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攝影器材廠、2-水槽加工廠、3-汽車製造廠、4-電鍍鋼鐵廠。
劇照從上至下分別來自電影《工廠大門》《黑暗中的舞者》《萬箭穿心》《摩登時代》。
1895年3月22日,法國導演路易斯·盧米埃爾的作品《工廠大門》上映,該片片長只有幾十秒,攝影機在導演自家的攝影器材廠門外記錄了下班的工人走出門外,騎車的、走路的,神態各異。接著,一輛由兩匹馬拉著的車載著廠主們馳進大門。現在看來這個作品非常青澀,但要知道那時候電影剛誕生不久,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由路易斯·普林斯在1888年執導的《朗德海花園場景》,同樣也只是記錄了人物在自家花園裡澆花等日常場景,片長只有兩秒鐘。
從最早上映的《工廠大門》到2019年上線流媒體的《美國工廠》,可以看到工廠作為一個人類從事生產活動的重要場景,從未被電影創作者忘掉。從無聲時代到有聲時代,工人們的生活,生存於工廠背景下的人們的故事一直擁有迷人的吸引力。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是劃時代的工廠為背景的作品,影片描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經濟蕭條時期的美國,那時候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人受盡壓榨。卓別林飾演了一個底層市民,他在一個廠房裡夜以繼日地工作以賺取微薄的收入。機械而繁重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導致他精神失常,開始把人們的鼻子當成螺絲釘來擰,最後整個人捲入流水線機器的皮帶裡,令人哭笑不得。卓別林表達的是那時美國工廠的剝削和對人的異化。
時間到了20世紀60年代,電影《黑暗中的舞者》講述了一個美國小鎮,一個移民母親在一家水槽加工廠打工,為了給兒子攢夠治療遺傳眼疾的費用而努力。但母親的眼睛漸漸看不見,所以她被工廠辭退了,後來各種意外紛至沓來……在這部電影裡,工廠是一個移民在美國的少數選擇之一,他們出賣體力,養活家人。不過,因為主人公塞爾瑪熱愛歌舞,所以會在工廠裡按著機器的節奏,和工人夥伴們一起跳舞,這是這部影片裡為數不多的溫情場面。
到了中國這個工業大國,自然少不了工廠敘事。比如根據武漢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萬箭穿心》,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武漢,一個普通家庭裡,丈夫馬學武是一家特種汽車製造廠的廠辦主任,妻子李寶莉是漢正街的一名小販,二人還有一個兒子小寶。一次企業分房讓這個家庭住進了新房,豈料從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讓人始料未及的變故接踵而來……像這樣的電影中,工廠是主角身份的一部分,也是戲劇化產生的原因。類似的還有電影《鋼的琴》,講述東北某地鋼鐵廠下崗工人的故事,片名中就有工廠的存在。
可以想見,工廠在未來還會繼續存在,作為人類高效率的生產組織形式。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也有可能未來的工人都是人工智慧,未來的工廠沒有人,人類的勞動力被徹底解放,影視創作者們的視角可以有更多的類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