變。

在剛剛接到offer時,許多人都是興奮的,引領著新經濟產業的大廠意味著高薪,大平臺,對自身能力的肯定。大街網畢業生求職意願調查顯示,最受95後青睞TOP3的公司分別是字節跳動、阿里和華為。

跳槽到某網際網路大廠旗下金融產品從事財會工作的姍姍表示,這一年自己過得一點也不開心。「穿得高調會被說,很少跟同事一起吃飯一起玩也會被說。在年終述職的時候,這些都成了被領導批評的缺點。」更令她無所適從的是,沒人試圖提高效率、提前完成工作、準時下班——這是一種在辦公室格格不入的行為,甚至影響著領導對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異樣的眼光之中,她漸漸學會了來辦公室後先摸魚,從下午再開始幹活,製造加班的假象以融入集體。加班到深夜帶來了更多問題:除了經歷獨自走夜路的害怕,還有遙遠的西二旗很難打車且貴,她心心念念想著買一輛車,但被1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搖號新政再次打消了熱情。

工作仿佛成了王小波筆下的「生存就是比賽磨屁股」——「有人把你按到了那個椅子上,單磨你的屁股,或者是一大群人一起磨,後一種情形叫做開會。總而言之,你根本不想坐在那裡卻不得不坐,這就叫磨屁股。」

自從入職到某頭部視頻平臺,文文就再也沒有了周末,以及和友人聚會見面的記憶,並且很少見到自己的室友們,也很少回家,生活被無窮無盡的出差和加班填滿,沒時間鍛鍊卻還是瘦了——因為同時在帶幾個項目,顧不上回消息,也沒時間好好吃飯。聖誕和跨年夜的晚上,很晚到家的她在朋友們喧鬧的聲音中,在沙發上累到睡著。雖然「認可工作的價值意義」,並從自己從事的工作中學到了不少,但偶爾也難免心生懷疑。

在《每日人物》的報導裡,拼多多沿襲了阿里的花名制度,很多人不知道同事的真實姓名,工位不斷變動,未打卡會遭到嚴厲追責和懲罰。另外還提到阿里不足10人的團隊,一半的人在加班中倒下過:有同事加班到噁心嘔吐,有同事加班得沒時間吃飯得了胃潰瘍,還有身體不好的同事加班一陣子後直接進了手術室。

KPI像一座山一樣壓在每個人頭頂,帶來的是瘋狂內卷。被默認的除了「女人當男人用,男人不當人用」,24小時微信釘釘在線,還有孕期育齡女性遭到的隱形歧視。老員工會告訴新來的年輕人「此時不拼何時拼」,當打開訂閱公眾號時,看到的是無盡的焦慮——「雞娃」「學區房」「順義媽媽」,而後再用消費主義獲得自我安慰。

「我覺得我整個人被PUA了。以前的領導反覆告訴我,我能力不如別人,他們要的是複合型人才。」從大廠辭職後,由於抑鬱症「工傷」發作而剛剛去醫院看病的小思,反思著自己那段時間不正常的打雞血狀態——在急於證明自己的焦慮和剛剛入職的亢奮中,她每天主動加班到12點下班,朋友圈裡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顧不上健身,化妝,休閒娛樂。

問題是,將年輕人異化為一顆顆螺絲釘的加班文化,何以會成為大廠標配,網際網路大廠為何會成為富士康之後新一代的血汗工廠?從本質上來說,網際網路明明意味著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反面。降低勞動力成本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以軟體降低邊際成本,高效溝通、扁平化管理、標準化開發決策流程……這些令網際網路行業極速成長、引以為豪的優勢被消磨,在生長過程中步伐開始變得緩慢,轉而以員工集體加班代替效率。「有時在成立十幾年的大廠,甚至能感受到一種體制內的官僚壓抑。」

逃離大廠

一方面是打工人長期加班甚至過勞猝死,一方面是資本家鼓吹「996的福報」「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還有一些不夠聰明的既得利益者奮不顧身地點燃這種兩極對立的怒火。例如此前登上熱搜的「網紅曹譯文在自家工地打工體驗炫富」,將自己B站視頻命名為《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引發眾怒而扒皮其法律訴訟。而拼多多災難級的公關也同在此列。

加班文化幾乎是存在於中日韓的普遍問題。相比之下,歐美網際網路從業者們更加重視工作之外的生活。歐美影視業同樣如此,影視工業化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劇組在工作之外「保證休息時間」。當代中國社畜,仿佛在重現著起源於日本的社畜過勞狀態。後者 從1988年起,由《勞動基準法》規定每周勞動時間原則上為40小時,同年全國開通「過勞死」諮詢熱線。24歲的高橋茉莉因工作壓力過大患上抑鬱症自殺,曾引發整個社會的震動。

森岡孝二在《過勞時代》中寫道:「專家對生產效率提高,工作時間減少的預測是錯誤的,從80年代開始,全世界的國家都在工作時間上失去控制,隨著電腦、手機、電子郵件等通信工具的不斷普及,與其說工作變得輕鬆了,不如說人們的精神壓力增加了,私生活時間不斷被工作擠佔。」

當網際網路不歡迎35歲,職業選擇變成從一個大廠跳到另一個大廠,一批年輕人正在急於逃離大廠。不少人的夢想是攢夠一筆錢,然後去開咖啡店奶茶店民宿餐廳,或者是在全國房價倒數第一的鶴崗買一套3萬塊錢的房子,然後「躺平」。當然這類充滿文藝氣息的幻想,很快會迎來房租、現金流壓力、翻臺率等等無情的洗禮。姍姍說自己的終極夢想是在精釀酒吧工作,她打算年末拿了年終獎就提出辭職——此前,她曾經在北京著名的京A打工過一段時間。但同時,她也擔心疫情下工作並不好找,最後逃離的打算只會成為幻想。

疫情此前曾帶來一批關停倒閉,降薪裁員狂潮,加之蛋殼公寓爆雷事件,讓許多打工人感知到了在一線城市承擔的壓力和艱辛,有不少人選擇逃離北京。猝死新聞更加重了在一線城市生活工作的恐懼,在調查中,有一種聲音是「想回到老家考公務員」,但是又會擔心自己無法再融入家鄉的慢節奏。也有人在去了更小的公司之後,不再習慣,再次回到了大廠。

加班文化會就此消失嗎?推動龐然大物前進的齒輪不會停止轉動,答案顯而易見。幾乎在拼多多23歲女員工猝死新聞刷屏的同一時間,快手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劉峰在全員會上宣布:快手將於2021年1月10號全員開啟大小周。劉峰表示,西方周日是一周的開始,很多團隊周一開例會,周日員工便開始自發準備周報和例會內容,如今公司也已經有70%的人在大小周,為了讓前中後臺配合更加緊密,快手將開啟全員大小周。

在往來於西二旗的班車和通勤地鐵上,晚歸者們一張張疲憊或漠然的面龐被手機屏幕的亮光照亮,在脈脈、知乎、微博等各個平臺表達著對加班文化的不忿。而後在第二天,繼續投入無盡的加班洪流之中。更年輕的生面孔,懷揣著激動,想像和期待,推開大廠的門。

相關焦點

  • 20年,他拍下工廠流水線上的年輕女性
    ,成為新時代的打工人。在招工比較困難的時候,工廠會通過舉辦這種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來應聘。參加的人都是流水線上的女工,比賽分為常服、禮服、泳裝等不同環節,還有跳舞之類的才藝展示。我把這些影像放到網上之後,短短兩個多小時,點擊率就超過了3000萬。這些照片裡展示的場景,和人們對打工妹的刻板印象完全衝突,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 打工人「拿命換錢」是當今職場常態嗎?
    2019年3月,一位網際網路行業的員工在GitHub上線了「996.ICU」項目,這個名字是「工作996,生病ICU」的縮寫,項目很快得到了許多程式設計師的支持。後來,項目中設立了996公司黑名單與955公司白名單,為想要跳槽的員工指個方向。近年來,原本由於薪水高、晉升速度快、發展空間好的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因加班愈演愈烈而飽受詬病。在網上,「逃離網際網路大廠」一度成為熱議的話題。
  • 2020年了,還有人來深圳的工廠打工嗎?
    現在提到的打工人,都是格子間社畜的調侃和自嘲,但在以前,打工人更多指的是在工廠日復一日做著流水線工作的工人,他們還有另一個貼切的名字——「廠工」「廠妹」。 隨著產業升級轉型,深圳迫切的需要將製造業轉型為高新科技行業,很多企業紛紛「騰籠換鳥」,向東莞惠州和其他內地城市轉移。
  • 他拍下流水線上的年輕女性,看著她們慢慢被時代淘汰
    你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地點,才能和對象見面:可能是在工業區的長椅上坐一會兒,也可能是在草地上躺一會兒,我的很多影像都是在這些空間下拍下來的。 當一個人最私密的生活,都只能在一個公共的空間裡呈現的時候,就說明了生存的處境還是比較艱難的。
  • 東城區工廠流水線專業回收隨叫隨到
    公司提供免費上門看貨、高價回收、現金交易,免費上門拆、運,是您處理髮電機的選擇對象,歡迎新老客戶來電諮詢!東城區工廠流水線專業回收隨叫隨到在投入運後可能引起局放增大甚至發生絕緣擊穿等嚴重。因此,為可靠起見,當停運一段時間後再重新投運時必須先行預熱去潮後,才能投運帶負荷,這樣勢必造成停電後投運時間的延長,對可靠性造成一定影響。
  • 深圳工廠流水線:小夥一天要打10000個螺絲,月薪卻只有4000塊
    說起工廠打螺絲,很多人不知道是幹什麼的。打螺絲是流水線很普遍的一個操作過程。工廠流水線打螺絲不需要腦力,只需要動手能力強就可以了。小黃在深圳某工廠流水線上打螺絲已經有兩年了。也算是流水線上的老師傅了,很多新員工來之後都由他帶,因為他的速度太快了,一般人也比不上他。
  • 996陰影下,大廠青年的真實故事
    不能總怪公司給的任務量大,還是和個人效率有關係。在大廠中,這樣「還能忍」的人不在少數。但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言,對個人,996不是「福報」,反而是一種「陷阱」;對公司,996不是可持續的競爭力,要長期保持發展速度,一定需要更高維度的競爭力。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到現在,就是無數個打工人在高強度工作下熬出來的。
  • 小夥進工廠被分到流水線上打螺絲:一天幹12小時,手都要廢了
    工廠流水線很多人都經歷過,其中有一個就是打螺絲。流水線上打螺絲是一個很細緻的活,因為螺絲很小,需要全神貫注地操作,因此一天下來手會非常的疼,很多人都受不了這種工作。
  • 震撼,世界上最先進的五大工業4.0工廠
    佔地10萬平方米的廠房內,員工僅有1000名,近千個製造單元僅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聯絡,大多數設備都在無人力操作狀態下進行挑選和組裝。最令人驚嘆的是,在安貝格工廠中,每100萬件產品中,次品約為15件,可靠性達到99%,追溯性更是達到100%。這樣的智能工廠能夠讓產品完全實現自動化生產,堪稱智能工廠的典範!
  • 工廠流水線日常:打工仔每天打螺絲打到吐,工資卻只有5000塊錢
    工廠打螺絲,一天打上萬個,一個月只能拿5000,這樣的工作你是否願意幹呢?工廠的生活除了枯燥乏味。就是看不到希望,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工廠裡乾死活,有些人賺取人生第1桶金之後就逃離了工廠。因為他們覺得工廠不屬於他們,他們會有更好的地方屬於他們。
  • SMT流水線的崗位設置---淺析英特麗智慧工廠PCBA加工崗位流程
    SMT流水線的崗位設置---淺析英特麗智慧工廠PCBA加工崗位流程本網11月16日訊 SMT流水線的崗位設置對於整個PCBA加工製程至關重要,這直接決定著成本和各個工序之間的銜接,間接影響著生產品質
  • 開水團、福報廠、猴廠、兄弟廠……網際網路公司這些綽號,你知道嗎?
    說起網際網路公司,大家肯定知道BAT的「江湖地位」,現在國內比較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有著自己的「江湖綽號」,例如騰訊人送外號「鵝廠」,以其可愛的企鵝公仔形象吸引了無數人。大部分的「江湖綽號」都是與企業的logo或吉祥物或企業的一些特殊經歷和故事等有關係,比如:熊廠、菊廠、鵝廠等等,當然,這些都早已為人所知,筆者就不再盤點了,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來盤點一些大家都不為所知的「綽號」,這些公司們都有些什麼響亮的外號,一起來看看吧。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發帖調侃到。你們公司有什麼響亮的外號嗎,都是因為啥出名的?
  • 打工人是什麼梗 打工人的心酸和無奈心情說說 朋友圈打工人語錄
    於是網際網路上的打工人便會互相發雞湯互相鼓勵。 打工人一詞的爆紅,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高樓的金碧輝煌不屬於自己,公司的一系列成就和Title不屬於自己, 發現自己在脫離平臺所帶來的符號和標籤後,仍是底層無產者的本質。
  • 打工人的出處是哪裡? 我們都是打工人是什麼意思
    打工人的出處是哪裡?「只要我夠努力,老闆一定會過上他想要的生活。早安打工人!」「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下午好打工人!」最近在社交媒體中突然流行起「打工人」語錄和表情包,這些表達各異的圖片和文字都傳達了一個信息:大家都是打工仔,為老闆賺錢、為生計奔波是自己的宿命。由於寫實中還帶著一絲苦中作樂,這個網絡流行語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共鳴,因此儘管不像別的營銷事件有網絡推手,打工人這個梗還是在社交媒體流行起來。打工人表情包。
  • 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提速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開工
    作者:田瑞穎隨著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從 「遊擊戰」轉為「陣地戰」。9月1日,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河北省唐山市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
  • 網際網路打工人為什麼要摸魚?
    深燃和7位網際網路人聊了聊他們對於摸魚和工作效率、管理方式的看法,有的人摸魚摸成了表演大師,能瞬間把摸魚演成業務探討;有的人探索出了摸魚的最高境界——拉著領導一起摸魚;有的人深剖自己內心,認為摸魚背後是對公司深深的失望。
  • 網際網路創造也「毀滅」了新中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蟲二對號入座的情緒總能讓表達欲分外旺盛,狀況頻出的大廠員工和意外殞命的外賣騎手,幾乎同時上了熱搜。但大部分人開噴之前,未必找準了自己的社會站位。以猝死的大廠女生為例,據說就拿了150萬元的package,死於保安之手的外賣騎手,每天80多單也是月入破萬,都是有底氣的打工人。但他們有多少中產的優越感和安全感?中產一詞最早源於亞里斯多德,但他的中產只是一個財富概念,沒有其他內涵。1912年德國學者萊德勒把白領稱為「新中產階級」,就比較接近現代範疇了。
  • 「打工人攝影家」作品引熱議 消失在流水線的年輕女工當真被時代...
    誰曾想,因為他的作品,這兩天一個話題 #被時代淘汰的流水線年輕女工# 衝上了熱搜。  佔有兵:用攝影為打工者收集和整理「文獻」  「拍攝他們(打工者)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拍攝我自身。」佔有兵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說,「他們不但是我的鏡像,也是我曾經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