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工廠」——未來主流的生產工廠?

2020-11-27 唯鉑萊

引言


結合微生物強大且多樣的生化反應網絡,再對微生物的代謝路徑進行重塑和工程化,可以將其改造為以低價值、可再生的資源為原料生產各類產品的細胞工廠,這是生物製造的核心環節。




細胞工廠的構建理念



細胞工廠可以說是真實存在的,也能被認為是虛擬概念,它的功能與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工廠」一樣,能夠生產工業化學品,具有不同生產階段的「車間」,如微生物的細胞器等;但細胞工廠的本質又區別於「工廠」,有時可能只是一類微生物,並不具備完善的流水線工程。


細胞工廠的設計通常是以產品的高效生產為理念,並在此過程中是遵循以下五大準則[1]

(ⅰ) 構建一條由原料到產品的最優合成途徑;

(ⅱ) 平衡代謝途徑中每步反應的代謝流,使該途徑代謝通量遠高於細胞基礎代謝;

(ⅲ) 足量地供應合成途徑的前體,多個前體根據需要調整供應比例;

(ⅳ) 酶促反應往往有各種輔因子的參與,順暢的代謝通路需要平衡或者再生各種輔因子;

(ⅴ) 通過遺傳改造或者工藝改進解除產物和代謝中間體的反饋抑制,以獲取更高的產量。

▲ 細胞工廠的設計理念

(圖源:合成生物學期刊)


除此之外,構建細胞工廠還需要許多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技術支撐:

(ⅰ) 基因組編輯技術:基因組編輯技術是細胞工廠代謝途徑構建及優化的重要技術,即基因表達強度調控、基因整合、基因敲除等。

(ⅱ) 多基因同時調控技術:通常情況下,產物合成的效率並不是單一因素的影響的,而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對其進行調控。

(ⅲ) 基因動態調控技術:根據選定的某種細胞體內代謝信號自動調節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維持代謝途徑的動態平衡,達到提高產品合成能力的目標。

(ⅳ) 蛋白骨架技術:通過人工合成的蛋白骨架,使酶以特定位置和序列附著在骨架上,可以控制代謝途徑中酶的空間位置,從而使合成途徑相鄰的酶聚集在物理空間比較近的區域,使底物和酶距離接近,提高生化反應的速率。

(ⅴ) 高通量篩選技術:使用各種高通量組學分析技術可以解析細胞性能提升的遺傳機制,並可用於新一輪細胞工廠的構建。




細胞工廠應用的體現



如何以一種可持續、綠色清潔的方式生產燃料、大宗化學品和天然產物對於維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生物質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資源,通過生物製造技術,可以被轉化為燃料、大宗化學品和天然產物,從而部分替代石油化工煉製和植物提取。生物製造的核心技術是構建高效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將生物質原材料轉化為各種終端產品。


一、燃料化學品


傳統的燃料化學品主要是乙醇和丁醇,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許多新型燃料化學品被開發出來,主要包括長鏈醇( 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異戊醇)、脂肪酸酯、脂肪醇、烷烴、烯烴等。其中異丁醇是目前較為火熱的一種生物燃料。


▲ 部分長鏈醇的合成途徑

(圖源:網絡)


Liao[2]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生產異丁醇的細胞工廠,利用基因組編輯等技術先在工程菌體內引入了所需酶類的基因,創建出異丁醇合成途徑;在此基礎上,Liao等人又將工程菌體內與異丁醇合成途徑有競爭關係的基因敲除,以此來提高異丁醇合成的效率,得到了更多產量的異丁醇。


二、大宗化學品


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系列的細胞工廠用於生產大宗化學品,如乳酸、異丁烯、木糖醇、己二酸等。同時在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下,創建出了以往不存在相應合成途徑的的大宗類化學品的細胞工廠,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就是聚乳酸


聚乳酸是一種潛力很大的生物可降解性塑料。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生物催化乳酸合成聚乳酸的途徑,以往只能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獲得。科研人員[3]通過對酶反應的底物和化學反應類型的分析,發現了不同菌種代謝產物之間的聯繫,並利用多基因同時調控等技術創建了一個新型的細胞工廠,最終成功以生物合成的方式生產出了聚乳酸。


三、天然產物


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天然產物是與細胞工廠最為契合的一種化學品,尤其是植物提取物。從藥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產物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市場前景,被廣泛應用於醫療健康和化妝品領域,如抗瘧疾藥物青蒿素、抗衰老產品胡蘿蔔素等。不論是提取技術的困難還是化合技術的汙染,都在突出生物合成天然產物的重要性,因此,建立合成天然產物的細胞工廠是大勢所趨。


抗氧化類天然產物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這類化合物的人工細胞工廠構建有較長的研究歷史,以白藜蘆醇為例,最近Lim等[4]利用來源於葡萄中的白藜蘆醇合酶(STS)基因和來源於擬南芥中的4-香豆酸輔酶A連接酶(4CL) 基因共同引入大腸桿菌中,通過基因動態調控等技術構建了以對香豆酸為底物生產白藜蘆醇的細胞工廠,得到了較高產量的產品。




結語

細胞工廠現有的發展多是基於自然界中已有生物合成途徑的化學品,而絕大部分化學品是沒有天然生物合成途徑的,這雖然給生物製造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大地挑戰,但也彰顯了細胞工廠美好的應用前景。簡單來說,構建高效的微生物細胞工廠,能夠極大地提升目前工業微生物的發酵能力,提高其生理性能,既可以降低微生物發酵的生產成本,又能拓展發酵產品的多樣性。




參考資料:

[1] 劉波,陶勇.生物製造"細胞工廠"的設計與組裝[J].生物工程學報, 2019, Vol.35Issue(10):1942-1954.

[2] 戴住波, 朱欣娜, 張學禮. 合成生物學在微生物細胞工廠構建中的應用[J]. 生命科學, 2013(10):4-12.

[3] Yang TH, Kim TW, Kang HO, et al.Biosynthesis of polylactic acid and its copolymers using evolved propionate CoAtransferase and PHA synthase. Biotechnol Bioeng, 2010, 105(1): 150-60

[4] Lim CG, Fowler ZL, Hueller T, et al.High-yield resveratrol production in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Appl EnvironMicrobiol, 2011, 77(10): 3451-60


封面圖源:網絡


(文章內容源於相關研究資料的整理,若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相關焦點

  • 「細胞工廠」——未來主流的生產工廠?
    細胞工廠的構建理念 細胞工廠可以說是真實存在的,也能被認為是虛擬概念,它的功能與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工廠」一樣,能夠生產工業化學品,具有不同生產階段的「車間」,如微生物的細胞器等;但細胞工廠的本質又區別於「工廠」,有時可能只是一類微生物,並不具備完善的流水線工程。
  • 未來的活細胞工廠
    老闆和領導很清楚哪些人能夠得到晉升對於那些不能的人他們會不斷的鼓勵給她們希望‍ 幹細胞,免疫細胞製備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均離不開細胞工廠。你有想像過未來的細胞工廠是什麼樣子的麼?有哪些神奇的用途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南京新百收購的普列威,將在中國超級細胞工廠生產
    Dendreon總部宣布,為加快核心產品普列威(Provenge)在中國的上市步伐、造福患者,將投入3000萬美元用於在上海張江建立細胞工廠、開展註冊研究、臨床試驗、工藝驗證等。其中,細胞工廠完工後將滿足普列威在中國的註冊申報階段需要。
  • 揭秘上海「細胞工廠」
    在這裡,一個患者的血樣就是一個批次,每個患者的細胞治療產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合格後才能放行。  這是位於上海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的復星凱特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產業化生產基地,12月18日正式啟用,預計在2020年左右可具備商業化生產能力。在這一全新的「細胞工廠」,全球首個獲批治療特定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Yescarta」將進行「中國製造」。
  • Cell:細胞工廠——代謝工程改造
    上個世紀20年代,人們開始利用絲狀真菌黑麴黴發酵生產檸檬酸,一種食品和飲料的原料。二戰期間,同樣的技術被用來工業化規模生產盤尼西林,這是利用發酵生產的第一個藥物。現如今,利用"細胞工廠"來大批量生產藥用重組蛋白已成為主流。市面上有超過300個生物醫藥用的蛋白和抗體,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代謝工程是在微生物發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探秘FDA細胞工廠的「黃埔軍校」
    2017年,研發和生產Provenge的美國生物醫藥公司丹瑞(Dendreon)被中國民營企業三胞集團以8.199億美元全資收購,隨著這一細胞免疫治療行業的「獨角獸」企業易主,Provenge完整的智慧財產權、生產技術及工廠、研發平臺和人才團隊也都被三胞集團收入囊中,世界首個細胞工廠也向中國揭開了神秘面紗。
  • 深圳先進院建細胞工廠
    原標題:深圳先進院 建細胞工廠   【深圳商報訊】(記者袁斯茹)「未來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從動植物中提取油脂製作口紅,而是利用細胞工廠,創造一支口紅。」
  • 細胞工廠之旅
    科學的力量——細胞工廠探秘之旅的邀約發出後,便受到了行業人士熱烈的關注和參與。2020年6月20日下午,近百位專家、領導與嘉賓蒞臨漢和生物細胞工廠參觀考察。據了解,漢和生物與中科院天津生物技術研究所、江南大學、中國農科院菌種保藏中心、巴斯夫等數十家國際知名院校和企業強強聯合,擁有自動化程度更高的合成生物學研發實驗室、液體功能肥料聯合工廠、微生物細胞工廠等生物菌劑和生物刺激素生產線,其全自動液體肥智慧工廠年產能30萬噸,可滿足市面上所有液體肥料生產需求。
  • 全細胞工廠技術——舒朵麗TM的核心競爭力
    從早期的「油水乳化技術」到「動植物萃取技術」,再到如今的「全細胞工廠技術」,可以說,每一項技術都推動著化妝品產業的前進。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美和健康的雙重追求,富集天然植物原料的有效成分,提高其功效性及安全性,成為化妝品植物功效原料開發的主要方向。
  • 歐盟科技人員利用先進細胞工廠技術生產高效微生物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大量存在於自然界的土壤、乾草和人體腸道中,其優良的將澱粉轉化為糖分的能力,被廣泛應用於現代酶化工業,如生產維生素B、工業蛋白和糖漿等。
  •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尚未獲得電池生產工廠建造許可
    來源:TechWeb原標題: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尚未獲得電池生產工廠建造許可 【TechWeb】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的柏林超級工廠尚未獲得建造電池生產工廠的許可。布蘭登堡環境部表示,特斯拉尚未申請在其位於柏林的超級工廠內建造電池生產工廠的許可。此前,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歐洲電池會議上表示,特斯拉計劃在其柏林超級工廠建設一座電池生產工廠。該工廠預計每年將生產超過100GWh的電池,未來甚至可以擴展到200GWh到250GWh。
  • 最壕細胞工廠落地中國 南京新百將成細胞免疫治療龍頭股
    每個工廠擁有潔淨操作間超過80個,將潔淨區層層包圍在工廠正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交叉汙染。細胞工廠裡僅以產品的生產過程為中心,就建立了八個以上的管控流程,這些流程互不幹擾,充分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正是在Dendreon的新澤西工廠中,諾華製備並生產出了FDA批准的首個CAR-T產品Kymriah。
  • 張學禮:合成生物學促進微生物細胞工廠構建
    另一方面,自然微生物即使能生產某些化學品,其產量也很低,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如何拓展微生物細胞生產化學品的種類和如何提高細胞的生產效率是限制細胞工廠產業化的兩個關鍵技術問題。生物製造瓶頸石油資源是目前運輸燃料和整個化工產業的基礎。然而,石油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並且以其為基礎的化工煉製是一個高能耗、高汙染的過程。
  • 特斯拉尚未申請在柏林的超級工廠內建造電池生產工廠的許可
    打開APP 特斯拉尚未申請在柏林的超級工廠內建造電池生產工廠的許可 TechWeb 發表於 2020-11-29 09:38:23
  • 新研究可提高微生物「細胞工廠」產能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現在許多微生物被用於生產人類所需的藥物、化工原料等,它們微小的細胞可謂是一個個「細胞工廠」。一個國際團隊近日成功分析出「細胞工廠」中不同「生產線」的特點,有助於提高微生物的產能。
  • 浙江發布「未來工廠」名單
    23日上午,浙江省首屆「未來工廠」發布會上,發布了2020年浙江省首批「未來工廠」名單,共有12家浙江企業入選。 什麼是「未來工廠」?浙江的「未來工廠」有何特徵?早在今年8月初,浙江省經信廳正式印發了《浙江省培育建設「未來工廠」試行方案》(以下簡稱《試行方案》)。
  • 生物工程師的致富之路:微生物細胞工廠打造指南
    )、情緒催化劑(酒精)……而如果有了生物工程師的介入,微生物可以變得更強,「變身」成「細胞工廠」,為人類謀求更大的福利。先進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可以讓人類獲得更加廉價的化學品。而工程師的技術越先進,某種程度上代表國家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競爭力越強。 那麼,工程師是如何打造微生物細胞工廠呢?各個環節會使用到哪些新技術?現在真的已經有這樣的細胞工廠了嗎?大院er和生物工程師們推出了微生物「智」造專題,我們將為你講述這些「工廠」裡的故事。
  • 廣東明年或將建成「超級細胞工廠」
    當天,啟動建設了我國規模最大的省級區域細胞製備中心。據透露,這個「超級細胞工廠」將提供20種以上不同細胞類型實現產業轉化,推動研發不同的幹細胞新藥並進行生產,該工程有望明年建成。廣東(賽萊拉)區域細胞製備中心二期工程將成為全國首個幹細胞藥廠和多肽藥廠,製備中心可容納超過1000萬份幹細胞儲存,發揮連接產業鏈上下遊的作用,支持科研向產業化轉化,為該聯盟內的產業合作交流提供幹細胞來源支撐。廣東省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協會會長陳海佳介紹,位於廣州從化的廣東(賽萊拉)區域細胞製備中心將建成一個「超級細胞工廠」,讓細胞實現「自動化生產」「規模化製備」和「個性化定製」。
  • T細胞生物工廠發現,一舉抗擊疾病!
    資深作者Parijat Bhatnagar博士是位於加利福尼亞門洛帕克的SRI國際化學生物學中心細胞醫學主任,他和同事們設計了t細胞「生物工廠」來直接針對體內的細胞疾病,同時最小化對周圍健康細胞的損害,這項研究發表在《先進生物系統》上。
  • 微生物所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
    > 語音播報   利用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技術,創建高效生產天然或非天然化學品的微生物細胞工廠   針對這一挑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以大宗有機溶劑和潛在生物燃料——正丁醇為目標產品,以大腸桿菌為底盤細胞,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丁醇細胞工廠。該研究的基本策略是將細胞工廠構建分為在染色體上創建生物合成途徑與全染色體編輯優化兩個部分,通過交互循環操作,不斷強化丁醇途徑以及底盤細胞對丁醇途徑的支持能力,從而提高工程菌株的丁醇生產能力。