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他拍下工廠流水線上的年輕女性

2020-12-07 上遊新聞

高中畢業生佔有兵,湖北襄樊人,2000年來到廣東東莞打工,並開始用相機拍攝工友們的打工生活。20年來,他拍下了150萬張照片,記錄了流水線兩側的年輕女工逐漸被自動化機器替代的過程。

2014年12月31日,紙品廠舉辦運動會時全體員工集合

2006年8月13日,下班後在工廠外談戀愛的打工者

2010年5月26日,電子廠女工宿舍的公共電視房

憑藉這些照片,他從保安隊長一路逆襲,在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獲得新聞報導類優秀攝影師獎,作品成為國內各大攝影節的寵兒,還應邀在紐約辦了個展《中國製造》。

攝影師佔有兵

11月,一條來到東莞市長安鎮,和他聊了聊如此長情和瘋狂的創作,也跟著他深入工廠內部,看到了真正的「打工人」。

「這些人支撐起了『中國製造』四個字,他們值得被看到。」

攝影師佔有兵:中國製造

佔有兵生於1974年,曾經當過兵的他,精力十分充沛。採訪時間是上午十點,他早上六點就起了,先去工業區拍攝了兩個小時,又去上了一小時班,然後精神抖擻地出現在約定地點。

長安鎮屬於東莞市,位於東莞和深圳的交界處,是中國農民工最密集的地方。地圖顯示,長安鎮到處都是科技園、產業園、工業區,與之配套的是員工宿舍和廉價的出租屋。

大量在深圳打工的年輕人,因為深圳房租貴,選擇住在長安,每天早晚往返於兩個城市之間。 

2012年3月9日,鞋廠的員工做早操,2018年這個廠已經關閉

佔有兵的所有照片,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拍下來的,稱得上是中國農民工的第一手資料。

2000年,佔有兵來到長安,在一家大型電子廠裡做行政主管,負責全廠的安全保衛工作。在此之前,他曾經是深圳一家酒店的保安。2012年,已經在攝影圈小有名氣的他,結束了17年的「打工」生涯,進入長安報社,成為一名攝影記者。

2010年9月25日,電子廠的女工剛參加完消防演習

2009年12月31日,電子廠交接班時,上下班進出的人混在一起

在20年的拍攝中,佔有兵對打工人的記錄幾乎是無孔不入。他們所到過的每一個地方,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會拍下相應的照片。

一條在和他相處的兩天時間裡,親眼看到他經過街邊的一個乞丐時,直接舉起手機懟到他臉上拍照。看到我們驚訝的樣子,他解釋說,他拍照就是為了記錄每一個瞬間,哪怕對他人有所冒犯也在所不惜。 

在如此細緻的拍攝中間,他記錄下了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裡,幾代打工人從青年到中年的成長過程,也記錄下了中國工業區和製造業的變遷。

以下是他的自述:

2014年12月5日,電子廠的女工進無塵室前照鏡子

空前密集的打工生活 

我的攝影,和我的自身經歷是息息相關的。做保安隊長的時候,我經常要走到工廠的各個角落、各個崗位去巡查,這為我的攝影提供了很多便利。

電子廠的特點就是女工特別多,一個工廠裡面可能95%的員工都是女的。我所在的電子廠的生產車間,跟富士康是非常接近的。生產線是無塵室,員工在進去之前要穿上無塵衣,戴上口罩,只露出一雙眼睛。洗手、消毒,再經過風浴室,才能夠進入到無塵線上去工作。

2011年1月5日,電子廠的女工在更衣室休息

每天從早上7點開始上班,中午有50分鐘吃飯時間,上午和下午各有10分鐘的集中休息時間,讓她們上廁所、喝點水,其他的時間都不能夠離開無塵室。

理論上是晚上7點下班,但是加班是常態。流水線工人普遍的工資只有每小時14塊錢,如果不加班,一個月最多就賺3000多塊錢。只有多加班,才能多拿工資。

2008年以前,內地大多數的來料加工廠,都來自於製衣、製鞋、玩具、塑膠、電子、五金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這個時代也被稱為中國製造業的勞動密集型時代。當時,員工超過3000人甚至上萬的大型工廠在東莞隨處可見。

2020年2月26日,工業區的招聘欄

2014年12月5日,製衣廠車間的電源開關

2013年9月5日,電子廠車間外的手機櫃

進入工業區之後,一般可以看到一塊告示欄,上面貼滿了二三十個工廠的招工廣告。車間裡給員工存放私人物品的寄存櫃、茶杯櫃,集體食堂的飯碗櫃,都是非常密集的。

到了宿舍區,一排一排的宿舍樓,出租屋的水錶是密集的,鑰匙串整整齊齊地掛在牆上,陽臺上的衣服晾得密密麻麻。

我就在想,在這麼多密集的東西下面,人在哪裡呢?

2014年12月31日,廣東省東莞市,印刷廠的員工

2009年10月1日,農民工在廣場上看電視轉播的大閱兵

過去有一些臺資廠,每天早上工作之前,會讓員工做早操,所有人集中在一個巨大的空地下面;到了吃飯的時候,人們爭先恐後地湧入集體食堂;交接班的時候,上班的人和下班的人交錯前行。

從上面俯拍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一個、密密麻麻的人頭。而人,作為一個生物體,他們的生存空間被最大限度地壓縮了。

所有的生產線都是一樣的邏輯,細分產品的工序,每個員工只需要做其中的一道工序,就可以讓效率最高,價值最大。這種分工會讓人變得越來越機械,你可能在鞋廠裡幹了一輩子,但是不知道怎麼做鞋,最後只能被困在生產線上。

2015年8月12日,玩具廠生產線上的女工

離不開的工廠,回不去的農村 

我們算是第一代打工人,20多歲來到東莞,在這裡沒有任何親戚朋友,只能住工廠宿舍。當時我們一個宿舍放了五個上下鋪,一共10張床,每張床上住兩個人。

宿舍還有嚴格的制度規定,要求你幾點鐘開燈,幾點鐘關燈,限制外人進入。

2012年2月11日,農民工情侶在超市外面吃炒板慄時擁吻

2013年7月10日,情侶在工業區外的街頭擁抱

2010年5月3日,在公園裡拍拖的打工情侶

2012年9月5日,一對農民工夫婦在公園長椅上打鬧

2009年7月1日, 一對農民工夫婦從市場買完菜後,步行回出租屋

最麻煩的就是談戀愛。工業區的特點就是除了上班,就是加班,其他時間也只能在工業區進行小範圍的活動。你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地點,才能和對象見面:可能是在工業區的長椅上坐一會兒,也可能是在草地上躺一會兒,我的很多影像都是在這些空間下拍下來的。 

當一個人最私密的生活,都只能在一個公共的空間裡呈現的時候,就說明了生存的處境還是比較艱難的。

2013年2月2日,春節前的長途汽車站,準備返鄉的農民工在人群中艱難地穿行

我見過一位農村婦女在工廠裡坐地不起,大聲哭叫「還我女兒」,旁邊的保安只是冷漠地看著她。她的女兒19歲,在那家工廠打工,空閒時間去海邊玩耍,結果失足掉進大海被淹死。

我們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結婚了就回老家,就不再打工了。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

很多人回到老家兩三個月之後,根本不習慣。打工雖然很苦,但是工業區裡面什麼都很方便,每個東西都有專門的人提供,每個月都有固定的薪水收入。

回到農村,只有土地,沒有收入,你就是想喝個可樂,可能村裡的小賣部還沒得賣。最後你又回到車間來了。

我們這一代人出來的時候是年輕人,經過了20多年之後,我們的孩子也出來了,又進入到流水線,成為新時代的打工人。

過去我們是沒有熱水洗澡的,天天洗冷水澡,水壓還不夠。現在大部分工廠都會提供熱水,還有空調、洗衣機、公共電視房甚至還有WiFi,條件大大改善。很多人的父母已經在這裡買了房子,他可以去住父母的房子,或者在旁邊租一個房子自己住,比我們自由多了。

2012年7月4日,電子廠夜景,所有宿舍已經裝了空調

就像夜間的一盞燈,周圍總有很多蛾子,不停地圍著這唯一的光源飛來飛去一樣,打工人就是這些蛾子,一代又一代地撲向這裡。

被謾罵的「打工妹模特大賽」 

我對工友的記錄,從他們剛到廣東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從火車站輾轉到工業區,在工業區裡找工作,錄取之後接受考試和培訓,直到進入生產線工作。下班了之後在食堂吃飯,在宿舍生活,周末的時候去購物、遊玩,過年的時候再從廣東這個地方,回到各自的家鄉。 

大家都認為打工者非常辛苦,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打工人也有非常豐富的人生經歷、情感分配,也一直在經歷發展和變化。

2010年11月7日,電子廠有員工近2萬人,每年舉行多種娛樂活動,女工模特比賽特別受歡迎

2010年開始,我陸續拍了一些工廠舉辦的打工妹模特大賽。在招工比較困難的時候,工廠會通過舉辦這種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來應聘。參加的人都是流水線上的女工,比賽分為常服、禮服、泳裝等不同環節,還有跳舞之類的才藝展示。

我把這些影像放到網上之後,短短兩個多小時,點擊率就超過了3000萬。

這些照片裡展示的場景,和人們對打工妹的刻板印象完全衝突,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一部分人對這些影像進行了攻擊,說這是為廠長選小三,大量負面的留言不堪入目。

其實像這樣的活動在工業區很常見,打工的年輕人也會去廣場上跳舞,去KTV唱歌,染髮、紋身、追求時髦。

2012年1月1日,來自新疆的農民工難得給家人打電話

2011年1月1日,工廠女工在廣場大聲朗讀英語

我還拍過一張照片,是女工們利用業餘時間,跟著老師在廣場上讀英語。她們不滿足於在流水線上工作,自費學習英語,為未來轉行做準備。

大家在網上看到的很多打工人的故事,都是像富士康工人跳樓這樣的極端事件,記錄打工人生活常態的影像卻幾乎沒有。我拍這些照片,就是希望讓大家看到鮮活的打工人形象,而不只是一個個坐在流水線上的機器。

2012年12月21日,電子線廠的生產車間

我做了102個伏地挺身才當上保安隊長 

在我當兵的時候,老家的很多親戚朋友就出去找工作,大部分都到了廣東。他們當時寫信告訴我,那裡的電線桿上全部都是招工廣告。

他們把打工生活描述得非常愜意,每天下班之後,買一罐健力寶一邊喝一邊走回宿舍,讓我心馳神往。

2007年8月15日,電子廠招聘新員工進行招工考試,考試的內容是簡單的語文、數學和英語

1995年,我退伍回到湖北,一個星期之後,就乘上了去廣東的火車,在深圳待了五年,2000年到了東莞長安。

當時,長安還是一個村,到處是農田,工廠並不多,但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我找到第一份工作,就是因為我是武警退伍,體力比較好,在面試的時候做了102個伏地挺身,200多個應聘者都趴下了,只有我還能繼續做,才被錄取。

2008年的工業區,現在已經推平重建新的商業中心

短短幾年間,大片大片的工廠建立起來,農田、魚塘被填平,蓋上了廠房,組成了工業園。工業園面積越來越大,工人越來越多,產品也越來越豐富。

所有的老闆都很懷念,當年在東莞這個地方下單,一天就可以集齊所有需要的零配件,這也是東莞可以永遠保持活力的原因。

然而,代價就是周圍的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一走過工業區,就會聞到很刺鼻的味道,河水慢慢地變黑,遍地都是對著天空直排的煙囪。

在我拍照的20年間,東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只有珠三角這個地方相對發達,後來京津塘、江浙滬一帶都有巨大的發展,人們向各個不同的地方流動,不再單獨地湧到廣東來了。

2014年12月31日,紙品廠的打工者

東莞最發達的時候,工廠招工對年齡要求很嚴格,幾乎只招25歲以下的年輕女人,依然是僧多粥少。隨著招工越來越困難,它們不得已放寬了要求,50歲也可以找到工作,男工也不是問題。

到了現在,工廠的規模進一步縮小,過去一個工廠租下來的工業園,現在可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小廠在裡面共同租用。再加上很多工廠已經改成了全自動的生產線,舊時流水線旁坐著一排一排女工的情景,已經很難再看到了。

2011年7月24日,電子線廠的女工

我的照片比我走的路更遠 

從2000年開始,拍照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直至今日,我早上起床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拿著相機到工業區裡面拍攝,午休,下班之後,甚至節假日所有的時間也都投入在其中。

最開始拍照的時候,我拍的都是身邊認識的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的工友。後來隨著我觀察的群體的擴大,越來越多拍的是我不認識的人,大部分都沒有經過他們的同意。

2012年6月18日,手袋廠的女工鄭婷,19歲的她已經做了三年車工

2011年7月6日,電子廠的女工在樓梯轉角處發呆

我也經常遇到被人投訴的情況,一次一次地被抓到派出所,給人解釋,按他們的要求刪除照片。這麼一路過來,我的內心也逐漸強大起來。

到了今天,我對面走過來任何人,只要他沒有盯著我的相機看,我基本上都會給他拍一張照片,有時候還會用閃光燈。 

照片拍攝回來之後,我會先標明拍攝日期,按時間順序做整理。後面再按主題進行分類,把同一個主題的匯集在一起。 

2009年9月5日,電子廠的女工在拍證件照

我拍這些照片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的傳播,很多照片到現在都放在我的硬碟裡,好幾年沒有發表。我要做的是要記錄下一個群體的一段歷史。

中國社科院有一個勞動力的報告,2019年大概有2.7億農民工從農村來到工業區裡工作。從80年代一直到今天,這麼多人,經歷了這麼長的一段歷史,他們生成的一個文本,需要有人關注。

2008年6月13日,打工者冒雨上班

既然我曾經生活其中,參與其中,我覺得自己有義務把這些記錄下來,讓後人可以從我們的生存經驗和生活痕跡中間,看到一些社會發展的脈絡。 

尤其是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只要有一瞬間沒有被記錄下來,很可能就會永遠留下遺憾。比如2020年有疫情,如果今年我沒有拍,那麼疫情中間人們是怎麼生活的,和疫情前相比產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敘述文本就是不完整的。

佔有兵收集的打工者各類物品

我也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收集打工者曾經在工業區生存的物證、痕跡;還在一些二手書的市場上,收集到了一些打工者當年寫的書信,以及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拍的照片。所有東西加起來應該有上千斤,我正在對它們進行分類掃描,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綜合性文獻。

如果研究勞工,研究「中國製造」,研究製造業在中國的發展的話,都會關注這些影像和物件。

2016年佔有兵紐約個展《中國製造》現場

2019年第三屆映·紀實攝影獎展覽現場

2016年的時候,我的照片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JCC學院的一個畫廊展出,展覽的名字就叫做《中國製造》。來看展的很多都是大學老師,尤其是理工學院的老師,對我的照片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比從事藝術教育的人還要多。

如果不拍照,我可能早就被生產線淘汰,回到湖北鄉下種地了。但是現在,我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第一次辦展,第一次拿獎,甚至是離開生產線過上更好的生活,都是因為攝影。

我之前總說,照片活的時間要比我活得長,照片走的路要比我走得遠,目前來看它的確做到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他拍下流水線上的年輕女性,看著她們慢慢被時代淘汰
    高中畢業生佔有兵,湖北襄樊人,2000年來到廣東東莞打工,並開始用相機拍攝工友們的打工生活。20年來,他拍下了150萬張照片,記錄了流水線兩側的年輕女工逐漸被自動化機器替代的過程。他們所到過的每一個地方,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會拍下相應的照片。一條在和他相處的兩天時間裡,親眼看到他經過街邊的一個乞丐時,直接舉起手機懟到他臉上拍照。看到我們驚訝的樣子,他解釋說,他拍照就是為了記錄每一個瞬間,哪怕對他人有所冒犯也在所不惜。
  • 東城區工廠流水線專業回收隨叫隨到
    東城區工廠流水線專業回收隨叫隨到在投入運後可能引起局放增大甚至發生絕緣擊穿等嚴重。因此,為可靠起見,當停運一段時間後再重新投運時必須先行預熱去潮後,才能投運帶負荷,這樣勢必造成停電後投運時間的延長,對可靠性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對環氧澆注式乾式變壓器而言,由於它的防潮、防塵性能好,因而完全沒有這種預熱的必要,對停運中的乾式變壓器可以根據電網的需要,立即投運並帶負荷運行。
  • 「打工人攝影家」作品引熱議 消失在流水線的年輕女工當真被時代...
    二十年來,他數百萬次地按下相機快門,讓一個個打工者彷徨、辛酸與快樂的瞬間得到永恆定格。佔有兵記錄的影像多次獲得社會的認可,其具有的真實力量更是一次次提醒人們回望過去,思考當下。誰曾想,因為他的作品,這兩天一個話題 #被時代淘汰的流水線年輕女工# 衝上了熱搜。
  • 小夥進工廠被分到流水線上打螺絲:一天幹12小時,手都要廢了
    工廠流水線很多人都經歷過,其中有一個就是打螺絲。流水線上打螺絲是一個很細緻的活,因為螺絲很小,需要全神貫注地操作,因此一天下來手會非常的疼,很多人都受不了這種工作。
  • 工廠再出「女工荒」?為何女性員工越來越少,人都到哪裡去了?
    文:阿豪在我們中國還在早些年的時候,很多人選擇工作的時候都會選擇進廠工作,因為廠子裡的工作不僅工資待遇好,而且一般都是包吃住的,在那個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到那些廠子招人的地方有各種形形色色的年輕人,而且在那個時候就算自己沒辦法報上名,也會想辦法找到「中間商」去報名,可見那時候進廠子裡工作是多麼的火
  • 他在夜晚拍下那些廢棄的工廠,仿佛來到了外太空
    國外攝影師Guillaume Prugniel J 在ins上分享了他在夜晚拍下的那些廢棄的工廠照片。這些畫面看起來就像在外太空一樣。「幾年前,在一個溫暖的夏日午後,我們和一個朋友騎著自行車四處閒逛,發現了一家廢棄的工廠。當然,我們進去了。
  • 深圳工廠流水線:小夥一天要打10000個螺絲,月薪卻只有4000塊
    說起工廠打螺絲,很多人不知道是幹什麼的。打螺絲是流水線很普遍的一個操作過程。工廠流水線打螺絲不需要腦力,只需要動手能力強就可以了。小黃在深圳某工廠流水線上打螺絲已經有兩年了。也算是流水線上的老師傅了,很多新員工來之後都由他帶,因為他的速度太快了,一般人也比不上他。
  • SMT流水線的崗位設置---淺析英特麗智慧工廠PCBA加工崗位流程
    SMT流水線的崗位設置---淺析英特麗智慧工廠PCBA加工崗位流程本網11月16日訊 SMT流水線的崗位設置對於整個PCBA加工製程至關重要,這直接決定著成本和各個工序之間的銜接,間接影響著生產品質
  • 注塑模具哥廠家73P:用流水線才是最好的
    我做塑料模具加工很多年了,發現我真的是比較笨的人。特別是對於我不喜歡的事情,甚至簡單環節記都記不住。以前我在工廠實習的那段時間對我有較大影響,比如流水線。我說怎麼解釋,他說,節流最簡單,就是什麼都要省。開源就是能賺的錢就要賺,即使賣破爛的錢也是要賺,煙也不能抽。一聽他的話我知道的,我說,這樣子是對的,但是世界上更厲害的,是玩流水線的。那什麼是流水線呢,簡單的說,做工廠,在工廠上過班的人肯定知道。
  • 工廠流水線日常:打工仔每天打螺絲打到吐,工資卻只有5000塊錢
    工廠打螺絲,一天打上萬個,一個月只能拿5000,這樣的工作你是否願意幹呢?工廠的生活除了枯燥乏味。就是看不到希望,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工廠裡乾死活,有些人賺取人生第1桶金之後就逃離了工廠。因為他們覺得工廠不屬於他們,他們會有更好的地方屬於他們。
  • 汕頭濠江工廠流水線設備回收當場結算
    汕頭濠江工廠流水線設備回收當場結算公司憑藉雄厚的經濟實力,恪守誠信為本的原則,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以良好的商業信譽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賴,並在業界良好的口碑。長期以來,我們與國內的企業、單位、、學校、賓館、寫字樓、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合作夥伴的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 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流水線年輕女工,背後被人工智慧淘汰的職場人
    如果你想說什麼最能代表東莞,那一定是工廠。如果你問東莞有多少工廠,沒有人做過統計。過去,東莞有兩個景點。一個是整齊排列的工人,另一個是整齊排列的女工。當時,東莞的招聘網站不亞於富士康。但是現在,人越來越少,女人越來越少。
  • 新「血汗工廠」網際網路大廠,和流水線上的打工人
    4日8時20分17秒,「拼多多」自行刪除了上述回答。此後拼多多官微給出了同事張X霏意外離世的聲明,表示知乎帳號系由外包公司員工管控、不代表官方態度。知乎則聲明「拼多多帳號管理不嚴,禁言15天」。負面輿論持續發酵,導致一年來市值狂飆至2100億美元的拼多多股價持續下跌,截至昨日收盤,拼多多股價大跌6.13%,報166.78美元。新華社在微評中寫道:拼多多年輕員工凌晨下班後猝死令人痛惜。
  • 伯仲公司擁有兩條聚氨酯玩具工藝品生產流水線,3臺聚氨酯注塑機,年...
    「幫工廠找好賣家,幫賣家找好工廠」一直是CCEE的使命與堅持,為了更好地幫助跨境電商賣家找到合適的工廠,我們在原先「雨果揭秘」的基礎上,重磅推出《工廠揭秘》欄目,主要通過視像化/圖片形式為跨境電商賣家展示工廠實力及跨境產品
  • 南京郵電大學 | 從生產流水線向管理流水線升級——數字經濟時代...
    一、工業經濟時代流水線誕生的重要意義近代管理學誕生以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名著《科學管理原理》為代表,從本質上來說,流水線的出現也源於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泰勒時代是以人體力勞動為核心的的標準化管理模式,他開創了科學的工業現場生產管理模式
  •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分子工廠」,有望打造細胞「流水線」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分子工廠」,有望打造細胞「流水線」  Winnie Lee • 2020-01-10 15:03:58 來源:前瞻網 E1025G0
  • 從《工廠大門》到《美國工廠》走了多遠?|夜問
    劇照從上至下分別來自電影《工廠大門》《黑暗中的舞者》《萬箭穿心》《摩登時代》。1895年3月22日,法國導演路易斯·盧米埃爾的作品《工廠大門》上映,該片片長只有幾十秒,攝影機在導演自家的攝影器材廠門外記錄了下班的工人走出門外,騎車的、走路的,神態各異。接著,一輛由兩匹馬拉著的車載著廠主們馳進大門。
  • 罕見一幕:他用20美元鏡頭,拍下別人花20年都不一定拍到鏡頭
    那時候,月球剛好會從地平線上升起,與鏡頭、火箭連成一線!運氣足夠好的話,他就可以將那個高達42.37米的龐然大物同框入月球的畫面裡。為保險起見,他同時在10英尺之外,又多豎立一個三腳架,裝上帶小型望遠鏡的攝像機,在火箭發射前按下錄像按鈕後,他又重新回到相機前。火箭發射後,他開始頻繁按下快門,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多拍攝一些火箭飛向太空的畫面。隨著火箭划過天際時,它一如賴斯之前所計算那樣,出現在它應該出現的地方。這時候,賴斯興奮不已的夢想也終於實現了。
  • 康耐視的視覺系統成為汽車流水線上的標準解決方案
    該公司在整條流水線上使用康耐視的視覺技術來優化產品的質量控制,因此在質量和成本效益方面體現了重要的優勢。作為向汽車行業提供流水線開發和生產的複雜自動化技術的供應商,ThyssenKrupp Krause具備成功的業績記錄。公司需要在其流水線上創造附加值,以此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並保持在全球的領先優勢,因此公司決定使用視覺技術。
  • 震撼,世界上最先進的五大工業4.0工廠
    佔地10萬平方米的廠房內,員工僅有1000名,近千個製造單元僅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聯絡,大多數設備都在無人力操作狀態下進行挑選和組裝。最令人驚嘆的是,在安貝格工廠中,每100萬件產品中,次品約為15件,可靠性達到99%,追溯性更是達到100%。這樣的智能工廠能夠讓產品完全實現自動化生產,堪稱智能工廠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